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凱
摘? 要:在武術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采用示范、講解、演練、說明之外,采用不同形式“語言”表述也能對學生理解動作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運用不同的語言風格,不同的語氣語態(tài),不僅能在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認知感,加深學生的形象記憶,更能提升學生對所學動作要領的理解和掌握。往往在老師獨具風格的語言引導下能起著“畫龍點睛”“根深蒂固”的作用;同時,也能啟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從而更好地培養(yǎng)提升學生的武術素養(yǎng)。
關鍵詞:體武術教學? 講解? 術語? 暗示? 表揚? 誘導? 評價
中圖分類號:G852?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20)04(a)-0212-02
“語言”廣義上說:包括文字、聲音、肢體、表情、動作等,它是傳遞信息、交流思想、培養(yǎng)感情的重要媒介,是思維、情感的表達的工具?!罢Z言”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的橋梁,是人類文明所獨有的一種能力。在教學中,簡潔、簡練、生動、易懂、幽默、風趣、激勵等語言往往能取得上佳的教學效果。在武術教學中,語言的應用就更加不可忽視,好的語言不但能夠激勵學生以認真的態(tài)度,最佳的精神投入到學習中,還能夠激勵學生培養(yǎng)的自信能力,培養(yǎng)自強能力,增強學生對武術文化更深層次的理解。
1? 講解性語言
老師在武術教學中,可以根據(jù)教學內容、目的和難度運用講解性的語言進行教學:如《五步拳》中的第2~6動,“弓步?jīng)_拳——彈踢沖拳——馬步架打——歇步蓋沖拳——提膝仆步穿掌”,可用“左弓步?jīng)_右拳——右彈踢沖左拳——接馬步駕打沖右拳——退左腳成歇步蓋右掌沖左拳——提左膝蓋左掌穿右掌變仆步穿左掌”的講解性語言。這樣就將基本動作的動作要領化解到手腳轉換上,通過手腳運動路線的來龍去脈,運動方向,身形的高低起伏,都一一連貫交待清晰了,對于學生理解掌握動作就變得簡化易懂了,使學生能夠更加熟悉和熟記動作要領,增強領悟能力;也使學生在聽、看、想、練、記上做到了有機的結合。從而大大提高了學生的感知能力。
2? 術語性語言
在教學中,能正確地使用武術的術語性語言,可以提高動作講解的概括性和科學性。以便于學生能快速地做出反應,從而增強領悟能力和理解能力。在長拳套路的復習中,由于套路動作較多又復雜,學生對動作不熟練,加上演練時,因擔憂忘記動作而增加緊張感;再加上遺忘時心態(tài)的變化,往往就很容易造成動作停頓而完成不下去。這時,老師就可用術語性語言加以提示,使學生快速地恢復記憶而順利地完成動作。例如:在初級長拳第三套第16、17、18動的“弓步擊掌、轉身踢腿馬步盤肘、歇步掄砸拳”練習中,老師提示“弓步擊掌、轉身踢腿馬步盤肘、歇步掄砸拳”,學生就能根據(jù)老師的提示而順利完成動作。這樣清晰地動作提示,既可以使學生迅速回憶起動作的要領,又可以形象地增強學生記憶,讓學生順利完成整套動作,從而提高學生的成績,增強其自信心和學習動力。
3? 暗示性語言
暗示性語言的目的是運用不同的語氣、語調、語音來暗示、調節(jié)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加強學生的精、氣、神。暗示性語言又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3.1 調節(jié)性
教學中,學生往往出現(xiàn)倦怠心理,表現(xiàn)出動作不規(guī)范、無力或過于放松,沒有精神。此時,老師若馬上運用一些平靜、親和的語言,如“打的不錯,學得很好,這個動作有精神”及“注意寸勁,動作速率”“站如松、坐如鐘”等激情引導性的語言來調節(jié)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提示學生“精、氣、神”應從動作里面體現(xiàn)出來,喚起學生的注意力。那么學生就能及時轉變自己思想,提高對自身的動作要求,從而達到提高動作質量的目的。
3.2 感染性
老師應利用簡潔、形象、生動、活潑的語言,借以感染學生、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如在教學長拳時,老師可經(jīng)常運用“一寸長一寸強、硬劈硬進人難防”“落步如鋼釘、進步快如風”“打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的拳術諺語,啟發(fā)學生充分利用身體的優(yōu)勢條件;穩(wěn)打穩(wěn)扎的提高技術水平;培養(yǎng)其吃苦耐勞的精神。
3.3 口令性
口令的運用主要體現(xiàn)在整體學習與集體操練當中,老師的口令應根據(jù)動作結構的不同,動作連貫性的體現(xiàn),做到“快慢結合、高低起伏、重輕有序、輕重有加”,通過增進學生聽覺記憶,使學生思維深化。如:長拳類的口令要表現(xiàn)的短促、宏亮、有力,特別要有精神的體現(xiàn)。使學生聽了就能感知動作的節(jié)奏、速度、力度;而太極拳的口令則應表現(xiàn)得柔和、緩慢、連貫,使學生的動作產生出行云流水,綿綿不斷的意識。
3.4 及時性
語言的暗示貴在及時調節(jié)課堂氣氛從而收到“活而不亂,嚴而不死”的教學效果,使錯誤及時得到糾正。如做“騰空飛腳”往往會出現(xiàn)各種不同的問題。老師應及時發(fā)現(xiàn)“收復、提臀、含胸、控制身形、平衡身體、踏跳有力”,等等,來提醒和指導學生注意動作要領,提高學生動作質量。
4? 表揚性語言
表揚性語言是以正面教育激勵,來激勵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的教學氛圍,從而達到教學的目的和目標。教學中最長用的表揚性語言有很多,如“好”“有氣勢”“有精神”“動作利落干凈”“剛勁有力”“動作似虎”“身形如蛇”“協(xié)調柔美”“眼睛似鋼針”“進步飛速”,等等。
5? 誘導性語言
所謂誘導性語言在于對學生啟發(fā)誘導,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創(chuàng)造一個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教師運用誘導性語言,能激勵學生以認真的態(tài)度,以最佳的神情投入到學習中,例如:在學習南拳時,對于一些南拳特征十分明顯的動作,老師通過誘導性語言就能引導學生打出特點來,“短手—連打、以聲—助威”“呼喝—作聲,吐氣—催力”,等等。
6? 評價性語言
評價性語言的作用,在于讓學生及時了解自己的學習成果,提高學習興趣,增強學習的針對性。在進行評價時,評價性語言要面向全體的學生;評價的方法要多樣化,不能單調,除用肯定語言如“可以、不錯、很好”“氣勢如虹、剛勁有力、身姿挺拔、呼喝有聲”評價外;也可采用打分、評優(yōu)、排名次等不同的激勵方式。另外,在評價中還應有相應的輔助獎勵手段。
7? 結語
在教學中“語言”的應用是多式多樣的,簡明、簡潔、通俗、生動、幽默、有趣的語言是現(xiàn)代化教學改革的一大激流。在武術教學中,運用簡明、簡潔、通俗、生動、幽默、風趣的語言能啟迪學生思維,開拓學生視野,促使學生深度思考產生新的思維點,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為培養(yǎng)學生終身習武的意識打下堅實的基礎,為中華優(yōu)秀文化傳承接力。
參考文獻
[1] 張淮全.武術教學中的口令[J].中國學校體育,1993(4):33.
[2] 王冬冬.體態(tài)語言在武術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1(32):80-82.
[3] 王軍,邊菊平.淺析武術教學中口令的正確運用[J].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05(S2):64-65.
[4] 宋旭,譚華,李濤.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與教材分析[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