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盛藍,張惠英
(華北理工大學附屬醫(yī)院CT 室,河北 唐山)
CT 檢查是一種臨床常用的醫(yī)學掃描檢查技術,雖然多層螺旋CT 掃描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為臨床各項診療工作提供了極大的方便,但CT 掃描屬于放射線檢查,具有一定放射線損傷。隨著CT 掃描技術的廣泛應用,X 線輻射劑量帶來的危害受到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自動管電流調制(ATCM)技術是一種降低CT 掃描輻射劑量的新方法,它能夠自動識別人體組織特性和結構衰減特性,自主調節(jié)輸出管電流、適應性、針對性調節(jié)掃描方案,在滿足檢查需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降低輻射劑量[1-2]。器官劑量調制(ODM)是利用患者淺表組織管電流調節(jié)技術減少CT 輻射劑量的掃描模式。此技術以自動管電流調制為基礎,通過設置局部ODM 掃描模式降低人體敏感器官前側的管電流,進而減少敏感器官的X 線輻射劑量。男性盆腔CT 掃描常用于檢查膀胱、前列腺、直腸、精囊腺等器官,是泌尿外科診斷疾病的常用醫(yī)療技術手段。為了探索器官劑量調制技術在男性盆腔CT 檢查中對性腺保護的價值,本文對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的80 例行盆腔CT 檢查的男性患者進行觀察與分析,以期明確器官劑量調制技術用于男性盆腔CT 檢查的性腺保護價值。
選取2018 年10 月至2019 年8 月期間就診于華北理工大學附屬醫(yī)院泌尿外科行盆腔CT 檢查的80 例男性患者為研究對象。依據掃描先后順序,將80 例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觀察組40 名男性患者應用器官劑量調制技術掃描;對照組40名患者采用自動管電流行常規(guī)盆腔掃描;兩組患者年齡與BMI 指數(23-28)等基線資料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比較兩組圖像質量評分(IQS)、圖像標準差值(SD)及加權CT 劑量指數(CTDIw)的差異。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研究對象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儀器采用Optima CT D660(GE Milwaukee,美國)。兩組患者均采用Z 軸自動管電流調劑技術。自動管電流設置范圍50-440mA,螺距1.375,管電壓120kVp,機架旋轉時間0.8s,噪聲指數12,準直層厚64 層×0.625mm,層厚5mm,重建增量5mm,標準算法重建。
盆腔CT 掃描前,所有患者留尿保持膀胱充盈,排除隨身金屬物品進行呼吸訓練。開始掃描,兩組均取仰臥位、雙臂上舉達標準位固定[3],掃描范圍由恥骨聯(lián)合向上至髂前上棘。觀察組平掃正側雙重定位相,于定位相打開ODM 技術,將ODM 區(qū)域框放置性腺區(qū)域;對照組行常規(guī)盆腔平掃。
兩組圖像處理均采用自適應迭代統(tǒng)計重建技術(adaptive statistical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ASIR) 聯(lián)合濾波反投影(filtered back projection,F(xiàn)BP)技術,迭代比為30%。重建后圖像上傳至ADW4.6 圖像后處理工作站進行測量評估。
采用SPSS 16.0 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 標準差表示;兩組SD 值、不同BMI 受檢者的CTDIw 及兩組IQS 采用獨立樣本t 檢驗,以P<0.05 為有統(tǒng)計學顯著性意義。
觀察組精囊腺檢查IQS 指標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是前列腺、膀胱檢查IQS 指標與對照組相比差別不大,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患者圖像質量評分(IQS)比較
觀察組行精囊腺檢查的SD 值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行前列腺、膀胱檢查的SD 值與對照組差別不大,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患者圖像標準差值(SD)比較
當BMI ≤ 27 時,觀察組和對照組CTDIw 相比較差異不大,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當BMI> 27 時,觀察組CTDIw 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兩組患者加權CT 劑量指數(CTDIw)比較
CT 掃描是篩查盆腔疾病的一種有效手段。近年來,雖然CT檢查在臨床的應用日益廣泛,給臨床診療工作中提供了極大方便,但受檢患者受到的高X 線輻射劑量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4]。研究表明,CT 檢查的輻射劑量高達總劑量的70%[5]。男性盆腔疾病種類較多,主要包括膀胱、前列腺、精囊、輸精管、射精管等組織器官,這些結構位置相近,臨床癥狀相似、診斷時極易發(fā)生混淆。由于盆腔內各器官密度差別小、組織之間對比不強,一般采取多期增強CT 掃描進行檢查。這使接受盆腔CT 檢查的病人所受X 線輻射劑量成倍增加。因此,從影像學角度尋找一種在保證CT 圖像質量的同時有效降低盆腔掃描的輻射劑量的方式顯得尤為重要。
性腺對X 線輻射的反應非常敏感。有報道指出,大劑量輻射會引起女性不孕[6]。器官劑量調制(ODM)以病人淺表組織管電流調節(jié)技術為基礎,通過局部ODM 掃描設置,減少人體敏感器官前側的管電流,從而降低患者掃描的輻射劑量。本研究中,兩組精囊腺掃描時IQS 與SD 值相比差異明顯,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精囊腺掃描時ODM 技術能夠減少輻射劑量;而在前列腺與膀胱掃描時,觀察組較對照組的IQS 與SD 相比數值略低,數值區(qū)別不大,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這提示ODM 的敏感性可能與掃描器官組織結構有關。已有研究證實,進行頭頸部CT 血管掃描時,Z 軸ACTM 的應用較固定管電流技術更能夠降低輻射劑量,且圖像質量不變[7]。
研究表明,個體MBI 與CT 掃描X 線輻射劑量關系密切,掃描方案的制定應充分考慮患者體質狀況[8]。本研究觀察到,當BMI ≤27kg/m2時,兩組所受X 線輻射劑量差異不大,無統(tǒng)計學差異;當BMI>27kg/m2時,觀察組X 線輻射劑量高與對照組,但其圖像質量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 ,該結果與張曉錦[9]等的研究報道相符。這表明自動管電流調節(jié)技術的應用效果與患者MBI有關,其輻射劑量伴隨MBI 的上升二增加,但圖像質量更加清晰,在男性盆腔CT 掃描檢查中有一定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采用Optima CT 器官劑量調制技術行男性盆腔CT檢查能夠降低患者的X 線輻射劑量,在體質量較大、大密度衰減范圍人群中取得較滿意的圖像效果。由于本研究尚處于初步階段,男性盆腔CT 樣本量相對不足,有待今后擴大樣本量進行更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