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炬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進入關鍵階段,有些地方的教師走上了“抗疫”一線,參加消殺、體溫測試等疫情防控工作。教師該不該參與一線防疫?此事引起一定爭論。對此,河南省南陽市及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包頭市、錫林郭勒盟等地日前相繼下發(fā)通知,不提倡抽調(diào)教職工參加一線疫情防控工作。
如今,抽調(diào)教師的現(xiàn)象在各地普遍存在。文藝演出、單位比賽、文明城市創(chuàng)建、廣告宣傳……大凡能夠管得著基層學校的單位或個體,一旦人手不足,首先想到的幾乎都是教師;管不著基層學校的單位和個體,也變著法兒通過教育主管部門借用師資。然而,教師是負責教育教學的專門人才,不是各行各業(yè)的“補丁”,更不是包打天下的“萬能公式”。
由于職業(yè)特性,教師在寫寫畫畫、電腦操作、平臺設計等方面都是一把“好手”,因此被許多部門和單位看成香餑餑。他們能夠召之即來,來之能用,用之能好,高效,放心。多年來,抽調(diào)教師成為不少黨政機關用人的“潛意識”,然而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
嚴重干擾了正常的教育教學。眾所周知,教育是一個特殊的行業(yè),每所基層學校的每位教師都有自己份內(nèi)的事兒要做。開學初,甚至沒開學的假期集訓期間,每位教師的工作職責都已被定位好了。什么時間干什么活,都有預定的軌道。只有每位教師各司其職、各盡其責,才能確保育人的高效。一旦某位教師被抽調(diào),空出來的“缺”需要許多人去彌補。比如,一位音樂教師或美術教師被借用,學校負責人或教學負責人要去協(xié)調(diào),同班或鄰班各學科教師的教學計劃被打亂,需要重新設計。學生也會因學科變動,更改自己的學習計劃,可謂牽一發(fā)而動全身。
對涉事教師是一種嚴重侵權。每位教師都有自己的勞動權、休息權,一旦被借用,往往就會身不由己,成為忙碌的“陀螺”。比如在特殊的時間節(jié)點,替黨政機關參加各種文藝比賽的音樂教師,時常被要求雙休日加班加點,而自己因此耽誤教學還要抽空再補上,因此他們也是苦不堪言。但是,他們不能不聽,不得不去。
寒假期間,教師們好像賦閑在家,沒有什么事兒,抽調(diào)一下做相關的防疫工作,好像是情有可原,無可指責。但是,這樣做要充分考慮教師的實際。
單就教師職業(yè)特殊性而言,教育系統(tǒng)人員密集,一旦教師被病毒感染,處于潛伏期,開學后接觸的人員可能數(shù)不勝數(shù),潛在的危險更大。即便開學前,病發(fā)被隔離,其所空的缺,學校一時間也難以找人代替。
危急時刻,教師要防疫,但專業(yè)的人士應干專業(yè)的活兒。教師的戰(zhàn)場是學校,服務對象主要是學生。再說,學校也是防疫的重點區(qū)域,教師主要的防疫陣地是學校,需要保護的是學生。時下,他們要做的是協(xié)助學校積極做好線上教學等工作,做好開學前的各項準備工作。
郭旺啟薦自《中國教師報》2020年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