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軍杰
(山東省平度市東閣動物衛(wèi)生與產(chǎn)品質量監(jiān)督站 266700)
母源抗體是一類新生兒通過胎盤、初乳等途徑從母體獲得的一種特殊特異性抗體,是哺乳動物胎盤和乳汁中能抵抗致病原的一類特殊蛋白質[1]。由于新生仔豬免疫系統(tǒng)發(fā)育尚不完善,免疫力和抗病力相對較弱,極易感染這種致病源而發(fā)生死亡,而從母體內獲得的母源抗體能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保護仔豬免受各種病原體的感染,母源抗體成為仔豬抵抗各種致病源的關鍵,但仔豬體內高水平的母源抗體能與疫苗發(fā)生特異性中和反應,降低疫苗免疫效果,甚至造成免疫失敗[2.3]。豬瘟一直以來都是危害我國養(yǎng)豬業(yè)的主要動物傳染病,多年來我國通過采取以疫苗免疫接種為主的綜合防控措施有效控制了豬瘟的流行,但豬瘟的感染在我國部分地區(qū)仍時有發(fā)生,非典型性豬瘟仍具有一定發(fā)病率,造成此種現(xiàn)象的原因眾多,但疫苗免疫失敗或疫苗免疫效果降低是一個重要因素,而母源抗體又是影響豬瘟疫苗免疫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4]。鑒于此,本研究探討了母源抗體水平對仔豬豬瘟疫苗免疫效果的影響,為仔豬豬瘟疫苗免疫程序的制定提供參考,為提高豬瘟疫苗免疫效果提供方法。
豬瘟病毒阻斷ELISA抗體檢測試劑盒購自北京世紀元亨動物防疫技術有限公司;豬瘟活疫苗 (傳代細胞源)購自山東綠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體重、健康狀況基本一致的40頭21日齡斷奶仔豬 (由年齡、胎次、免疫程序均一致的母豬所產(chǎn))由XX養(yǎng)殖場 (請作者添加)提供。
將40頭21日齡斷奶仔豬隨機分為A、B、C、D 4個處理組,每組10頭仔豬,A組、B組、C組、D組的試驗仔豬分別在21、28、35、42日齡免疫1.5頭份的豬瘟活疫苗 (傳代細胞源)。
1.4.1 血清樣品的采集
分別在疫苗免疫當天以及疫苗免疫后的第7、14、21、28、60、90、120、150天于各處理組試驗仔豬的前腔靜脈處采集血清1.0ml,常規(guī)方法分離血清。
1.4.2 抗體檢測
利用豬瘟病毒阻斷ELISA抗體檢測試劑盒分別檢測各處理組試驗仔豬在疫苗免疫前的母源抗體水平,以及疫苗免疫后7、14、21、28、60、90、120、150d的免疫抗體水平。
1.4.3 結果判定
當試劑盒內陰性對照血清的OD值大于1.0,且陽性對照血清的阻斷率大于50%時試驗成立。在試驗成立的條件下,被檢血清樣品的阻斷率/%=(1-被檢樣品的OD值/陰性對照血清的OD值)×100,當被檢血清樣品的阻斷率大于40%為陽性,介于30%~40%之間為可疑,小于30%為陰性。
1.4.4 抗體水平比較分析
對各處理組試驗仔豬在疫苗免疫前及疫苗免疫后的抗體水平 (抗體阻斷率)進行比較分析,確定該豬場仔豬進行豬瘟疫苗接種的最佳首免日齡。
如附表所示,A組在疫苗免疫時 (21日齡)的母源抗體水平較高,至疫苗免疫后第28天免疫抗體開始轉陽,至疫苗免疫后第90天免疫抗體水平達到峰值。B組在疫苗免疫時 (28日齡)的母源抗體水平稍高,至疫苗免疫后第14天免疫抗體開始轉陽,至疫苗免疫后第60天免疫抗體水平達到峰值。C組和D組分別在疫苗免疫時 (35日齡和42日齡)的母源抗體水平較低,分別至疫苗免疫后第14天免疫抗體開始轉陽,分別至疫苗免疫后第28天免疫抗體水平達到峰值,此后一直維持在較高水平。該結果表明,豬瘟疫苗免疫時母源抗體水平越高,疫苗免疫后的免疫抗體轉陽時間越晚,免疫抗體達到峰值所需的時間也越長。
普遍認為,仔豬在斷奶時 (21日齡)可以進行豬瘟疫苗首免,但本試驗結果表明,仔豬斷奶時 (21日齡)仍然具有非常高的母源抗體水平,此時進行豬瘟疫苗首免后,需要28d免疫抗體才能轉陽,且免疫抗體達到峰值的時間較晚,疫苗保護效果大大降低。本試驗結果表明,當仔豬28日齡時,其母源抗體水平雖然下降至臨界值以下,但仍維持在一定水平,此時進行豬瘟疫苗首免,雖然免疫后免疫抗體轉陽所需的時間與母源抗體陰性仔豬 (35日齡和42日齡)轉陽所需的時間一致 (均在疫苗免疫后14d轉陽),但免疫抗體達到峰值所需的時間較長,且峰值抗體的抗體水平較母源抗體陰性仔豬 (35日齡和42日齡)低。由于仔豬35日齡和42日齡時母源抗體水平較低,此時進行豬瘟疫苗首免,雖然疫苗免疫后能迅速產(chǎn)生免疫抗體,免疫抗體達到峰值所需的時間較短,峰值抗體水平較高,但進行豬瘟疫苗免疫前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免疫空白期,免疫空白期內感染豬瘟病毒的可能性增加。故綜合本試驗研究結果確定該豬場豬瘟疫苗免疫的最佳時間段應為28~35日齡。
附表 抗體水平的測定結果 (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