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 瓊,巨亞絨
(1.楊凌職業(yè)技術學院,陜西楊凌712100;2.乾縣植保站,陜西乾縣713300)
桃小食心蟲(Carposina sasakii Matsumura)屬于鱗翅目蛀果蛾科,簡稱桃小,又稱桃蛀果蛾,以幼蟲蛀果危害,嚴重影響果品質(zhì)量。在我國北方果樹生產(chǎn)中,桃小食心蟲在蘋果園、梨園和桃園中發(fā)生面積大、危害嚴重[1-2]。在北方地區(qū),桃小食心蟲一年發(fā)生1~2 代,越冬代成蟲的羽化高峰期出現(xiàn)在7 月中下旬[2]。桃小食心幼蟲為害隱蔽,不易防治,只能針對其成蟲采取適當?shù)姆椒ㄟM行防治。目前的防治方法以化學藥劑為主,頻繁大量的使用農(nóng)藥容易造成害蟲產(chǎn)生抗藥性和果品農(nóng)藥殘留超標等問題[1]。
昆蟲性信息素常用于害蟲的田間監(jiān)測和防治,性信息素誘捕效率的高低與性信息素配方的優(yōu)化、性信息素的田間釋放劑量以及不同誘捕器的選擇等因素有關[3-8]。國內(nèi)外針對桃小食心蟲性信息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桃小食心蟲性誘芯的使用方面,包括性誘芯與農(nóng)藥的混合使用,不同昆蟲性誘芯的混合使用,性誘芯在果園的懸掛高度、密度等使用技術[8-16]。桃小食心蟲性信息素由2 種成分構成:順-7-二十烯-11- 酮和順-7- 十九烯-11- 酮。在已有的研究中,關于桃小食心蟲性信息素2 種組分的不同配比研究較少,結論也相差較大[17]。因此,本研究通過田間試驗,篩選最優(yōu)性誘劑配比,為以后選擇性誘劑防治桃小食心蟲提供理論依據(jù)。
試驗在陜西省咸陽市乾縣四百村桃園進行。桃園總面積2 hm2,樹齡6 a,管理水平中等。
空白誘芯、三角形誘捕器、試劑和溶劑均在淘寶上購買。其中,誘芯為綠色環(huán)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chǎn);試劑順-7- 二十烯-11- 酮(Ⅰ)和順-7- 十九烯-11- 酮(Ⅱ)由武漢遠成賽創(chuàng)科技有限公司生產(chǎn);溶劑為無水乙醇(分析純),由山東德彥化工有限公司生產(chǎn)。
1.3.1 誘芯的制備 按照表1 中的比例分別稱取一定量的試劑Ⅰ和試劑Ⅱ混合,用100 μL 無水乙醇將其溶解,利用移液槍將配制的溶液注入到空白誘芯中,共制作5 種誘芯。為了方便貯存,待誘芯中的溶劑揮發(fā)后,將誘芯用聚乙烯保鮮膜密封,在低溫下保存?zhèn)溆谩?/p>
表1 不同性誘劑誘芯中2 種成分的質(zhì)量 μg
1.3.2 誘捕器的放置 2019 年6 月18 日在試驗桃園中安放誘捕器,即將自制的載有不同性誘劑的誘芯用細鐵絲固定于三角形誘捕器中,誘捕桃園中的桃小食心蟲。試驗共設置6 種誘芯,每種5 個重復,共30 個誘捕器。每667 m2安放1 個誘捕器,2 個誘捕器的間距為25 m。將誘捕器懸掛于桃樹陰面通風處的樹干上,懸掛高度約在樹冠的中下部。每組隨機取一個誘捕器在行間隨機安放,盡量安放于明顯易見處,便于后期取放誘捕器中的黏蟲板。
安放好誘捕器后,從第7 d 開始,對每個誘捕器中黏蟲板上的桃小食心蟲數(shù)量進行調(diào)查,以后每7 d 調(diào)查一次,共5 次。每次記錄數(shù)據(jù)后,及時更換黏蟲板。
對蟲口數(shù)量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使用Excel 作圖,采用SPSS 25.0 對數(shù)據(jù)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采用Duncan 新復極差法檢驗顯著性。
由圖1 可知,處理1 誘殺的桃小食心蟲數(shù)量最多,28 d 共誘集204 頭;處理5 誘集184 頭,處理3誘集125 頭,處理2 誘集117 頭,處理4 誘集103 頭,對照誘集的桃小食心蟲數(shù)量最少,僅有98 頭。表明整個試驗階段處理1 的誘殺數(shù)量最多,其余依次為處理5、3、2、4,但都比對照的誘殺數(shù)量多。處理1與處理2、3、4、5 以及對照間差異達極顯著水平,處理2、3、4、5 間差異未達到極顯著水平。由此可見,處理1 在誘捕桃小食心蟲雄成蟲方面,其誘捕效果最好,其性誘劑配比最優(yōu)。
從圖2 可以看出,6 月25 日調(diào)查誘蟲量最多的是處理1,共誘集成蟲40 頭;處理5、2 誘蟲量次之,分別為29、18 頭;對照誘集成蟲26 頭,處理4 和處理3 的誘蟲量分別是10 頭和8 頭,低于對照。7 月2 日的調(diào)查結果均低于6 月25 日,其原因是降雨影響成蟲活動。
根據(jù)田間監(jiān)測顯示,桃小食心蟲越冬代成蟲有2 個羽化高峰期,分別是6 月25 日和7 月9 日。7 月9 日各處理的誘蟲數(shù)量達到最大,處理1、處理2、處理3、處理4、處理5 的誘蟲總量均高于對照,說明性誘劑對桃小食心蟲具有較好的誘集效果。7 月16 日的調(diào)查數(shù)據(jù)表明,處理1、處理5、處理3 的誘蟲量趨于平緩甚至下降,處理2、處理4 和對照的誘蟲數(shù)量雖有上升趨勢,但誘集的成蟲數(shù)量仍低于處理1 和處理5。處理1 的誘蟲總量高于處理5 的誘蟲總量,高出約24 百分點,和對照相比,高出約85 百分點,說明處理1 和處理5 的誘捕效果明顯好于其他處理,處理1 的誘捕效果最好。
本研究表明,處理1(試劑Ⅰ∶試劑Ⅱ=6.14∶1)誘捕桃小食心蟲成蟲的誘捕能力是最強的,誘蟲效果最好。薛艷花等[7]研究表明,順-7- 二十烯-11- 酮與順-7- 十九烯-11- 酮比例為20∶1 時,誘蛾活性最高,與本研究結論不同。可能是由于試驗條件的差異,導致了試驗結果的不同。首先,本試驗在陜西乾縣果園進行,管理水平中等。其次,本試驗選擇在桃小食心蟲的盛發(fā)期進行,從對照組可以看出,在不加誘芯的誘捕器中也能誘捕到一定數(shù)量的桃小食心蟲,其平均誘捕量為20 頭。另外,本次試驗所用誘捕器為三角形誘捕器,其他形式的誘捕器可能會出現(xiàn)不同的誘蟲效果。本試驗研究結果對指導桃園中桃小食心蟲的生物防治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不同試驗條件和不同形式的誘捕器配合該誘芯使用的誘捕效果如何,仍需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