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萊爾·麥克霍恩(Claire McKeown)是英國V&A博物館東館的項目負責人,Here East科技園收藏與研究中心主任。此前,她曾帶領Platform 5 Consultants團隊為文化項目客戶提供初期規(guī)劃性建議。大衛(wèi)·阿林(David Allin)是Diller Scofidio + Renfro設計工作室的聯(lián)合主管,負責展覽、演出與建筑項目。目前他擔任英國V&A博物館收藏與研究中心的項目主任,兼任多倫多大學文明、文化與城市中心主任??巳R爾·麥克霍恩與大衛(wèi)·阿林分享了英國V&A博物館東館的歷史與規(guī)劃。
① V&A博物館東館與收藏與研究中心區(qū)位圖? O'Donnell + Tuomey
V&A本館于1857年在倫敦南肯辛頓設立永久館址,創(chuàng)始館藏是1851年倫敦第一屆世界工業(yè)博覽會的一些展品。如今,V&A博物館擁有全球頂尖的藝術、設計和表演收藏。
倫敦東岸新開發(fā)區(qū)由時任倫敦市長的鮑里斯·約翰遜(現(xiàn)任英國首相)倡議發(fā)起,在奧林匹克體育場附近建立一個文化和教育園區(qū),沙德勒之井劇院(Sadler's Wells Theatre)、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音樂廳、倫敦時裝學院、扎哈·哈迪德設計的倫敦奧運會水上運動中心、Westfield購物中心等都會入駐。英國V&A博物館東館(后文簡稱V&A東館)及收藏與研究中心位于東岸的核心位置,兩棟建筑之間步行只需10分鐘。它們既是館藏倉庫,也是全新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我們在東岸打造的全新的、實驗性的美術館與展覽平臺,將以創(chuàng)作和創(chuàng)意的視角看待我們的藏品,以設計師和藝術家的語言(而不僅是學者的語言來講述藏品的故事)把我們的館藏當作創(chuàng)意、故事和技藝的寶庫,我們相信這些能夠吸引新的、更廣泛的觀眾。
O'Donnell + Tuomey Architects建筑事務所想把V&A東館設計為一個敘事、戲劇與實驗空間。他們從一件克里斯托伯爾·巴倫西亞加(Cristóbal Balenciaga)于1955年設計的塔夫綢晚禮服獲得靈感,建筑外立面呈現(xiàn)出類似禮服褶皺的精致的折疊感與明暗交錯的視覺效果。
② 英國V&A博物館東館的外部渲染圖,由O'Donnell + Tuomey建筑事務所設計? O'Donnell + Tuomey
③ 位于倫敦Here East園區(qū)的V&A收藏與研究中心內部渲染圖,由Diller Scofidio+ Renfro設計 ? Diller Scofidio + Renfro
④ V&A收藏與研究中心內部渲染圖。圖中的屋頂來自西班牙阿爾塔米拉宮(Altamira Palace)的天花板殘片,建筑本身已不復存在。? Diller Scofidio + Renfro
而毗鄰東館的收藏與研究中心則有著和Depot相似的館藏理念。正如埃克斯館長所言,館藏及其背后的故事像一座冰山,在展廳卻只能看到冰山一角。許多藏品會在世界各地巡回展出,有著不同的歷程,有時靜靜待在儲藏室保養(yǎng),有時得以展出并與人們建立連接。而在這里,藏品的歷程會完整展示出來,總共包含時尚、紡織品、陶瓷、建筑遺跡的殘片等25萬件作品和千余份文獻,讓觀眾近距離接觸更多的館藏。
我們最初的考慮是如何展示博物館收藏的完整歷程?藏品的收藏順序和途徑可以透露出很多藏品和藏家的故事。就算是看上去最雜亂無章的收藏,也有自己獨特的邏輯、順序和歸類。我們需要跳出策展的視角來看博物館的展品。怎么才能讓公眾親身體驗到收藏本身的邏輯呢?怎么才能區(qū)別于傳統(tǒng)博物館中的單向陳述,轉而實現(xiàn)與之平行的故事與歷史講述呢?
與新建的東館不同,V&A收藏與研究中心是改造了2012年倫敦奧運會留下來的原本用于存放廣播設備的倉庫。因為它本來的功能只是儲物,所以連窗戶都沒有,是一個完全封閉的空間。這符合傳統(tǒng)儲藏的空間要求,就是光線昏暗,而且只有藏品保管員才能進來。但這卻與我們這次的設計目標截然相反。
于是,我們在保障藏品存放空間的同時,需要為觀眾參觀和其它功能創(chuàng)造空間。鑒于建筑沒有窗戶,我們顛倒了通常在一個建筑中開放空間與私密空間的先后順序:訪客們會略過周邊的環(huán)狀私密空間帶,直接進入中心位置的開放公共空間;在中心區(qū)域周圍緊密環(huán)繞著半開放空間帶,觀眾在這里可以更加深入地觀賞藏品;最外圍的區(qū)域則是私密空間,用于存放最私密的藏品,安保系數(shù)也最高。
① 弗蘭克·勞埃德·賴特(Frank Lloyd Wright)設計的小埃德加·考夫曼(Edgar J.Kaufmann)辦公室,木制架構模型? ARS, NY and DACS, London 2018
② V&A東館的目標:以顛覆性的方式讓人們觸及百科全書式的全球領先的藝術、設計與表演,由創(chuàng)新的伙伴關系與合作網絡驅動,立足倫敦東區(qū),創(chuàng)造奇觀與可能性,激發(fā)想象,點燃新一代的創(chuàng)意經濟
倉庫設計成放射狀的儲存模式,觀眾站在中央?yún)^(qū)域時,可以直接看到倉庫里最后一個貨架上的藏品,每個方向的過道盡頭都會有一個藏品室。
建筑原本有兩層,大概9到11米高。因此我們增加了新樓層,讓觀眾能“漂浮”在藏品倉庫的半空?;乩人耐ò诉_,觀眾能夠靈活選擇自己的參觀路線。
第2層和第3層之間是藏品保管實驗室,觀眾可以在這里看到藏品的保管工作,例如即將出借的展品正在被包裝、策展人正在查看展品、藏品保管員正在保養(yǎng)藏品等,以前這些操作都是隱藏在幕后的。同時我們也可以配合播放一些視頻,比如對正在進行的工作視頻直播并投影出來,或者在現(xiàn)場沒有即時工作發(fā)生的時候,播放提前錄制的藏品保養(yǎng)視頻。
木箱是我們用于幾乎所有展品的材料語言,它也恰如其分地傳達了介于儲藏與展示之間的中間狀態(tài)。藏品曾經被選中、購藏,然后在一段時間里被忘卻,直到有人重新發(fā)現(xiàn)它們,然后決定展示它們。因此,它們其實處于半遮半露的狀態(tài)。沒有任何機構建筑或公眾經驗曾使用過這種狀態(tài),而我們想創(chuàng)造的正是儲藏和展示相結合的空間。儲藏狀態(tài)下的藏品具有一種另類的美和吸引力,半成品感的中間狀態(tài)成就了一種全新的體驗展品的方式,包括藏品儲存和保養(yǎng)的更多信息,也展現(xiàn)了物件本身及其概念與歷史。
③ 木箱是V&A東館的主要材料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