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選擇的家庭
我出身在一個“名人”家庭,祖父章太炎先生是“民國先驅(qū)”“國學大師”,客廳中赫然掛著黎元洪手書的“東南樸學”大匾額,昭示祖父是個有名望的人,至少是樸學大師,繼承了清代的樸學。
我是在祖父去世六年后出生的,離他作古不算久遠,家中依然彌漫著他活著的氣息,無處不在的書櫥,家人談論的話題,來往的客人……幾乎都與他有關(guān)。他依然是家里的中心。他無所不在,所有一切幾乎仍然與他有關(guān)!
我從小就知道爺爺與孫中山、黃興是并駕齊驅(qū)的“辛亥三杰”,直到我念小學,課本里還是這樣講的,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革命”被分為“無產(chǎn)階級革命”與“資產(chǎn)階級革命”,祖父從革命的先驅(qū),變成了革命的對象,我們家庭從“光榮人家”,變成“有問題人家”。
盡管如此,祖父依舊是家里最核心的人物,大家處處以他為標準,就像儒教理學,制定了一整套為人處世的標準,并處處以這樣的標準來要求我。
祖父的遺傳
1959 年我從育才中學畢業(yè),正逢“大躍進”時代,直接就讀師范學校,1962 年畢業(yè),又逢“自然災害”時期剛過,沒有正規(guī)職業(yè)可以分配,只好去民辦小學教書,在簡陋的弄堂里教書。但我一點不以為苦,不以為陋,我知道如我這樣出身的人,只有吃苦,才能贖罪。我入了團,當了支部委員,成為“孩子王”“大隊輔導員”,教最“爛”的班級,將“留級生”組成的“差班”,教成成績優(yōu)秀的畢業(yè)班……后來調(diào)到中學,還是教差生畢業(yè)班,結(jié)果教成先進集體,自己也當選區(qū)“活學活用毛澤東思想積極分子”。
我意識到我只是認認真真做好每一件事,堂堂正正做一個正直的人,這個教養(yǎng),依然是我的祖父遺傳的!
選擇研究祖父
“文革”終于結(jié)束了,家庭的包袱、出身的包袱,終于可以卸下了。我應該怎樣走我自己的路呢?這時傳來一個好消息,國家決定撥亂反正,首先從被歪曲的歷史人物做起,決定先出十個歷史人物全集,便于人們?nèi)媪私鈿v史。我祖父就是這十大人物之一。
這一工作由上海人民出版社來承擔,由祖父的弟子王仲犖負責牽頭。他極力推薦了我。而我也有從事這項工作的愿望,完全沒有了解這項工作的艱難,不知深淺地踩了進去。就這樣我進入了上海社科院歷史研究所。這時我已36歲了。
祖父的高大形象讓我下定決心,要自己闖一條光明大道出來。于是我從祖父的經(jīng)歷著手,反復研讀他的年譜,按他的經(jīng)歷閱讀當時所有能讀到的報刊書籍,逐日逐月逐年研究他的經(jīng)歷,閱讀與他治學有關(guān)的書籍,以彌補知識上的不足。
在收集了大量資料的基礎(chǔ)上,我完成了專著《滬上春秋——章太炎與上?!贰段业淖娓刚绿住贰段宜赖淖娓刚绿住返?,以及編著10余種。從加入《章太炎全集》編訂之中,至今40年,終于看到了20卷《全集》成功出版,翻越了這座大山,完成了先人的夙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