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書芹 朱迎春 尚娟娟
(滄州醫(yī)學高等專科學校 河北·滄州 061001)
“慕課”是大規(guī)模在線開放課程的簡稱。[1]外科護理是護理專業(yè)必修的專業(yè)核心課程,是闡述和研究對外科疾病病人進行整體護理的一門臨床護理學科。[2]我們嘗試在外科護理教學中實施基于人衛(wèi)慕課“外科護理學”(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的混合式教學,取得了較理想的效果,報告如下。
采用抽簽法隨機選取我校2017級護理專業(yè)六個自然班的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再用擲硬幣法將六個自然班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最終觀察組納入三個自然班,學生數(shù)165人,對照組納入三個自然班,學生數(shù)163人兩組學生人數(shù)、年齡、入學成績、基礎課成績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
1.2.1 教學實施
(1)觀察組:外科護理共124學時,選取9個學習情境中的6個學習情境采用基于人衛(wèi)慕課外科護理學的混合式教學。以《高血鉀病人的護理》為例,教學實施過程如下:
課前:教師布置學生觀看人衛(wèi)慕課“外科護理學”的《鉀代謝失調病人的護理》視頻、習題、知識拓展等,查看網(wǎng)絡平臺學生提交問題情況,并根據(jù)學生提交的問題,結合重點難點、護考高頻考點及時調整設計實體課堂教學方案。學生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人衛(wèi)慕課“外科護理學”中“要命的高血鉀”視頻觀看及相關知識的預習、練習,找出不能解決或有歧義的問題,在互動平臺提交。
課中:教師以完成教學目標及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為目的,引導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加強重點、難點、考點的學習、討論和探究。首先給出地震中雙下肢長時間壓埋病人的病例,讓學生判斷病人是否會出現(xiàn)高鉀血癥,并通過互動平臺提交展示選擇結果,從而展開教學。通過學生小講課進行翻轉課堂教學或通過互動做練習,考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教師針對具體情況,精講點撥,強調重點,化解難點,歸納總結,完成課前學習知識的內化,并提升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及團結協(xié)作能力。最后布置線上(觀看護理酸堿失衡病人視頻,完成練習、討論,提交問題)及線下作業(yè),以引導學生鞏固和完善本次課內容并預習下一次課內容。
課后:教師可發(fā)起在線討論,如給出綜合病例,設置開放性討論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性學習,以達到使學生復習前面所學知識,預習下次課內容的目的。教師要及時進行在線回復,并根據(jù)學習者反饋意見對網(wǎng)上課程進行持續(xù)改進。
(2)對照組:采取傳統(tǒng)的案例教學。教師根據(jù)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的需求選編適當?shù)陌咐?。案例一般與觀察組相同,應典型、客觀、真實,內容恰當,具有代表性。按照護理程序設計不同的學習情境、典型教學工作任務。教師引導學生逐一完成。適當應用多媒體課件對理論知識,尤其是護理措施進行精講。課中穿插提問、案例討論、情境模擬等環(huán)節(jié),課后布置作業(yè)(完成練習題或病例分析,預習下次課內容)。
1.2.2 評價方法
(1)學習效果評價: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綜合性評價,評價由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兩部分組成,其中過程性評價占總成績的60%;終結性評價占總成績的40%。
觀察組:建立與混合式教學模式相適應的線上線下考核評價體系,采用線上學習考核和線下學習考核相結合的多元化、過程性評價。線上考核包括課程參與度35%(其中慕課資源學習20%,完成習題、作業(yè)及提交問題10%、積極參與討論5%)、單元小測及期中考試成績(10%)、期末教考分離閉卷考試成績(20%)等評價指標。線下考核包括學生的到課率及課堂表現(xiàn)(10%)、任務完成質量(5%)、實踐技能考核(10%)、護理綜合知識及能力訓練成績(10%)等評價指標。其中期末教考分離閉卷考試、實踐技能考核、護理綜合知識及能力訓練成績?yōu)榻K結性評價,余為過程性評價。
對照組:過程性評價主要包括到課率、平時表現(xiàn)(10%)、課堂參與度(30%)、作業(yè)完成情況(10%)、單元小測及期中考試成績(10%);終結性評價內容與觀察組相同,但期末考試改為線下,考試時間及試卷內容相同。
期末及畢業(yè)考試均模擬護士資格考試形式及內容進行,對期末外科護理成績及畢業(yè)考試外科護理成績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比較其差異性。
(2)臨床思維能力評價:采用醫(yī)學生臨床思維能力問卷,該量表由宋俊巖研制,用于臨床醫(yī)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的調查,亦可用于護理專業(yè)的學生。其內容效度為0.84,Cronbach系數(shù)為0.91,重測信度為0.84,共計24個條目,采用Likert5級評分法,從“非常差”至“非常好”分別賦值1~5分。總得分越高說明臨床思維水平越高。
1.2.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l7.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2檢驗,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1)期末外科護理考核成績比較。期末成績滿分100分。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學生分數(shù)較高,有顯著性差異。兩組比較,t=8.23,P<0.00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畢業(yè)考試外科護理成績比較。畢業(yè)考試在實習結束后進行,試卷參照護士執(zhí)業(yè)資格考試出題范圍及題型,試卷滿分為100分,涉及外科護理試題為35分。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學生分數(shù)較高,有顯著性差異。兩組比較,t=8.30,P<0.00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2組學生理論考試成績比較(±s,分)
表1 2組學生理論考試成績比較(±s,分)
分組 人數(shù) 期末考核外科護理成績 畢業(yè)考試外科護理成績觀察組 165 81.77±9.49 26.15±2.11對照組 163 73.29±9.17 24.04±2.50 t值 8.23 8.30 P值 <0.001 <0.001
2組同學臨床思維能力總分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3個緯度:批判性思維能力,系統(tǒng)思維能力方面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循證思維能力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學生對混合式教學有著更高的評價,混合式教學是學生更喜歡的教學方式,能夠提供學生更喜歡的學習氛圍,能夠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混合式教學,除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之外,課前學生需完成慕課平臺相關知識的預習,按時提交網(wǎng)上作業(yè)及認為難以理解或有歧義的問題到互動平臺,這樣學生通過慕課平臺在課前完成了基礎知識儲備,而平臺后臺數(shù)據(jù)可以讓老師及時了解學生預習的情況。課上教師根據(jù)學生預習情況及提交問題進行針對性的講解并有較多的時間進行知識的拓展、開展教學討論,進行病例分析等。課后教師布置線上及線下作業(yè),引導學生鞏固和完善本次課內容。課前—課中—課后有機結合,有助于學習的鞏固和加強。
混合式教學模式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中以老師講為主,滿堂灌的教學模式,采用臨床真實病例并盡量錄制視頻,上傳到慕課平臺,學生課前閱讀病例觀看視頻,建立形象認知,并最大限度的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課上以病例為基礎進行分析討論,小組每一成員都要參與討論,并將自己的分析與小組討論結果進行對比、總結,最后得出結論。不僅鍛煉了學生的邏輯推斷能力、批判性思維,提高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有助于團隊協(xié)作能力的培養(yǎng)。在仿真環(huán)境中完成工作任務的情景模擬,學生將所學知識進行應用,這樣不僅使學生認識到學習知識的重要性,學習動力更強,也學到了知識如何應用于臨床,對疾病有更加全面的了解。
混合式教學利于個性化學習,學生不必局限于教室或電腦桌前,可以利用零散時間隨時隨地利用智能手機登錄人衛(wèi)慕課平臺進行外科護理的碎片化學習,也可在互動平臺提交問題、發(fā)起討論。教師可建立外科護理QQ、微信群,方便學生與同學或老師進行交流,促進了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對疑難點的理解。對于一些所謂的“差生”,可有針對性地提供幫助,以促進每個學生的健康成長。在線學習討論是虛擬場景,學生可以自由發(fā)揮,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我表達能力及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