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云云
孫過庭在《書譜》中提及:“曾不傍窺尺犢,俯習寸陰;任筆為體,聚墨成形;心昏擬效之方,手迷揮運之理,求其妍妙,不亦謬哉!”大意是:要是不深研“尺犢書”,字的形體,只是傾筆蘸墨而成,心里不明白臨摹的方法,手下不曉得揮運的道理,這樣要求他寫出美妙的字來,不是荒謬得很嗎?這正是當下學生一遍又一遍練字仍不見成效的重要原因——沒有思考,沒有“深研”。不少的書法課堂,學生的練字成了不動腦筋地抄寫,學生呈現(xiàn)出無“深研”機械重復的“聚墨成形”狀態(tài)。因此,精心設計趣味課堂,引領學生積極發(fā)現(xiàn)與探究,讓思維可見,顯得尤為重要。
1.學習正確、規(guī)范地書寫“春”字頭及帶有“春”字頭的字。
2.掌握“撇低捺高”“上緊下松”“布白均勻”等書寫要領,能在書寫練習中舉一反三,遷移運用。
3.感受祖國文字的奇妙魅力,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文字的情感。
師:你們想寫一寫這古老的象形字嗎?(請生上臺寫)
師:請你說說寫完后有什么感受?
【設計意圖】小學生由于年齡小,形象性思維占主導,對新奇的事物或故事非常感興趣。課前用這樣圖文并茂的故事導入,教師繪聲繪色地講一講,學生在聽一聽、看一看、寫一寫、說一說中輕輕松松走進課堂,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習在不知不覺中發(fā)生。
(一)圖畫里猜“春”
師:這時迎面撲來一股什么樣的氣息?
師:猜一猜這是個什么字呢?念什么?
師:沒錯,這就是楷書“春”最初的模樣,這節(jié)課我們就從“春”寫起。
(二)春聯(lián)中找“春”
師:春節(jié)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也是中國最隆重的節(jié)日,家家戶戶貼上了吉祥喜慶的春聯(lián)?!按骸边@個充滿希望,充滿活力的漢字也活躍其中,讓我們來找一找它的身影。
生(參與):尋找不同字體的“春”。(見圖1)
師:這其中有一幅“春”就出自咱班小小書法家之手,你們也想寫出這么漂亮的字嗎?
(圖1)
【設計意圖】書法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運用有時是最具說服力的,誦一誦春聯(lián),在感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同時,尋找春聯(lián)中的“春”字,感受抽象的漢字獨具的魅力,這其中出示了一幅班上小伙伴的作品,更是激發(fā)學生從欣賞中走出來,小試牛刀。
(三)視頻中探“春”
師:我們把“春”送進田字格。(播放寫“春”的微視頻)
師:說說自己的收獲。
生1:我知道了撇捺是“春”的主筆畫,主筆應該突出。
生2:我來補充,撇捺還要寫舒展,寫時長過第三橫。(師用虛線標識,見圖2)
生3:我發(fā)現(xiàn)三橫長短有變化,安排緊湊且偏上。(師用圈標識,見圖2)
(圖2)
師板書:主筆突出 橫有變化
【設計意圖】在學生充分感受“春”的字形后,播放微視頻,帶領學生透過表象走進“春”,探究“春”字的書寫奧秘。在交流匯報中,教師相機將要點用線條、圓圈的形式標識出來,這又是抽象書寫規(guī)則的形象呈現(xiàn),加深學生對書寫要點的印象,以便在書寫中能更好地落實。
(四)田格中議“春”
師:瞧,在我們的練習紙上,老師也作了這樣的標識提醒(見圖3),在這樣的格子里練一練,定會把“春”寫漂亮。
(圖3)
生練寫“春”三遍。
【設計意圖】在書寫用紙上留下思維的印跡,這樣的書寫用紙注定不一般。它提醒學生每一個筆畫,每一個字都有它的形態(tài),切莫把練寫當成抄寫。
師:同學們寫得怎么樣呢?請小組成員來支支招,看小組活動要求:
活動導學單:
1.認真觀察伙伴的書寫,學習同伴的優(yōu)點,討論需要改進的地方。
2.每組提煉出一至兩點書寫建議(除微視頻中提到的),選一位講解員,模仿微視頻,練習邊講解邊示范。
小組匯報:
組1:撇捺在寫的時候,也應有細微的講究,大家看——撇低捺高。(師:是的,正像一個謙卑的人,身體微微前傾,前衣襟就顯得略低了。)(見圖4)
組2:“春”字橫畫較多,這時布白要均勻。這對于橫畫較多的字特別重要。(生邊講邊標識橫虛線)
(圖4)
組3:我們組還發(fā)現(xiàn),“春”下面的“日”字上下同寬。大家看我寫,這樣比較美觀。(師補充:通常橫折的折要露出小尾巴。)
【設計意圖】教師應把課堂還給學生,放手讓學生去發(fā)現(xiàn),去探究。此環(huán)節(jié)學生在練習中不斷地體驗、感受;在小組討論中,學生對比斟酌,擦亮思維的火花;在班級匯報中,學生們儼然一個個小老師,津津樂道。
師:有了你們如此細致的提醒,老師也有信心來寫一寫。(師范寫“春”)
生再練寫三遍。
(一)賞名家名作
師:在歷代名家筆下,“春”風姿各異,讓我們一睹為快。(見圖5)(師邊出示邊介紹)
(圖5)
師:名人名字給我們極大的震撼,翰墨園里春暖花開,鳥語花香,你想說什么?
生:著名書法家筆下的“春”像春花一樣,各有各的韻味。
…………
師:那么,在“春”字頭家族中還有哪些兄弟呢?
生:奉、奏、秦、泰等。
【設計意圖】中國的漢字博大精深,欣賞各大家的“春”,讓學生感受撲面而來的墨韻,那線條中跳動著的“勢”,又會引起不同的情感體驗,產生新的意象,新的聯(lián)想。多層次、多類型的欣賞、聯(lián)想,會逐步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yǎng)、審美能力。
(二)悟字里字外
師:帶著這份向往,咱們仔細看一看,(出示田字格中的這4 個字)它們在筆畫的安排上有什么共同點呢?
生(活動):讀帖,同桌討論,交流反饋。(師相機分別用小圓大圓圈出,豎中線用紅色凸顯。)(見圖6)
(圖6)
師:這樣的字筆畫安排上緊下松,居中對正。(板書:上緊下松 居中對正)
師:運用這樣的書寫要領,將這4 個字各練寫兩遍。
生練寫展示評改。
【設計意圖】從單個字對基本筆畫的要求,上升到一類字對間架結構的要求,學生的探究走向深層,教師及時總結,用有色的線與圈加以標識,并在練習中鞏固。
師:同學們已經能夠舉一反三,那有沒有本領將今天所學遷移用到更多的字中呢?我們來觀察幾位同學的書寫(見圖7),你覺得書寫規(guī)范美觀嗎?選擇其中一個字說說存在的問題。
(圖7)
生1:從筆畫上看,“公”字撇捺不舒展,顯得十分的拘謹。
生2:“里”字是典型的橫畫較多的字,它沒有做到布白均勻。
生3:“集”的問題出在上面部分寫得太松,今天學習的“上緊下松”應該用上。
師:對,把學到的真正用起來,這才是本領。
教師范寫這三個字,學生各練一遍。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的遷移運用,可以說既是檢驗,又是對學生學習方法的輔導,所謂能融會貫通,就是從這樣的點滴嘗試開始的。
師:今天,我們從寫好“春”這一個字,到學寫春字頭這一類字,現(xiàn)在我們又把書寫規(guī)則運用到更多的字中,為你們點贊。
師:還記得在課堂開始時,我們看到的咱們班小小書法家書寫的“春”字,現(xiàn)在我們用今天所學也來進行創(chuàng)作。
師:這是一張四春福(見圖8),請在方格中美美地臨摹“春”。這是橫幅集錦(見圖9),對照字帖,把橫幅補充完整。請你從中選擇一件作品進行創(chuàng)作。
(圖8)
(圖9)
生創(chuàng)作,作品展覽,教師總結。
【設計意圖】課堂上常規(guī)的練習是必不可少的,但如果練習一成不變,就顯得枯燥乏味了。換一種形式,為學生搭建創(chuàng)作的平臺,在新穎獨特的創(chuàng)作中,讓學生感受到書法的有意思、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