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忠強
唐德宗貞元年間,“度支”出了一個大案。(度支是掌管國家財政收支的官署,權(quán)力極大,唐代中后期與鹽鐵使、戶部合稱三司)時任宰相的張延賞,知道這個案子“頗有冤濫(冤屈不實)”,說起來“每甚扼腕”,總是非常激憤。只可惜自己沒有兼管度支,不便親自過問。等到兼任度支使(度支長官)之時,張延賞便懷著一腔義憤,立即督辦,下令對案件進行公正審理。
頭一天辦公,他就叫來負責案件的官員,嚴厲地告誡說:“這個案件已經(jīng)很長時間了,十天以內(nèi)必須了結(jié)。”不料,第二天早晨辦公,看見桌上有一張小帖子,上面寫著:“錢三萬貫,乞不問此獄?!睂Υ诵匈V請托,張延賞不禁怒火中燒,催促辦案更急了。過一天,小紙條又出現(xiàn)了,上寫著:“錢五萬貫?!睆堁淤p更生氣,下令兩天內(nèi)必須辦完案件。又過一天,又看到小紙條,寫著:“錢十萬貫?!边@時,張延賞不再生氣,反而心里十分害怕。他說:“錢多達十萬貫,可以買通神仙了,沒有不能扭轉(zhuǎn)的事情。我害怕遭到禍害,不得不中止了?!保ㄌ啤埞獭队拈e鼓吹》:“錢至十萬,可通神矣,無不可回之事。吾懼及禍,不得不止?!保?/p>
張延賞想秉公辦案,最后只好在“孔方兄”的壓力下退卻,當了可恥的逃兵。表面上看,他膽小怕事,懦弱不剛,實際上表明他還不能徹底地做到“公正無私”,所以一旦遭遇“錢勢力”的強大攻勢,便畏葸不前,只求避事以自保,起初尚存的一股正氣也化為烏有了。史書上未說他受賄,但不收錢也不辦事,居其位卻不謀其政、不盡其責,喪失了為官應(yīng)堅守的本分,算不上是一個勤以為政的賢臣?!杜f唐書》評價他終究不能“恪守正道,持身中正”,可謂公允之論。
當然,只要公正無私,盡到為官的本分,是完全可以不受金錢誘惑、不被金錢魔力嚇退的?!肚迨妨袀鳌防镉衅稄埧酸趥鳌?,載有一段張克嶷“拒賄除惡”的佳話,贊揚的就是這種秉持正義的精神。
康熙年間,張克嶷調(diào)任廣東潮州府知府時,遇上一樁久未偵破的惡性案件。原來,潮州有個大土豪,在大路上殺害了一個迎親的新郎,強奪了新娘,逃避抗拒官府的追捕已經(jīng)有多年。張克嶷微行察訪,終于尋到蹤跡并擒獲了他。此案審理結(jié)果,是這個土豪被依法判處死刑。然而,監(jiān)司奉總督和巡撫的命令,前來替這個土豪說情,還說:“請稍稍寬緩一些時間,我將秘密地送上黃金四百鎰(一鎰合二十兩)?!睆埧酸诨卮鹫f:“我的官可以罷去,但是這個案子我不能枉斷?!弊罱K按法律處死了這個土豪。
“吾官可罷,獄不可鬻也?!薄x正辭嚴的聲音里充盈著無私無畏的浩然之氣,張克嶷寧可抗命丟官,也決不徇私枉法、受賄鬻獄,其恪盡職守、敢于作為的精神如今仍風采熠熠。
古代“二張”的辦案故事,發(fā)人深思。張延賞的以私廢公、不守本分,不足為訓;倒是張克嶷剛正不阿、持之以公的精神風范,值得一學。時下有的地方播映“電視問政”,從中反映出來的干部作風問題,不容忽視。一些人只做官不做事,怕?lián)熑?,害怕麻煩,遇事繞道走,臨危則彷徨,該辦的事不辦,能拖則拖,能推則推;或者敷衍塞責,糊弄群眾,虛假應(yīng)付,草草了事;或者萎靡不振,明哲保身,得過且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門前雪”也懶得掃了……,諸如此類的“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假作為”現(xiàn)象,在各地的“熱線新聞”中并不少見。某些人號稱“人民公仆”,卻滿身嚴重的官僚主義作風,是尸位素餐、養(yǎng)尊處優(yōu)的官老爺!他們忘記了為人民服務(wù)的初心,不謀改革,不思進取,那當這個官是為什么呢?
“當官莫避事,為吏要清心”。清心去私,坦蕩公正,才能更好地克己奉公,為國為民履職盡責?,F(xiàn)在人們正在“追夢”的路上跋山涉水,尤需提倡不避事、不怕事,干實事、干成事的奮斗精神,尤其是為官一任的領(lǐng)導,使命在肩,召喚在前,更應(yīng)精神振奮,克難攻堅,千萬不可丟了為官的本分,忘了初心啊。
呂志華/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