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陳只用了3年3個月,就拿到了博士學位,還獲得了美國大學婦女聯(lián)合會國際獎學金(全美660所大學,只有40名獲得者)。而劉西拉則在拿到博士學位的同時,還獲得了美國土木工程結(jié)構(gòu)最高研究獎———雷曼·瑞斯科學研究獎。另外,陳陳還在拉法耶特市交響樂團成立35周年紀念演出時,獨奏了《青年鋼琴協(xié)奏曲》,這是美國音樂界第一次演奏中國鋼琴協(xié)奏曲。當?shù)氐膱蠹?,以及《人民日報(海外版)》、《人民音樂》、《中央音樂學院學報》都對這場演出做了詳盡的報道。
相隔更遠
當年,上海交大的一位老教授,赴美考察時,見到陳陳,希望她畢業(yè)后,能到上海交大來工作。陳陳學成歸來,上海交大就正式接納了她。劉西拉回來時,上海交大當然也希望他能到他們那里去工作。但他考慮到上海交大的土木工程系當時還處在草創(chuàng)階段,他在美國學的很多知識,恐怕一時還派不上用場。于是,他最后還是選擇到清華大學工作??墒侨绱艘粊?,他們又不得不開始兩地生活,相隔的也更遠了。但陳陳卻很為劉西拉能在清華找到自己理想的位置而感到高興。她說:“夫妻倆就是整天待在一起,又有什么意思?像樹洞里的一對蘑菇,你看我,我看你,還不得看傻了。當時,我們歲數(shù)都還不是很大,需要我們做的事情還相當多。和做事業(yè)比起來,兩地生活根本不算什么?!?/p>
幾年過去了,劉西拉在清華成了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理事、國際橋梁與結(jié)構(gòu)工程學會工程委員會委員。他的學術(shù)論文多次在中外重要刊物上發(fā)表,還被邀請去美國、德國、意大利、蘇聯(lián)、日本等國講學和文化交流。陳陳也在上海交大成為了知名教授、博士生導師,她帶的一個博士,獲得了1 988年全國青年優(yōu)秀科技獎,27歲就被提拔為上海交大最年輕的副教授。陳陳除在上海交大講授“自動控制理論”“計算機科學”“線性規(guī)劃”“運籌學基礎(chǔ)”等課,還時常被清華大學邀請去授課、帶研究生,因為她的英語很好,她還常會替一些教外語課的教師代課。
孩子問題
他們的孩子很小時,爺爺奶奶帶過。上幼兒園時,回到了陳陳身邊。一天,孩子說:阿姨帶大家跳溝玩,我不敢。陳陳說:“媽媽現(xiàn)在就教你!”于是,她就把孩子領(lǐng)到屋外,找了條小溝,先自己跳過去,再讓孩子跳,直到孩子完全克服了恐懼心理,才算完事。
還有一次,孩子在練琴時,中途不想彈了。陳陳就很嚴厲地批評了他。孩子咬著牙彈完了,她又說:“從小就要養(yǎng)成做事完整的習慣?!焙⒆右膊蝗菀住T谒龖言?個月時,去哈爾濱出差。一天夜里,她磕磕絆絆地走在一條沒有燈的路上。忽然,一腳踏空,掉到了一條溝里。她一邊忍著痛往上爬,一邊在心里不停地默念著:千萬別摔壞了我的孩子!
孩子就要降生了。陳陳的父親在上海去世!劉西拉瞞著她,寫信說“父安好”,又寫信勸慰陳母“節(jié)哀保重”。但陳陳接到的信卻是他寫給母親的那封,原來是他把信給裝錯了。父親是含冤離世的。陳陳很想大哭一場,卻一滴淚也沒掉。她常想:兒子應該得到更多的愛護與培養(yǎng)。但她又不能不全國到處跑,兒子跟著她也受罪。一天夜里,她去試驗室加班,兒子醒了,光著小腳跑到樓道里大聲哭叫。
后來,她要出國留學。她對兒子說:“媽媽要出國了。”“你又不管我了!”她只好說,“就兩年,學完就回來?!苯Y(jié)果,兩年后,她又開始攻讀起了學位。
5年過去了,她深感憂慮的問題發(fā)生了:兒子閃動著一雙懵懵懂懂的眼睛。那神態(tài)就像是藏著什么陌生的東西,又像是某種看不見的缺陷。陳陳心里很不是滋味兒。兒子說:“我想干警察,好去管別人?!庇终f:“干脆當替身吧,可以掙大錢?!痹僬f就是怨氣了,怨父母都是博士,自己學習卻不行,還說:“我連個業(yè)余愛好也沒有。真沒意思!”
陳陳望著兒子,心都收緊了。“孩子可不能成為社會的廢品!”
陳陳的事業(yè)確定后,就把兒子從南京接到了上海,邊帶研究生,邊“治理”兒子。她很清楚:要打撈這條小沉船,她不如中學老師在行。她就走訪他們,尊重他們的意見。作為母親,她更習慣無形的影響。劉西拉每次到上海出差,也會研究兒子的“癥結(jié)”。
1986年,陳陳被清華大學借調(diào)到了來京,兒子也轉(zhuǎn)學到了北京。學習不行的陰影依然籠罩著他。劉西拉總是鼓勵他:“勇敢地前進,趕上去?!标愱悇t是具體要求:“每一步都必須仔細。”一次,兒子拿回一張分數(shù)不高的考卷,陳陳就坐在桌前,盯著卷子看,紋絲不動,整整看了一個晚上!過后才說:“題做錯了,不等于你不好。學習習慣是個大問題。習慣不好,錯誤就多,就容易失掉信心?!?/p>
兒子終于趕了上來。1 988年,兒子以高分考進了上海交大自動控制系。
人生感言
其實,陳陳和劉西拉生活得還是很開心的。陳陳很少會悲傷。在某些女強人認為不可解的丈夫、子女、事業(yè)三大難題中,她選擇的是“哪個問題也不能降低標準”的方案,并都找到了滿意的解。她不太贊成以犧牲家庭和子女為代價,取得事業(yè)成功的做法。
劉西拉則說,沒有可以發(fā)揮能力的工作,家庭又能有什么樂趣?至于總有表示不理解的人,他認為:也許因為把家庭和事業(yè)想得太深,才使人難以理解吧。還說:我們這個家如果放在另外的坐標里(指過去和現(xiàn)在仍因三線建設(shè)分居的人們),其實不算特殊。
當然,這樣的家庭模式也很別致,只是人們的理解不同吧。一天晚上,劉西拉在和陳陳通長途電話時,提到了莫扎特,他很有感觸,然后就給筆者發(fā)來了如下一條短信,評說了下妻子。茲錄于下,也算對陳陳以及這個家庭的一種參考和理解吧:我想“追求”這個名字可能比較好。她一直都在執(zhí)著地追求著,追求一種理想的完美。正是在這種追求中,滲透了她對祖國的責任,也滲透了妻子和母親的責任心。
她樸實無華,從不盛氣凌人,但真正了解她的人都深知她深厚的功底和嚴謹?shù)淖黠L。她能承受各種挫折、打擊和干擾,集中精力默默地奉獻,并盡情地享受著努力得來的成果帶給她的愉快。她的生活正如莫扎特的音樂,節(jié)奏嚴格,但強弱的對比又不是太強烈,在清新、優(yōu)美和不太復雜的旋律中,滲透著深刻的意境,那就是對美好事物的積極追求和一種樂觀的情緒。
我想,這是我對她的評價。如果有可能,可以作為你文章的素材??傊?,不要把她寫成一個使人驚訝的人物。而應該寫成一個有深刻內(nèi)涵的普通學者、妻子和母親。這正是她平凡中的不凡之處。
據(jù)新浪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