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云云
倡導多文本閱讀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合作能力,當務之急就是轉變教學觀念。在多文本閱讀教學中,要致力于改變長期以來單純灌輸?shù)慕虒W觀念和模式,在課堂上積極貫徹探究式合作的閱讀教學理念,為學生搭建探究合作學習的平臺。
多文本閱讀教學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要建立多向平等交流的探究合作平臺。
為避免多文本閱讀的群龍無首、雜亂無章的情形,多文本閱讀的選文要有明確的主題,有主題才能體現(xiàn)教師明確的教學意圖。其主要途徑有:
1.以教材為主,強調單元整合,以“單元整合”閱讀為代表,確定一個單元閱讀主題。
以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2的第一單元散文為例,要對它進行多文本閱讀,可確定“感悟散文的特點和散文的美”這個主題,縱橫聯(lián)系,合作探究。這一單元有三篇課文《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囚綠記》,我們完全可以打破單篇的閱讀教學模式,教師可以《荷塘月色》一篇為例,列出閱讀提綱,讓學生依據(jù)提綱進行充分的誦讀,然后老師在對它進行詳講精講。講它的形散特點,講它的神聚特點,講它的選材,講它的情感,講它的文眼,講它的線索。待每位學生充分掌握了《荷塘月色》之后,再讓學生以此為藍本進行《故都的秋》《囚綠記》的合作學習。學生可以分為幾個小組進行探究學習,以此達到利用教材進行多文本閱讀的目的,學生在閱讀合作中也發(fā)展了自己閱讀散文的能力。
2.突破教材,強調課內文本為主,帶動課外閱讀,一篇帶多篇。
學習了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二的《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這篇演講稿,對演講稿的格式、內容、情感有了一定的把握,對演講稿的特點有了一定認知。據(jù)此可以讓學生收集幾篇歷史上比較著名的演講稿,比如:亞伯拉罕·林肯的《葛底斯堡的演說》、納爾遜·曼德拉的《我是第一個被指控的人》、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個夢想》以及蔡元培的《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放手讓學生充分的閱讀,再經(jīng)過合作討論交流,歸納出演講稿的特點:①針對性。②可講性。③鼓動性。④口語性。⑤臨場性。如此通過多文本閱讀,通過一篇帶多篇,學生對演講稿的特質有了一定把握,以后學生在讀演講稿和寫演講稿的時候,就能做到心中有數(shù),胸有成竹了。
3.以作者為線索確定某一閱讀主題,進行多文本閱讀。
我們以前學過老舍的多篇散文《濟南的冬天》《大明湖之春》《趵突泉》,我們可以把這一組文章放在一起閱讀,三篇文章所描寫的都是濟南的景色,且描寫角度各有不同。這樣通過多文本閱讀,可以較為全面的觀照老舍的散文,可以讓學生對老舍的散文文風有更深刻的體驗:平易樸實,活潑生動;幽默風趣;自然率真,深入淺出。當然,我們以作者為線索確定一個主題時,盡量選擇語文教材中已經(jīng)出現(xiàn)過的作者,在教材學習的基礎上對作家作品進行補充,能夠使學生對該作家有更多的了解。
當然,多文本閱讀課堂教學討論模式遠不止于此??傊辔谋鹃喿x教學,問題是學生思維的起點,是教師教學的手段。設計問題是關鍵,問題驅動是根本。根據(jù)不同文本的特點,設計出合理的問題,在這項任務的驅動下,進行合作閱讀并指導學生在多篇文章閱讀中提取信息,整合信息,學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