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 張晶
《益州名畫錄》是一部重要的畫論著作,在中國畫論史上有其獨特的地位。這不僅在于其對五代及宋初成都畫家的記載與品評,也不僅在于對朱景玄等以“神、妙、能、逸”四格評畫的品級翻轉(zhuǎn),更在于其對“逸、神、妙、能”四格的理論界說及深遠影響。該書提出的“筆簡形具”,也是一個具有美學(xué)貢獻的命題。
先說作者黃休復(fù)的情況,這可以使我們更加深入地了解《益州名畫錄》的價值所在。黃休復(fù),字歸本,李畋序中稱之為“江夏黃氏”,“江夏”可能是郡望。北宋初年人,久居成都。“益州”的州治也即成都。黃休復(fù)與當時四川文人李畋、張及、任玠及畫家孫知微、童仁壽等為友,相與談藝。黃氏多蓄書畫,所居自號“茅亭”,有《茅亭客話》十卷行世。
五代戰(zhàn)亂不休,蜀地則相對安寧,而文人畫家,多聚于蜀,故廣有畫跡。唐五代時期,蜀地社會秩序相對安定,割據(jù)者遂大建宮殿廟宇,且以“翰林待詔”等官職網(wǎng)羅畫家,各地文人畫家聞之而來。壁畫興盛于成都。據(jù)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中國美術(shù)論著叢刊”本《益州名畫記》的“簡介”說:“隨著唐玄宗入川的畫家盧楞伽。就曾參加最宏大的寺廟——成都大圣慈寺的制作;公元881 年黃巢起義,隨著唐僖宗入川的畫家孫位、滕昌祐,就曾參加應(yīng)天寺、昭覺寺、大圣慈寺文殊閣等的壁畫制作。唐中葉以后,四川成都便逐漸成為文化中心之一。長安盛期的繪畫,尤其是寺廟壁畫風(fēng)格,也得見于四川。宋朝創(chuàng)立之初,四川地區(qū)的畫家黃筌父子、石恪、高從遇父子等和江南地區(qū)的董源、徐熙父子等,都集中到汴梁,加上中原地區(qū)原有的唐代藝術(shù)傳統(tǒng),便為宋代繪畫的發(fā)展準備了良好條件?!边@里介紹了唐五代到宋初成都的文化環(huán)境和畫壇盛況,尤其是在成都壁畫興盛的原因。因此,宋代畫論家鄧椿在畫論名著《畫繼》中稱:“蜀雖僻遠,而畫手獨多于四方?!边@與當時四川的政治、經(jīng)濟情況是分不開的。
宋太宗淳化五年(994),王小波、李順起義攻下成都,壁畫在戰(zhàn)火中受損嚴重。黃休復(fù)“心郁久之”,故而寫下了這部《益州名畫錄》,將曾經(jīng)目睹的壁畫記載下來,并加以品評?!兑嬷菝嬩洝罚ㄓ置冻啥济嬘洝罚┧u畫家計58 人,都是蜀中畫家,而且所記都是壁畫,題材基本上是人物、佛像或鬼神。李畋序中說:“蓋益都多名畫,富視他郡。謂唐二帝播越及諸侯作鎮(zhèn)之秋,是時畫藝之杰者,游從而來,故其標格楷模,無處不有。圣朝伐蜀之日,若升堂邑,彼廨宇寺觀前輩名畫,纖悉無圮者,迨淳化甲午歲,盜發(fā)二川,焚劫略盡,則墻壁之繪,甚于剝廬。家秘之寶,散如決水,今可觀者十二三焉。噫,好事者為之幾郁矣。黃氏心郁久之。又能筆之書,存錄之也。故自李唐乾元初至皇宋乾德歲,其間圖畫之尤精,取其目所擊者五十八人,品以四格,離為三卷,命曰《益州名畫錄》。”李畋作為黃氏的好友,所言很能切實說明《益州名畫錄》的緣起。黃休復(fù)恰是有感于這些名家壁畫的剝落損壞,心中郁結(jié),故以此書錄存之。
對于這些蜀中畫家,黃休復(fù)以“四品”評之。四品者,“逸、神、妙、能”也。此與前述之朱景玄《唐朝名畫錄》之“四品”略同,但次序卻來了一個“大翻轉(zhuǎn)”。《唐朝名畫錄》的次序是“神、妙、能、逸”,而《益州名畫錄》,則是“逸、神、妙、能”。這一翻轉(zhuǎn),可是繪畫品評標準的大變遷。當然,朱氏雖是將“逸”置于最后,其實,對“逸”不做上、中、下三等之分,與“神、妙、能”三品處理之不同,已“預(yù)留”了伏筆。乃如其序中所說:“其格外有不拘常法,又有逸品,以表其優(yōu)劣也?!保ㄗx者朋友倘有興趣,可與“中國古代畫論名著評析”系列之十、十一對看。)以“逸”置首,次之以其他三品,其于中國繪畫發(fā)展絕非小事!余紹宋先生(越園)指出:“是編所錄凡五十八人,分逸、神、妙、能四品,與朱景玄《唐朝名畫錄》略同,而逸、神兩種俱不分等,逸品只取一人,神品取二人,亦云審慎矣。書畫品目,自謝赫以來,因革損益,不外此四端,然此四品界說,以前諸書俱未言及,至此編卷首始為論定,此后亦更無異議矣?!敝赋鳇S氏的“四品”與朱景玄的不同,而且論述了四品界說的重要地位,值得我們認真領(lǐng)會。
關(guān)于黃休復(fù)的“四品”,以“逸”為其他三品之上,尤其是躍居“神”品之上,不能不說這是中國畫論史和美學(xué)史上的一次大的變革。在唐人的審美觀念中,“神”是具有最高審美價值的。杜甫所說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是說詩的出神入化;“書貴瘦硬方通神”,說的是書法藝術(shù)的爐火純青。唐代的張懷瓘作《畫斷》和《書斷》,以“神、妙、能”三個品級論畫、論書。李嗣真作《書品》,以李斯等為“逸品”。朱景玄合兩家之說,定為四品,以之為畫品。而朱氏仍是以“神、妙、能、逸”為序。前三品又各分上、中、下?!吧衿飞稀笔亲罡咂芳?,僅列吳道子一位畫家,可見在朱氏的評畫譜系中,吳道子地位的至高無上。黃休復(fù)所評都是蜀中畫家,與朱景玄相比,還是有地域的局限性的。其設(shè)四格,則是“逸、神、妙、能”,“妙格”“能格”之內(nèi)又分上、中、下?!端膸烊珪偰刻嵋吩u《益州名畫錄》說:“所記凡五十八人,起唐乾元,迄寧乾德,品以四格:曰逸,曰神,曰妙,曰能。其四格之目,雖因唐朱景玄之舊,而景玄置逸品于三品外,示三品不能伍。休復(fù)此書又躋逸品于三品之上,明三品不能先。其次第又復(fù)小殊。逸格凡一人,神格凡二人,妙格上品凡七人,中品凡十人,下品凡十一人,而寫真二十二處,無姓名者附焉。能格上品凡十五人,中品凡五人,下品凡七人,而有畫無名、有名無畫者附焉。”說明了黃休復(fù)四品評畫的基本情況。而將“逸格”置于最高檔次,則是北宋文人畫意識抬頭的一個信號。
以前的以品論畫,沒有理論界說,而黃休復(fù)對“逸、神、妙、能”四格,都有明確的理論界說,這在畫論史上,也是具有開創(chuàng)性意義的。同時,也說明了黃氏突出“逸格”的理論自覺。先看關(guān)于“逸格”的界說:
畫之逸格,最難其儔。拙規(guī)矩于方圓,鄙精研于彩繪。筆簡形具,得之自然。莫可楷模,由于意表。故目之曰逸格爾。
在黃休復(fù)的評畫譜系中,“逸格”居于最高的地位,這個界說也是開篇之處就明確揭載的。在古代畫論中,以“逸品”“逸格”論畫者大有人在,但像黃氏這樣鄭重其事地進行理論界說者還是首次。這個界說至少包括了這樣幾層意思:一是“逸格”是一種至高的品級,難于匹敵,所謂“最難其儔”是也。儔者,同類也,伴侶也。二是脫略規(guī)矩方圓,超越一般的藝術(shù)表現(xiàn)程式,進入一種審美創(chuàng)造上的自由天地。三是鄙薄彩繪精研,主張用筆簡率,卻又顯得神完氣足。四是得之自然,無可仿效。這幾層意思,是“逸格”的基本內(nèi)涵,在以后的關(guān)于“逸格”“逸品”的有關(guān)論述中,也都由此出發(fā)?!耙荨币舶宋娜水嫷膬A向。如超越規(guī)矩的“墨戲”,即米芾、米友仁的“云山墨戲”,就是超越一般性的繪畫法度的。宋代畫論家鄧椿評米友仁的墨戲畫:“天機超越,不事繩墨?!保ㄠ嚧唬骸懂嬂^》卷三)“鄙薄彩繪精研”就是不走工筆重彩的路數(shù),而是“以水墨為上”?!短瞥嬩洝分凶鳛椤耙荨钡拇砣宋锿跄?,本名非,“墨”就因其以潑墨為法而得其名?!肮P簡形具”亦是文人畫的主要特征之一。這個觀念也是黃休復(fù)最早提出來的。當然,筆墨尚簡在中國畫的發(fā)展中也是有一個逐步的過程的。如伍蠡甫先生所說:“試觀北宋董源、巨然、范寬之作,以及現(xiàn)存的荊浩、關(guān)同、李成的山水摹本,或咫尺重深而筆墨謹密,或?qū)嵦幥蠊ざ蝿萜热?,并不要求以少勝多,集中表現(xiàn)畫家的感受、情思、意境。前文提到的南宋馬遠,始將結(jié)構(gòu)簡化為‘一角’,所謂‘一角’雖略含貶義,但簡約的風(fēng)格終于形成,為山水畫開創(chuàng)新貌?!彼卧娜水嫾匆陨泻啚橹匾厣?。郭若虛的《圖畫見聞志》中記載山水畫家許道寧由謹細變而為“簡快”:“許道寧,長安人,工畫山水,學(xué)李光丞。始尚矜謹,老年唯以筆畫簡快為己任。故峰巒峭拔,林木勁硬,別成一家體。故張文懿贈詩曰:‘李成謝世范寬死,唯有長安許道寧?!沁^言也?!痹娙思娲螽嫾夷攮懀ㄔ屏郑煼ǘ?、荊浩,而筆墨漸趨簡率,他自稱:“仆之所謂畫者,不過逸多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娛耳。”“余之竹聊以寫胸中逸氣耳,豈復(fù)較其似與非,葉之繁與盛,枝之斜與直哉?!边@里所說的“逸氣”“逸筆”,都有簡率之風(fēng)?!肮P簡”并不意味著對象的缺失,恰恰能夠更為豐富地表現(xiàn)出繪畫的造型。正如詩歌藝術(shù)中所講的“不著一字,盡得風(fēng)流”(司空圖:《二十四詩品》);“言有盡而意無窮”(嚴羽:《滄浪詩話》),繪畫筆墨的簡率,卻可以形成更為深遠的審美空間?!靶尉摺?,應(yīng)該在這種意義上理解。宗白華先生說:“中國山水畫趨向簡淡,然而簡淡中包具無窮境界?!币仓复朔N情形。
黃休復(fù)《益州名畫錄》中以“逸格”為最高,在其心目中,能稱得上“逸格”的畫家當然是鳳毛麟角。被列為“逸格”者只有孫位一人?,F(xiàn)在我們看一下對孫位的評述:
大凡畫藝,應(yīng)物象形,其天機迥高,思與神合。創(chuàng)意立體,妙合化權(quán),非謂開廚已走,拔壁而飛。故目之曰神格爾。
“妙格”與“能格”,與朱景玄《唐朝名畫錄》中的含義無大差別,然也有界說:
畫之于人,各有本性。筆精墨妙,不知所然。若投刃于解牛,類運斤于斫鼻。自心付手,曲盡玄微。故目之曰妙格爾。
畫有性周動植,學(xué)侔天功。乃至結(jié)岳融川,潛鱗翔羽,形象生動者,故目之為能格爾。
能進入“名畫錄”視野的,當然也是相當不錯的作品,但與“逸、神、妙”三格相比,“能格”更多的是拘泥于形似,雖也達到了“形象生動”的程度,卻是缺少了畫家作為審美主體的靈性的。而“能格”還是細致入微地呈現(xiàn)了對象的形象特征。
③于安瀾:《畫品叢書》,上海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1982 年版,第86 頁。
④⑤余紹宋:《書畫書錄解題》,浙江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2012 年版,第368 頁,第368 頁。
再則,蘇教版《唐詩宋詞選讀》中李煜《浪淘沙》一詞,該詞是李煜降宋后被軟禁在汴京時所作。曾經(jīng)的帝王,如今的階下囚,曾經(jīng)的“車如流水馬如龍”,如今的“羅衾不耐五更寒”,巨大的落差使詞人痛苦不堪,他憑欄遠眺,一抒故國之思自在情理之中。然而,詞人竟說“獨自莫憑欄”,這就不合情理了,詞人為什么會這樣勸自己呢?原來,憑欄南望,更加牽動內(nèi)心的無限痛楚,除此之外,別無他用?!澳獞{欄”這一看似“無理”“反?!敝Z,卻是無奈之語,恰恰道出了詞人亡國之恨,處境之慘。
⑥伍蠡甫:《中國畫論研究》,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83 年版,第113 頁。
⑦郭若虛:《圖畫見聞志》卷四,盧輔圣主編:《中國書畫全書》第一冊,上海書畫出版社2009 年版,第482 頁。
⑧沈子丞:《歷代論畫名著匯編》,文物出版社1982 年版,第205 頁。
⑨宗白華:《論文藝的空靈與充實》,《藝境》,商務(wù)印書館2011 年版,第217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