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靜
前段時間,看一部劇,講述的是有關房屋中介的故事。
斷斷續(xù)續(xù)看了幾集,讓人印象最深刻的除了劇情,還有一位出鏡不算太多的配角——江美廷。美廷阿姨每每出場都讓人眼前一亮,雖已年邁(67歲了),卻依舊講究得不得了,即便在家,也身著旗袍,腦后梳著一絲不茍的發(fā)髻,在廚房用小火慢燉一鍋綠豆銀耳蓮子湯……
處處都是煙火人間的生活氣息,處處又都是有趣雅致的生活態(tài)度,這樣的生活多有質(zhì)感呀!
美廷阿姨出門就更講究了,身著剪裁合身的旗袍,搭配精心挑選的手袋、裴翠配飾,穩(wěn)穩(wěn)地踏過青石板的小路,去往任何一個地方。
我粗略算了下,整部劇寥寥不多的鏡頭里,她大概換了6身旗袍,每一身都讓人覺得妥帖好看,不招搖、不扎眼、不扭捏做作,更不落俗套,把一個有涵養(yǎng)的老人詮釋得恰到好處。
每次美廷阿姨出場,我都不禁感嘆:如果自己老了也有這番風采,那真是極好的。
轉(zhuǎn)念又莞爾:如我這般風風火火的女子,穿著旗袍走起路來,怕是前腳絆后腳,腿都邁不開吧?
算了算了,怕是這輩子都和旗袍無緣咯。
其實我很喜歡旗袍,也不知哪天開始,且年齡越長越喜歡,還喜歡和旗袍一樣溫雅豐韻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也喜歡能把旗袍演繹得富有靈性的含蓄溫婉的中國女人。
有人說:穿旗袍的女人,多少應有點古典的韻致。她的眉眼,應蘊結著不能一眼看透的綿綿味道;她的頸項和背脊,應頎長而溫婉;她的肩,應圓滑而帶一點輕削;她的身段,應在苗條中起伏一份豐潤;她的姿態(tài),應有著優(yōu)雅的痕跡。
穿旗袍的女人,還應染上不多不少的人間煙火味,多了便是庸脂俗粉,少了又過于空靈孤傲。
旗袍之所以是旗袍,也是因它離我們不遠也不近,剛好在最適于品味和迷戀的距離。
旗袍是東方女人的特權,一穿旗袍,東方韻味只一眼就被驚艷。
記得前兩年大學同學聚會,一位同學穿了旗袍來赴約,絲緞面料,墨綠豎條,精致的繡花領口中間有一顆綠玉紐扣,長度及膝,左下擺開叉……她淡妝素裹,烏黑的發(fā)絲挽成一個發(fā)髻梳在腦后,一進場,就讓在座的男男女女驚艷了。
誰會想到一個當初在學校毫不起眼的姑娘,多年后會大放光彩,搶盡了風頭,讓所有人都記住了她。
聊起來才知道,她從事的就是與國學相關的職業(yè),每日身穿旗袍,在講臺上給來自全國各地的成年人講述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閑時品茶、彈琴、讀《詩經(jīng)》……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浸潤久了,自身就有了雅致的韻味,舉頭投足就特別起來,讓人一眼難忘。
她只待了短短兩個小時,卻帶起了一陣“旗袍風”——有段時間,女同學小聚,大家都不約而同地穿上旗袍,甚至還專門舉辦過一次“旗袍派對”,好好過了一把旗袍的癮。
在當下忙碌的現(xiàn)代社會,這種“附庸風雅”的穿著打扮當然不能日日都有,日常的風雅生活也是有限的,但是思想的風雅卻永無止境,焚香冥想、品茗仙茶、讀詩彈琴……這些都有治愈生活的力量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