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國 張 濤 宋瓊遠
(濟南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山東濟南 271100)
結直腸癌是我國發(fā)病率較高的惡性腫瘤疾病,患者早期并無特異性癥狀,確診后通常已經處于中晚期,有較高的致死率,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1]。臨床中,結直腸癌根治術是治療結直腸癌的有效手段,而手術過程中多使用丙泊酚進行靜脈麻醉[2]。靶控輸注麻醉藥是目前臨床靜脈麻醉的常用方式,具有較高的可控性,但由于受到個體之間藥物濃度差異的影響,導致標準化的給藥方式通常無法滿足氣管插管或手術刺激變化的需求[3]。近年來,有研究發(fā)現通過使用腦電雙頻指數的方式進行麻醉深度監(jiān)測給藥,可以有效實現對麻醉藥物使用劑量的合理調控,進一步減輕麻醉藥物劑量使用不佳對患者產生的影響[4]。因此,本研究選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濟南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收治的90例擬行結直腸癌根治術治療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患者的入院編號隨機分為監(jiān)測組和對照組,分析結直腸癌根治術靶控輸注丙泊酚中麻醉深度監(jiān)測的方法及作用,效果如下。
選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濟南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收治的90例擬行結直腸癌根治術治療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監(jiān)測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5 例。監(jiān)測組中,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齡36~75歲,平均年齡(51.31±6.84)歲;根據美國麻醉醫(yī)師協(xié)會(ASA)分級可分為I級6例,II級39例。對照組中,男性23例,女性22例;年齡33~78歲,平均年齡(52.09±7.26)歲;ASA分級可分為I級10例,II級35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濟南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結直腸癌的臨床診斷標準[5];②美國麻醉醫(yī)師協(xié)會分級為I級~II級,其中I級表示重要器官和系統(tǒng)功能正常,對手術和麻醉的耐受良好,基本沒有手術風險,II級表示合并輕微的系統(tǒng)性疾病,重要器官有輕度病變,但代償功能健全可以耐受手術和麻醉,風險較小;③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惡性腫瘤疾病者;②合并嚴重心血管系統(tǒng)疾病者;③合并精神障礙或神經系統(tǒng)疾病者;④對本次麻醉藥物過敏者。
兩組患者術前均禁食、禁飲8 h,進入手術室后,開放靜脈通路,常規(guī)連接監(jiān)測儀對患者的基礎生命體征指標進行監(jiān)測,兩組患者均接受靜脈靶控輸注給藥的方式,使用瑞芬太尼(宜昌人福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 H20030197,規(guī)格:100 mL∶ 10 g)和丙泊酚(四川國瑞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40079,規(guī)格:10 mL∶100 mg)對患者進行麻醉誘導,使用劑量分別為5.0 ng/mL和3.0μg/mL,患者意識完全消失后靜脈注射維庫溴銨(成都天臺山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3411,規(guī)格:4 mg),使用劑量為0.12 mg/kg。對照組患者根據麻醉醫(yī)師的經驗用藥,待藥物起效后常規(guī)行氣管插管;監(jiān)測組患者使用腦電雙頻指數進行監(jiān)測,根據檢測結果對麻醉藥物的用量進行調整,待腦電雙頻指數<60后行氣管插管,兩組患者的麻醉維持及手術方法均相同。
分別以麻醉誘導前、插管時和手術結束作為觀察時間點,記錄兩組患者的血壓及心率變化情況,同時記錄兩組患者在手術過程中的丙泊酚用量、蘇醒時間和拔管時間。
兩組患者麻醉誘導前的血壓指標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插管時和結束時的血壓指標均明顯低于麻醉誘導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組間比較發(fā)現監(jiān)測組插管時和手術結束時的血壓指標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點的血壓變化比較(±s,mm Hg)
表1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點的血壓變化比較(±s,mm Hg)
注:與誘導前比較,*P<0.05。
組別 n 收縮壓舒張壓誘導前 插管時 結束時 誘導前 插管時 結束時監(jiān)測組 45 132.58±15.37 127.35±13.15* 125.57±14.07* 78.22±9.15 75.34±8.34* 74.46±9.31*對照組 45 131.97±13.26 123.34±14.48* 121.34±12.86* 77.96±8.73 72.18±8.59* 71.23±8.27*t 0.819 5.132 6.117 1.106 4.892 5.254 P 0.419 <0.001 <0.001 0.278 <0.001 <0.001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點的心率相比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見表 2。
表2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點的心率變化比較(±s,次/min)
表2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點的心率變化比較(±s,次/min)
組別 n 誘導前 插管時 結束時監(jiān)測組 45 76.81±9.1675.67±8.8275.16±10.27對照組 45 77.24±8.8475.15±9.52 74.73±8.75 t 0.845 0.576 0.931 P 0.405 0.569 0.359
監(jiān)測組的丙泊酚用量、蘇醒時間和拔管時間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的丙泊酚用量及蘇醒和拔管時間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的丙泊酚用量及蘇醒和拔管時間比較(±s)
組別 n 丙泊酚用量(μg/mL)蘇醒時間(min)拔管時間(min)監(jiān)測組 45 523.36±102.717.11±2.78 14.12±3.42對照組 45 839.71±185.4212.04±4.3520.58±5.63 t 35.186 5.496 9.314 P<0.001 <0.001 <0.001
結直腸癌作為臨床中常見的惡性腫瘤疾病,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的到來,其在臨床中的發(fā)病率也逐漸上升[6]。結直腸癌根治術作為治療結直腸癌的經典術式,具有較高的可控性,但由于麻醉和手術均會誘發(fā)機體出現應激反應,且結直腸癌多見于中老年群體,對于麻醉藥物的循環(huán)抑制作用相對敏感,因此增加了麻醉藥物的使用難度[7]。近年來,有臨床研究發(fā)現由于惡性腫瘤患者的血液黏度相對較高,因此患者在手術麻醉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血流動力學指標異常的情況,增加了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風險[8]。因此,有必要加強對結直腸癌根治術患者圍術期的麻醉管理,穩(wěn)定患者的血流動力學變化,才能減少麻醉和手術對機體產生的影響,促進患者的早期康復。
本研究中,兩組患者麻醉誘導前的血壓指標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插管時和結束時的血壓指標均明顯低于麻醉誘導前(P<0.05),組間比較發(fā)現監(jiān)測組插管時和手術結束時的血壓指標均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不同時間點的心率相比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監(jiān)測組的丙泊酚用量、蘇醒時間和拔管時間均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在麻醉深度監(jiān)測下,可以通過調整患者的丙泊酚用量來實現對麻醉深度的精準調控,使患者的血壓基本穩(wěn)定在正常范圍內,且可以縮短患者的蘇醒時間和拔管時間。蔡世宏[9]等在相關研究中發(fā)現,麻醉深度監(jiān)測指導下的丙泊酚靶控輸注可以有效維持結直腸癌患者手術過程中的血流動力學穩(wěn)定,同時也可以減少患者的麻醉藥物用量,有利于縮短患者的蘇醒時間,與本文的研究結果相同。
綜上所述,麻醉深度監(jiān)測在結直腸癌根治術靶控輸注丙泊酚中發(fā)揮出了較好的應用效果,可以有效穩(wěn)定患者的血流動力學指標,且可以減少患者的麻醉藥物用量,縮短患者的蘇醒時間和拔管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