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玉榮
摘?要: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之中提出了“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須提供豐富精神食糧”。新的歷史時期積極組織與開展群眾文化活動,豐富群眾的精神世界的同時,能夠起到維護良好風氣,構建和諧社會的良好局面。本文從群眾文化的意義以及群眾對于文化活動的組織開展需求展開討論分析,進而提出切實可行的文化活動的組織開展策略。
關鍵詞:新時期?群眾文化活動?組織與開展
群眾文化是社會文化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群眾文化根植于廣大群眾,是文化交流與娛樂休閑的綜合體。群眾文化活動能夠豐富群眾的精神生活,提高群眾對現(xiàn)實生活的滿足感。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群眾對于文化生活的需求擁有了更高的期待。群眾在精神世界之中需要變革,文化活動的組織者更需要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訴求,為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做出探索與努力。
一、群眾文化活動的重要意義
人民自改革開放以來物質(zhì)生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飛躍,對精神世界的探索逐漸深化多元。群眾文化活動是人民群眾用以豐富精神世界的表現(xiàn)形式,其重要性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點。
第一,有助于繼承傳統(tǒng)文化。傳統(tǒng)文化是中國大地上數(shù)千年殷殷積淀的重大文化財富,對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與發(fā)揚引起國家與人民高度重視?,F(xiàn)在所能夠見到的多數(shù)傳統(tǒng)文化都以人民文化活動相互結合,對傳統(tǒng)文化活動的研究和組織,能夠有益于更多的人了解與發(fā)揚傳統(tǒng)文化之中的閃光點,在豐富人民群眾精神生活的同時有助于傳統(tǒng)文化的發(fā)揚與繼承。
第二,有助于提高文化素養(yǎng)。以文化活動為手段提高人民群眾的文化素養(yǎng)是社會發(fā)展之中相對重要的發(fā)展目標,文化活動是一種最為接地氣的教育手段,能夠被人民群眾所接受。群眾文化活動能夠承擔社會教育的職能,通過組織活動的潛移默化影響群眾的行為習慣,熏陶文化素質(zhì)。群眾有了能夠接觸到先進文化知識的機會,對群眾整體文化素質(zhì)的提高有極強的振奮作用。
第三,有助于維護身心健康。社會的發(fā)展所帶來的生存壓力越來越大,尤其是大城市之中群眾的精神生活趨于匱乏,需要通過群眾文化活動的組織開展釋放一定的精神壓力,維護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群眾文化活動包含休閑娛樂與強身健體,能夠通過組織體育鍛煉或者開展文藝活動的形式激發(fā)群眾的參與熱情,讓群眾在進行文化活動的過程之中加大相互交流的過程,促使群眾身體得到鍛煉,精神生活得以改善,實現(xiàn)身心素質(zhì)的全面提升。
二、新時期群眾對文化活動的訴求
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的報告指出,文化是國家與民族的靈魂,文化的興盛是國運與民族的興盛。文化建設工作能夠扎根基層,從人民群眾的角度分析當前社會對于文化活動的訴求,積極認真地開展基層文化活動建設工作。群眾文化活動的需求多種多樣,對于現(xiàn)階段群眾文化活動的訴求進行調(diào)查研究,其結果如下:
第一,群眾需要多樣化的活動形式。新時期參與文化活動的群眾其身處階層與文化水平和生活環(huán)境各有不同,其需要的文化組織形式也各不相同。例如風靡一時的夕陽紅合唱團在全國極力地受歡迎,在每個城市的公園之中都有各種合唱團體的練習聲音,但是青年對于這種活動卻興致缺乏。桌游社是近些年興起的群眾文化形式,但圈子狹小,進入成本高,也無法大面積推廣。群眾需求多樣化,組織活動也應該多樣化。
第二,群眾需要有內(nèi)涵的活動內(nèi)容。有些群眾文化活動內(nèi)容過于淺顯直白,已經(jīng)落后于時代?,F(xiàn)在部分城市所興起的莫泊桑讀書會等都是對現(xiàn)有文化活動的深挖,用深邃的文化內(nèi)涵吸引群眾參與文化活動,文化活動帶有部分教育意義,滿足群眾對于文化學習的需求。
第三,群眾需要長期的活動組織。通過走訪調(diào)查,許多群眾反映當前的文化活動開展缺少持續(xù)性,長期活動更是缺乏。例如舉辦團體晨練,結果三個星期就不再開展。新時期應當做好對群眾文化活動長期開展的規(guī)劃,制定詳盡的活動組織計劃,保證群眾期望長期堅持參與的文化活動順利開展、長期開展。
三、新時期群眾文化活動的組織開展策略
(一)群眾文化活動宣傳模型的運用
對群眾文化生活的開展,需要政府或有關機構做好宣傳工作。宣傳工作是吸引人民群眾參與文化活動的第一步,是增強人民群眾文化活動參與率的決定條件。宣傳工作需要運用信息的傳播模型進行科學的組織與改革,群體內(nèi)部擴散能夠很大程度上增加群眾參與文化活動的力度,人民群眾口耳相傳是宣傳擴散最快的方法,能夠極大地提高群眾參與的積極性。即使是相對受眾較大的如各種文化節(jié)或民俗節(jié)都是很好的宣傳契機,能夠在宣傳工作的同時增大宣傳平臺的建設。在進行宣傳工作時,社區(qū)居委會或者鄉(xiāng)村的村委會都是極好的宣傳員,群眾文化的宣傳工作很大一部分都需要依賴于社區(qū)支持才能夠有條不紊地展開。
(二)用文化深度吸引群眾長期關注
對于文化活動的開展,其活動的深度才是群眾熱情的來源。當文化活動的職能部門因地制宜地設計出有特色的文化活動,群眾自然就會提振起參與的積極性。根據(jù)研究發(fā)現(xiàn),文化活動的深度內(nèi)涵與文化活動的特殊性是群眾參與的兩大標準。例如在沿海地區(qū)開展海產(chǎn)廚藝大會,既能夠因地制宜地對地方海產(chǎn)品進行宣傳推銷,又能夠滿足群眾的獵奇心理,提高群眾的參與力度。同時在廚藝大會之中能夠對人民群眾的飲食文化和自然聯(lián)系進行深入的探究與推廣,如果舉辦較為良好,收獲了不小的效益,甚至能夠推廣成為一種活動品牌,每年旺季定期舉行,吸引全國各地的群眾前來參與關注。為了擴大參與程度,可以組織社區(qū)開展“早起半小時”的晨練活動,組織上班青年中年每天能夠早起半小時參與集體晨練,讓社區(qū)居民相互鼓勁,保證群眾的身心健康。
(三)注重群眾對于文化活動的反饋
群眾對于文化活動自然會產(chǎn)生各種建議,這種建議是群眾文化活動能夠煥發(fā)持久的活力的重要組成。當廣大群眾參與活動之后,對于活動之中的意猶未盡之處或者力有未逮之處難免會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意見或者建議,組織者應當通過聽取合理建議從而對活動的組織形式展開合理的優(yōu)化,針對群眾的訴求建立能夠讓更多人愉快參與的群眾文化活動。例如,對于群眾活動安排較少的情況,就應當學習國外的先進經(jīng)驗,適當增加小型活動的組織力度。就如同各種晨練活動或者周末的一日旅游活動,做到天天有活動,周末能參加,月月出花樣。讓村民對于活動參與的認識常態(tài)化,習慣化,最終提高社區(qū)凝聚力,維護居民身心健康。
(四)加強群眾文化活動的組織管理
群眾文化活動組織管理的加強,需要定期組織活動的召集人與負責人進行工作會議,對各項群眾文化活動力行推陳出新,對于參與率不足的活動要能夠取消。要能夠對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及時的豐富內(nèi)涵,讓群眾能夠從文化活動之中尋找到參與的意義和堅持的信心。對于大型活動的安排要慎重,要能夠考量群眾對大型活動的參與意愿。對于各類活動器材要能夠有專人進行巡查管理,對于磨損或損壞的器材要能夠及時進行維修與更換。加強組織管理能夠很大程度上維持活動開展的穩(wěn)定和諧,提倡文化活力。
四、結語
群眾文化活動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大舉措,對豐富群眾精神生活有重大的意義?;顒拥慕M織者要能夠因地制宜,聯(lián)系群眾,接受意見,推陳出新。通過對文化活動的組織和優(yōu)化,能夠對人民群眾的精神訴求加以回應,為社會主義大家庭建設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楊旭珍,彭文鼎.群眾文化在公民道德建設中的作用分析[J].傳媒論壇,2020,3(3):4—6,8.
[2]麻昆.基層群眾文化的建設研究[J].大眾文藝,2020(2):13—14.
[3]王蕊,張紅霞.基于“推—拉理論”的群眾文化參與的動力提升研究[J].治理現(xiàn)代化研究,2020,36(1):7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