李佩林, 王 杰, 徐建暉
(重慶市智翔鋪道技術工程有限公司, 重慶 400067)
路面預防性養(yǎng)護是指在不增加路面結構承載力的前提下,對結構完好的路面或附屬設施有計劃地采取養(yǎng)護措施,以達到保養(yǎng)路面系統(tǒng)、延緩損壞、保持或改進路面功能狀況的目的。路面預防性養(yǎng)護主要針對路面出現早期病害時進行維修、養(yǎng)護,一般是在道路投入使用5~7年后進行,其養(yǎng)護目的是改善和恢復路面性能,防止病害進一步惡化。采取有效的預防性養(yǎng)護措施不僅可提高道路的使用品質,還可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1-6]。在適當的時機采取預養(yǎng)護措施可延長道路使用年限,節(jié)約養(yǎng)護資金多達50%以上。近年來,預養(yǎng)護技術在國內外得到了廣泛應用,常見的預養(yǎng)護技術主要包括霧封層、碎石封層、纖維封層、稀漿封層、微表處、熱再生、薄層罩面等[7-12]。后來,公路養(yǎng)護者又提出了水性霧封層技術與含砂霧封層技術[13-15]。目前,常見的瀝青路面輕微病害主要為裂縫與松散,如圖1 所示。
(a) 裂縫
(b) 松散
綜合分析國內外預防性養(yǎng)護技術發(fā)現,現有預養(yǎng)護技術對修復路面微裂縫、解決路表水下滲能起到一定效果,同時也具備恢復路面色澤、延緩路面老化等作用。然而,現代交通對預養(yǎng)護施工時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在交通量大且通車連續(xù)性強的市政道路(主干道、橋梁、內環(huán)快速路等)施工中,封路時間過長會導致嚴重的交通擁堵,影響正常的交通秩序。另外,針對市政道路預養(yǎng)護工程,現有的封層技術雖然對早期病害的修護、保養(yǎng)能起到良好效果,但尚存在路面耐磨效果不佳、材料養(yǎng)護時間長、施工機械化程度低等問題,如水性霧封層預養(yǎng)護技術掉?,F象較嚴重,耐磨效果有待提高,如圖2 所示。
圖2 水性霧封層掉粒
為解決市政道路預養(yǎng)護技術存在養(yǎng)護時間長、機械化程度低等問題,筆者利用所在公司自主研發(fā)的雙組分MMA(methyl methacrylate)預養(yǎng)護材料,采用“砂-膠一體化噴涂”的施工工藝,在重慶某市政道路上進行了瀝青路面預養(yǎng)護試驗段施工,研究解決該難題,試驗段取得了良好的養(yǎng)護效果,本文將探討MMA預養(yǎng)護材料及其施工工藝在瀝青路面預養(yǎng)護領域中的應用情況。
試驗所用MMA材料包括A、B組分,其主要力學性能指標如表1所示。固化劑BPO由常州某公司提供,填料、炭黑由重慶某大學提供,金剛砂(60目)由河南某公司提供。
表1 雙組分MMA材料基本性能
1) 膠結料制備:稱取一定量MMA材料A組分和B組分并分別倒入容器中,按配比加入填料、炭黑、固化劑,分別以5 000 r/min的速率剪切10 min即得膠結料A組分和B組分。其中,MMA材料A、B組分之間的比例為1∶1,填料所占比例為填料質量與A組分的質量之比。
2) 噴涂材料制備:噴涂材料由膠結料與金剛砂混合組成。按配比稱取一定量膠結料A組分、金剛砂,并機械攪拌得噴涂材料A組分;按配比稱取一定量膠結料B組分、金剛砂,并機械攪拌得噴涂材料B組分。噴涂材料A組分的配料比換算成質量比為:A組分∶填料∶炭黑∶金剛砂=100∶30∶0.1∶80;噴涂材料B組分的配料比換算成質量比為:B組分∶填料∶炭黑∶固化劑∶金剛砂=100∶30∶0.1∶4∶80。噴涂施工時,噴涂料A組分與噴涂料B組分的質量比為1∶1。
對于噴涂工藝而言,材料粘度對噴涂效果至關重要,且填料的加入會直接影響膠結料的力學性能,為此研究了不同填料含量對膠結料力學性能及粘度的影響,從而確定了填料的最佳含量比例,其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填料含量對膠結料力學性能與粘度的影響
由表2可知,隨著填料含量增加,膠結料的拉伸強度略微增加,呈緩慢增長趨勢,而膠結料的斷裂伸長率則呈顯著下降趨勢。同時,表2表明填料對材料的粘度影響較大,40%填料含量使材料的粘度從初始的225 mPa·s增加至5 130 mPa·s。為達到最佳霧化效果,噴涂設備要求材料的適宜粘度范圍為 1 000 mPa·s~3 000 mPa·s。綜合考慮膠結料成本、力學性能及噴涂設備對粘度的要求,填料含量選定為30%。
在噴涂材料中,金剛砂主要起提升路面抗滑性的作用,同時若砂含量偏高會導致砂沉淀。因此,在確定填料含量的條件下對砂含量進行調控,試驗結果如表3所示。
表3 不同含量金剛砂在噴涂材料中的狀態(tài)
由表3可知,金剛砂含量在50%~80%范圍內均無沉淀,噴涂材料狀態(tài)均勻。當金剛砂含量在90%以上時,金剛砂在噴涂材料中沉淀,不利于噴涂施工。因此,綜合考慮噴涂材料成本、抗滑性能及噴涂材料狀態(tài),確定金剛砂的用量為80%。
基于雙組分MMA噴涂材料,選擇在重慶某市政道路上進行試驗段施工,試驗段面積為200 m2,施工流程包括基面預處理、噴涂試機、噴涂施工、養(yǎng)護及開放交通等。
為確保基面干燥、整潔、無雜物,試驗段施工前需對基面進行預處理。采用強力吹風機對基面泥垢、雜物進行清理,并用塑料膠帶與木質擋板保護預定施工場地,如圖3所示。
圖3 基面預處理
為確保噴涂設備在后續(xù)噴涂中正常運行,在正式施工前需對噴涂設備進行調試、試噴,以排查設備的安全隱患。首先,將提前混合攪拌均勻的噴涂材料A、B組分分別倒入雙組分噴涂機的A、B組分料斗中,然后由專業(yè)施工人員進行試噴,如圖4所示。
(a) 噴涂材料混合
(b) 噴涂試機
噴涂施工時,將提前混合攪拌均勻的噴涂材料A、B組分分別倒入噴涂機的A、B組分料斗中,并確保A、B料斗等質量,然后由專業(yè)施工人員進行噴涂。噴涂方式為槍內混合單槍噴涂,由有施工經驗的人員操控,噴涂施工過程如圖5所示。
(a) 機械噴涂
(b) 局部處理
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由于操作人員對噴槍的控制不能始終保持平穩(wěn)狀態(tài),易導致局部噴涂區(qū)域出現厚度不均勻現象,如圖5(b)所示。對于局部厚度不均勻區(qū)域,采用毛刷輕微涂刷可有效解決,從而形成致密均勻的霧封層。在路面養(yǎng)護完成后,應對試驗段路用性能進行檢測。
施工完成后,對試驗路段進行為期1.5 h的封閉養(yǎng)護,待材料完全固化且達到最終強度,就可開放交通。由于試驗段所用MMA材料屬快速固化的反應型高分子材料,自由基的連鎖聚合反應使材料能夠快速固化成型,養(yǎng)護1.5 h便能形成最終強度,從而滿足快速開放交通要求。試驗段采取“砂-膠一體化”噴涂的施工工藝,節(jié)約了人工成本,縮短了施工時間,帶來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完成養(yǎng)護后的MMA含砂霧封層實際效果如圖6所示。
(b) MMA含砂霧封層局部放大圖
霧封層耐磨性是路面功能性關鍵指標之一,耐磨性能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車輛減速效果及側滑幾率。具有一定流動性的MMA預養(yǎng)護材料能滲透至微裂縫處,并形成致密封層將骨料緊緊包裹,從而達到優(yōu)良的嵌固效果。借鑒GB/T 1768—2006《色漆和清漆耐磨性的測定 旋轉橡膠砂輪法》中的測試方法對MMA預養(yǎng)護材料的耐磨性進行間接評價,漆輪磨耗測試儀及磨耗樣品如圖7所示,試驗結果如表4所示。由表4可知,室內漆輪磨耗試驗得出MMA噴涂材料的磨耗損失量均小于60 mg,滿足GB/T 1768—2006《色漆和清漆耐磨性的測定 旋轉橡膠砂輪法》中規(guī)定的油漆耐磨性指標,對噴涂材料實際耐磨性有一定參考價值。
(a) 漆輪磨耗儀
(b) 磨耗樣品
表4 噴涂材料耐磨性檢測結果
依據GB/T 16777—2008《建筑防水涂料試驗方法》中的測試方法,采用便攜式拉拔儀對完成養(yǎng)護后的路面進行粘結強度測試,檢測過程如圖8所示,檢測結果如表5所示。由表5可知,預養(yǎng)護材料與拉拔頭結合面完全斷裂,檢測結果均大于1 MPa,滿足設計規(guī)范中規(guī)定的技術指標,表明MMA預養(yǎng)護材料與瀝青基面間的粘結強度良好。
抗滑性能是路面表面性能的主要評價指標,抗滑性能的好壞直接關系到車輛行車安全。本文通過在膠結料中加入一定粒徑大小的金剛砂,使其與膠結料形成致密整體,由材料固化后產生的收縮使金剛砂牢固地嵌固在膠結料中,從而提高路面抗滑性能。依據現行JTG F40—2004《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guī)范》中的測試方法,采用擺式摩擦儀對養(yǎng)護后的路面進行抗滑性檢測,檢測過程如圖9所示,檢測結果如表6所示。由表6可知,路面抗滑值BPN均大于45,路面抗滑性能良好,滿足JTG F40—2004《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guī)范》中所規(guī)定的技術指標。
圖8 粘結強度檢測
表5 粘結強度檢測結果
圖9 抗滑性能檢測
表6 抗滑性檢測結果
雙組分MMA預養(yǎng)護材料力學性能優(yōu)異,適用于路面預養(yǎng)護工程,且路面養(yǎng)護效果良好,工程試驗段表明:
1) 路用性能良好。
2) 噴涂材料的耐磨性指標滿足現行規(guī)范要求,可緩解瀝青路面脫粒病害。
3) 與瀝青基面間的粘結強度滿足現行規(guī)范要求,粘結強度優(yōu)異。
4) 路面抗滑值優(yōu)于現行規(guī)范要求,抗滑性能良好,可大幅提高行車安全性。
面對日益龐大的路面預養(yǎng)護市場, MMA預養(yǎng)護材料及其施工技術可有效解決材料養(yǎng)護時間長、施工機械化程度低等問題,具有工程應用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