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李科
《猛犸爺爺:寫給孩子的人類簡史》是本挺有意思的書,我從女兒那邊“蹭讀”了一個開頭,便停不下來。
當然,作為一個成年人,我能看明白創(chuàng)作者將人類的故事濃縮在一個家族的故事當中,既是為了便于孩子的理解,同時也是為了將人類衍進的宏大敘事揉進日常煙火之中。
這是一個巧妙的框架,可進可退。
在孩子眼里,世界也許是“扁平的”,只需要幾個概念就將這個世界作出區(qū)別,比如好玩的、好吃的、好看的等等;但在成年人眼里,世界不僅是立體的,還很復雜。我們很難只看事物的表面,并相信它的內在亦如它的表面一般。
《猛犸爺爺》是符合孩子“扁平的”期待的,里面沒有大書特書的歷史事件,沒有叱咤風云的英雄豪杰,簡單淺白的文字里只有家長里短諸多微小細節(jié)。然而它又在繪本的圖畫里給成年人留下線索,那些歷史上留下名字的經典畫面,會在成年人內心留下一朵漣漪,提醒成年人,長久地擁有純真的一顆童心是何其珍貴。
繪本有一個場景還原得很動人,標題就叫“動人的講述”,時間設定在公元前2460年。那個時候,人類還沒有文字,也不會書寫,“那些不能忘記的重要事情,我們就天天記在腦子里”。
“當她給我們講這些事的時候,房間里靜得出奇。孩子們雙手托腮,聚精會神地聽著,大人們知道其中的一些故事,但住在這里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還是認真地聽她講述,甚至連家里養(yǎng)的家畜們也豎尖了耳朵,只在中間休息的時候才不時傳來兩只懶豬們的哼哼聲?!?/p>
它不僅是一本和歷史科普書,還是一本兼具溫情、幽默和文學色彩的“生活哲學歷史讀本”
“講述人的房間沒有窗戶,顯得很昏暗,當屋里的爐火漸漸熄滅,躺在床上的村民們也進入夢鄉(xiāng),打起了小呼嚕,棚里的小牛犢們不再把稻草拱得簌簌作響時,她偶爾還會給懷里的小狗再講一個秘密——一個時至今日除了她以外再也沒有人知道的秘密?!?/p>
這樣的溫暖場景,在孩子眼里是日常生活的還原,是媽媽坐在床頭講睡前故事的翻版,而成人會意識到這是現如今所有人類文學創(chuàng)作的源頭。我們企圖客觀陳述事實的克制、想要裝點平淡的生動幾乎都是從這樣的場景而來,具體到某個創(chuàng)作者的養(yǎng)成軌跡幾乎都是如此。
是的,承載這些內容的形式和載體在不斷衍進,我們極容易被科技和現代生活方式割裂,但其中不變的溫暖仍舊圍坐在“爐火”旁,最初是口耳相傳點燃了這團火,而今一代又一代的口耳相傳讓這團火一直不曾熄滅。
所以,不管有沒有時間,還是要坐下來給孩子講講繪本故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