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涵
南極大陸的水陸交接處,全是光滑的冰層或尖銳的冰凌,環(huán)境十分惡劣。笨重的企鵝既無前臂用以攀爬,也無翅膀用以飛翔,它們是如何上岸的呢?
紀錄片《深藍》告訴了我們答案:企鵝上岸前會猛地低頭,從海面扎入海中拼命沉潛。它潛得越深,海水生成的浮力就越大,待潛到適當的深度,它再擺動雙足迅速躥出水面,騰空而起,最終平穩(wěn)地落在陸地上,畫出一道完美的弧線。
我看這個紀錄片時已是高三下學期,當時我的數學模擬考成績只有61分,這個分數足以打碎我的一切夢想。慶幸的是,我近乎偏執(zhí)地相信自己可以像企鵝一樣,只要沉潛得足夠深,就能完成一次精彩的飛躍。
于是,我不再計較時間、成績,讓心歸零,找尋一種原始的清凈感去學習,將試卷上的每道小題、每個相關的公式都弄得清清楚楚。我將“沉潛”二字寫在卡片上隨身帶著,迷茫時看,浮躁時也看。
高考過后,三位數的數學成績?yōu)槲业呐ψ龀隽送昝涝忈專抑雷约旱乃枷雽殠炖镆讶簧沙鲞@樣一條成功定律:先把自己放得很低很低,然后蓄勢,最后薄發(fā)。這看似笨拙,但卻是最好的選擇。
大學生活是安逸的,但我在沉浸其中的同時,又倍感疲憊。一個學期下來,我拜讀了諸多中外名家的作品,他們像一座座高山矗立在我面前,讓我在激動過后陷入沉思:沉潛的價值僅止于此嗎?于是,我決定探訪位于秦嶺山區(qū)的南寬坪小學,找尋關于沉潛意義的答案。但問題很快接踵而至:在那里,手機沒信號,一天吃兩頓土豆,取水艱難。然而,山民們總是很樂觀,孩子們的體貼、懂事讓人心疼。
“我們最期待大家的關注,希望有一天你能寫出自己的《鄉(xiāng)村八記》?!痹谖医Y束探訪時,校長這樣說道。
校長的話讓我警醒,同時也讓我想起《eva》里的綾波麗,我開始像這個福音戰(zhàn)士一樣審視自己:我是誰?我要做什么?我還有夢嗎?也許有很多現實不是我們能主宰的,但我們理應有一份人文情懷。
于是,我漸漸明白,沉潛需要使命感的激勵,更需要一種情懷的滋養(yǎng)。我開始誦讀古書,聆聽先賢教誨,培養(yǎng)滿腔正氣,并且習慣每晚寫一些青春激昂的文字,使之占據報刊不起眼的一隅。2013年,我意外地收到一位鄭州讀者的來信,對方說很喜歡我寫的《一個男生的奮起》,并稱自己也希望考上鄭州大學。也許僅僅是這個原因,我選擇堅持,堅持用文字鼓舞那些亟須滋養(yǎng)的心靈。
美之精髓在于其非功利性,在于其對人性的熏陶、完善,在于其對社會每個個體之豐富性和創(chuàng)造力的滋養(yǎng)。
這一次,我沉潛的是心靈。
終將有一天,我要在沉潛中奮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