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芳
【關鍵詞】綜合護理干預:緊急心肺復蘇;維持治療;療效
緊急心肺復蘇維持治療措施通常在急救中針對于休克、心臟驟停的患者實施,通過緊急心肺復蘇的實施,從而有效的幫助患者提升生存質量,成功完成心肺功能的復蘇與運行[1]。本次研究以本院急診科室收治的休克患者為研究樣本,在實施緊急心肺復蘇過程中實施不同的護理措施,觀察綜合護理干預在緊急心肺復蘇維持治療中的應用療效,詳見下文。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樣本選擇為本院急診科室收治的70例休克并實施緊急心肺復蘇位置治療措施的患者70例,依據急救措施實施期間的護理措施實施不同,分為常規(guī)措施的常規(guī)組35例,據患者信息得知,男性20例,女性15例,平均年齡(45.52±2.35)歲;綜合護理的觀察組35例,據患者信息得知,男性21例,女性14例,平均年齡(45.41±2.21)歲;基本資料組間數據差異不明顯(P>0.05);參與研究患者家屬對本次研究措施。目的均知曉,且以自愿為前提簽署調研意愿書。
1.2方法
常規(guī)護理:安排患者病房,幫助建立24h生命體征數據監(jiān)測,建立機械通氣,建立腸外營養(yǎng)回路。
綜合性護理:建立機械通氣,插管長度根據患者升高按比例計算,將氣管插管固定好,避免滑落,同時保證氣囊內氧氣量充足,在患者氣管切口部位,定期更換敷料,避免切口感染,同時清理氣管分泌物、清理患者口腔、鼻腔分泌物,若患者存在應激反應,使用束縛衣固定患者動作,避免插管被強制掙脫。嚴格監(jiān)控生命體征數據,出現異?,F象及時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如:心律失常及時進行心肺復蘇按壓,必要時使用電擊除顫器[2-3]。
1.3觀察指標
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對兩組患者發(fā)生并發(fā)癥例數進行數據統計,并進行組間數據對比。
呼吸機維持時間:收集整理兩組患者呼吸機維持時間,所得數據用作組間對比。
GCS指數:使用格拉斯哥昏迷評分指數對患者昏迷指數進行評估,評估分值進組間數據對比。
SAS評分:使用焦慮自評量表對患者焦慮心理狀態(tài)進行評分,評估數據用作組間對比。
SDS評分:使用抑郁自評量表對患者抑郁心理進行評分,評估數據用作組間對比。
1.4統計學意義
研究數據處理軟件選擇為SPSS 23.0;(x±s)表示住院數據、(n,%)表示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以T值、X2值完成數據結果校驗,組間數據存在統計學意義以 P<0.05表示。
2.1組間并發(fā)癥數據分析
在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方面,觀察組患者發(fā)生率5.71%,相較于常規(guī)組患者25.71%而言,組間數據差異顯著(P<0.05),詳見表1。
2.2組間住院數據分析
在住院數據方面,兩組患者組間數據差異顯著,從組間數據分析得知,觀察組患者在各項數據方面相較于常規(guī)組而言,均占有絕對的優(yōu)勢(P<0.05),詳見表2。
隨著急救醫(yī)學的不斷創(chuàng)新與研究,在經濟心肺復蘇維持治療的過程中實施護理干預措施,能夠有效的提升急救治療效果,但是在醫(yī)護人員的配合、協同合作要求方面有著更進一步的要求提升。本次研究通過研究在綜合護理干預的實施的情況下,緊急心肺復蘇維持治療與常規(guī)護理干預下,緊急心肺復蘇維持治療措施的實施效果[4-5]。根據研究結果得知,在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方面,觀察組患者發(fā)生率5.71%,相較于常規(guī)組患者25.71%而言,組間數據差異顯著(P<0.05);在住院數據方面,兩組患者組間數據差異顯著,從組間數據分析得知,觀察組患者在各項數據方面相較于常規(guī)組而言,均占有絕對的優(yōu)勢(P<0.05),均證實綜合護理干預措施下緊急心肺復蘇位置治療的治療效果更加突出。
綜上訴述,綜合干預護理下心肺急救維持治療措施治療效果明顯,能夠有效改善患者預后,保證患者的生命安全,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鄒秀娟. 淺談心肺復蘇后患者應用急診護理干預對康復的影響[J]. 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 2016, 16(50):263-263.
[2]石巍[1]. 急診護理干預對心肺復蘇后患者康復的影響[J]. 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 2015(6):141-142.
[3]程麗娟.護理干預對急診科心肺復蘇后患者近期康復的影響效果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20):156-159.
[4]郎云麗. 急診護理干預對心肺復蘇后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探討[J]. 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 2019, 4(20):40-44.
[5]王佳月, 麥燕婷, 羅香香. 綜合護理干預在緊急心肺復蘇維持治療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 中國數字醫(yī)學, 2019: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