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桂楠
(汕頭市司馬浦寶暉中學,廣東 汕頭 515149)
人教版初中化學教材中設置了“資料卡片”的欄目,上下冊一共有35個,基本覆蓋每一個課題,資料卡片是選取與課題相關的內容編制而成,內容豐富多樣,可分成化學知識類、化學應用類、化學史料類等,能提供多樣的學習情境素材,有利于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了解化學發(fā)展歷史。
化學是九年級新增設的一門學科,學生在接觸這門新學科的同時也面對著中考的升學壓力,在這一年有限的時間里,很多化學教師為了提高學生中考成績,往往注重研究中考考點,中考考什么教師就教什么,對“資料卡片”采用一言帶過,甚至是無視,這違背了教材編輯者的初衷,也違背了中學化學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目標?;瘜W教學并不是為了培養(yǎng)會考試的學生,而是要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學生。
“資料卡片”和“應試教育”真的沒法共存嗎?其實不是,下面是筆者就多年來的教學經(jīng)驗和總結推薦“資料卡片”的應用方法與分類(見表1)。
1.作為新課的引入材料
新課引入是一節(jié)課的開端,良好的引入可以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有些“資料卡片”可以用作新課的引入材料。比如下冊在講新課內容《復分解反應的發(fā)生條件》之前,可以用該課題中的“資料卡片:我國制堿工業(yè)的先驅——侯德榜[1]”作為引入材料。先介紹下純堿工業(yè)始創(chuàng)于18世紀,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制堿技術把持在西方國家手中,在美留學的侯德榜先生為了我國的工業(yè)發(fā)展,應邀回國潛心研究,發(fā)明了聯(lián)合制堿法(又稱侯氏制堿法)。再投影出侯氏制堿法相關的化學反應方程式,讓學生判斷化學反應類型,其中:
NH4HCO3+NaCl=NH4Cl+NaHCO3↓的化學反應類型既不是化合反應,也不是分解反應,從而引入本節(jié)課要學習的一種新的化學反應類型——復分解反應。這樣不但能引入新課內容,也能讓學生了解侯德榜先生為我國制堿工業(yè)做出的偉大貢獻,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和愛國主義精神。
2.作為新課知識的補充材料
有些“資料卡片”與新課知識聯(lián)系緊密,教師可以直接引導學生通過“資料卡片”獲取知識點。比如上冊《走進化學實驗室》,教師可以讓學生閱讀該課題中的“資料卡片:實驗室化學藥品取用規(guī)則[2]”來了解藥品取用規(guī)則知識。比如《空氣》,課堂上教師可以讓學生閱讀該課題中的“資料卡片:空氣質量日報[3]”來了解空氣污染指數(shù)的意義以及空氣污染物。這部分的卡片由于內容多跟考點相關,所以教師日常教學中有加以利用,補充正文內容。
3.作為習題的背景材料
有些“資料卡片”可作為習題的背景材料,來引入問題。比如習題背景材料可采用下冊“資料卡片:石筍和鐘乳石的形成[4]”中介紹難溶于水的碳酸鈣當遇到溶有二氧化碳的水時,會反應生成溶解性較大的碳酸氫鈣:
CaCO3+CO2+H2O═Ca(HCO3)2,再創(chuàng)設問題分別往氫氧化鈉中通入少量和過量的二氧化碳會發(fā)生什么化學反應,寫出有關的化學反應方程式。這樣不但能為習題創(chuàng)設情景,還能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培養(yǎng)學生閱讀資料,解決問題的能力。
4.作為課后小組討論材料
有些“資料卡片”只是新課內容的一些拓展,由于中考不考查,所以往往被教師忽視。其實這類“資料卡片”可以讓學生小組討論或實踐。比如“資料卡片:碳單質的研究進展[5]”可以讓學生了解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碳單質的用途不斷擴大,了解科學前沿;“資料卡片:吸煙的害處[6]”可以讓學生了解吸煙帶來的危害,一方面自己不要吸煙,另一方面也可以跟身邊人講述吸煙的害處,勸告他們也遠離香煙;“資料卡片:認識服裝的標簽[7]”可以讓學生學會看服裝標簽,放學后可以通過查看標簽來了解服裝的面料,能夠學以致用。這部分的資料卡片往往學生更感興趣,可以滿足學生的好奇心,讓枯燥的學習過程增添一些樂趣。
表1 “資料卡片”應用方法分類
以上是筆者的推薦“資料卡片”的應用方法,“資料卡片”絕不是可有可無,它是教材編輯者精心挑選設置的欄目,為教材提供了豐富的教學素材,教師應該注重“資料卡片”,充分挖掘其中的教育價值并加以利用,培養(yǎng)學生“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證據(jù)推理與模型認知”、“科學探究與創(chuàng)新意識”、“科學態(tài)度與社會責任”五維核心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