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秋麗
【摘要】勞動教育工作是促進小學生全面健康發(fā)展,提高我們中華民族綜合素質(zhì)的基本教育途徑和重要教育原則。而加強家務勞動教育是不斷培養(yǎng)廣大學生良好勞動意識和習慣的一個重要途徑,它仍然是全面深入發(fā)展學生勞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學習引導廣大學生從積極樂于做好家務、學會做好家務發(fā)展到持之以恒不斷做好家務,從而不斷培養(yǎng)廣大學生的良好家務勞動習慣,這樣就有利于不斷提高廣大學生的勞動意識和家勞動習慣的良好養(yǎng)成。
【關(guān)鍵詞】家務勞動;勞動意識;勞動習慣
一、家務勞動教育是勞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開展勞動教育,是小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僅僅依靠學校的勞動知識教育和較少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勞動習慣顯然是不足的。孩子的勞動教育,不僅是學生在校進行的勞動教育,而是需要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形成強大合力,共同進行教育。家庭是不斷實施勞動教育的重要勞動場所,家務勞動也是培養(yǎng)學生勞動意識和習慣的重要途徑,它是全面發(fā)展勞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家長是學生在家進行家務勞動的重要指導者,教師與家長互相配合才能夠有效開展家務勞動教育。但現(xiàn)在因為很多家長沒有意識到學生的勞動教育的重要性和家務勞動缺乏有具體、合適指導評價反饋制度,大部分孩子的家務勞動只是停留在口頭上,難以真正落到實處,這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意識和習慣。作為一名班主任,需要深刻認識到這一點,聯(lián)合家長通力合作,通過家務勞動來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意識和習慣。
二、培養(yǎng)低年級學生家務勞動意識和習慣的建議
開展家務勞動教育,離不開家長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其次,班主任應該指導學生堅持參與家務勞動實踐,并建立有效、綜合的監(jiān)督評價機制,在活動過程中,及時給予反饋指導,從而引導學生通過有計劃地堅持家務勞動實踐,養(yǎng)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一)樂于做家務——勞動習慣的基石
“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如果希望學生通過家務勞動培養(yǎng)出勞動意識和習慣,首先要讓學生認為做家務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低年級的學生對很多事物都抱有強烈的興趣,只要老師和家長創(chuàng)造機會多開展有趣的活動,讓學生體驗到家務勞動的樂趣,學生自然而然會樂于做家務。
1.轉(zhuǎn)變家務勞動觀念,樹立正確的勞動觀
本應從小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意識和習慣,但現(xiàn)在較多學生還是獨生子女,父母比較寵愛,而且認為孩子還小,不需要參與或沒足夠的能力參與家務勞動。尤其是祖輩長期陪伴的學生,祖輩更是一手包攬家務活,有的還會親自幫學生收拾書包。學生很難有機會參與家務勞動,也很難培養(yǎng)自身的家務勞動習慣。作為班主任,需要在家長會上與家長交流勞動教育的重要性,并且探討進行家務勞動教育的具體方法措施。班主任也可以邀請相關(guān)的教育學者或者有實踐經(jīng)驗的家長開展交流會,讓他們分享關(guān)于兒童參與家務勞動的理念和實踐經(jīng)驗。不僅要轉(zhuǎn)變家長的觀念,還要培養(yǎng)學生勞動的積極性和興趣,樹立學生的勞動意識。班主任可通過班會課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通過角色扮演、講故事等低年級學生感興趣的形式讓學生體驗家務勞動的好處與樂趣,其次通過勞動主題黑板報進行教育,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家務勞動中去。
2.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引導學生熱愛家務勞動
轉(zhuǎn)化學生的勞動觀念后,班主任應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意識,布置課后勞動任務,多給予機會讓學生做家務勞動;并且根據(jù)班級學生實際情況,有計劃地開展豐富有趣的勞動教育活動課程。班主任可以在每周開展家務勞動班會課,邀請家長給孩子展示家務勞動的方法步驟,設(shè)置趣味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掌握正確的家務勞動技能。還可以每周開展“勞動小能手”主題活動,每周根據(jù)學生的表現(xiàn)給積分獎勵,每月給積分最高的學生“勞動小能手”的稱號并給予獎品。這不僅能讓學生更加享受家務勞動,也能提高了學生參加勞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及時對學生進行反饋評價,激發(fā)學生做家務的積極性
在指導孩子參與家務勞動過程中,需要及時給予學生孩子激勵性的評價,肯定孩子的勞動成果,讓孩子體會到家務勞動的快樂。如果孩子在家務勞動中出現(xiàn)問題,應給予正確積極的反饋,指導他正確的方法,并鼓勵他。比如,當孩子主動收拾整理自己的房間后,家長應及時表揚肯定他。
(二)學會做家務——優(yōu)化勞動習慣
如果學生對家務勞動產(chǎn)生了興趣并且主動參與家務勞動,家校要合作,共同指導學生自主做家務,參與到更加全面的家務勞動中來,學會正確的家務勞動技能,從而優(yōu)化學生的勞動習慣。
1.家長的榜樣作用
父母要一起動手做家務,營造一個溫馨的家庭氛圍,讓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教育。同時要鼓勵孩子一起參與到家務中來,用心地示范、指導。低年級的學生生活經(jīng)驗較少,理解能力較弱,所以在指導時,給他們提出的要求要細化,通俗易懂。遇到比較難的家務,可使用分解操作的方法。比如,清洗衣物、襪子等,可以把它分解成具體、易理解的步驟:一浸濕;二放洗衣液;三揉搓;四過水;五晾曬。這樣低年級的學生才能好理解掌握技能。其次,家長要想辦法讓學生在做事的同時有愉快的體驗,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更希望受到肯定與表揚。如學生幫忙洗碗,在洗餐具時,學生可能會覺得滿手的臟東西和油膩,很不舒服,想放棄洗碗了。這時候家長對孩子要及時進行表揚鼓勵:“孩子,不怕臟,洗得很干凈,做得很棒!”孩子就會從表揚中感受到快樂和滿足。
2.設(shè)計《家務勞動卡》,促進學生學做家務
開學初,班主任可以給學生設(shè)計有趣的《家務勞動情況卡》,并要求學生定期填寫、對自己的勞動技能掌握情況進行打分;班主任也要定時檢查,根據(jù)完成情況給予相應的具體的評語和反饋。這也是有利于督促孩子做家務、檢查家務勞動情況的有效方法,它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掌握勞動技能。
3.開展活動,展示學生勞動成果
班主任可以在班級里開展勞動成果作品展示活動,讓孩子體驗做家務的成就感,增強其自信心。(1)比賽。讓學生在比賽中展示做家務的實踐能力,比較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比如,進行收拾書包等比賽,借助比賽發(fā)現(xiàn)學生做家務的能力,檢測學生的勞動水平;(2)家務勞動作品展示節(jié)。通過舉辦展示節(jié),老師可以在教室里設(shè)置展示欄,讓學生將自己的家務勞動作品放在上面展示,可以是一張照片,也可以是家務勞動卡等。同時,進行美食嘉年華,讓學生親手制作一道菜,邀請科任教師、家長和班級學生可以對學生的勞動作品進行觀賞、評價,從而使學生產(chǎn)生勞動成就感,提高勞動技能。
(三)持之以恒做家務——深化勞動習慣
學生樂于參與勞動并掌握了勞動技能,也并不代表他們就養(yǎng)成了終身勞動的意識和習慣。只有學生在將來能夠持之以恒地參與做家務、并做好家務,那么,才能說孩子的勞動習慣形成了,我們的勞動教育才有所成效。
1.制定目標,對照實施
制定合理的目標,是堅持下去的動力,是養(yǎng)成習慣的基礎(chǔ)。低年級的學生難以給自己指定清晰、可執(zhí)行的目標,這時候需要家長和老師幫助,引導他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目標,以便讓他能夠?qū)φ諏嵤1热?,一些基礎(chǔ)的目標:(1)勤洗手,勤洗頭,每天刷牙;(2)自己疊自己的衣服;(3)洗自己的襪子;(4)學會簡單的洗米、洗菜;(5)每天晚上清洗餐具。接著讓學生自主選擇符合自身實際情況和興趣的基礎(chǔ)目標,讓學生把它寫在一張紙上,并張貼到房間門上,并讓孩子每天反思自己有沒有努力去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
2.榜樣勵志,持之以恒
家長和老師需要引導學生實現(xiàn)自己的勞動目標,但有時候孩子可能出現(xiàn)半途而廢的情況,在發(fā)現(xiàn)出現(xiàn)這種情況時,家長和老師要及時鼓勵,引導孩子堅持下去??梢酝ㄟ^講名人故事,分享勞模的事跡和熱愛勞動的優(yōu)秀學生的典型事例,讓孩子明白很多有所成就的人大多是在勞動中錘煉自己的意志,在艱苦中成長的。例如,孫中山自懂事起就開始分擔家務勞動,砍柴、割草、下田,在勞動錘煉出吃苦耐勞的品質(zhì);比爾蓋茨家產(chǎn)達幾十億美元,可他也要求子女在家承擔要擦皮鞋、洗汽車等工作。這些事例能夠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意志,讓學生受到精神上的鼓舞,從而提高自身堅持勞動的動力。
3.綜合評價,深化發(fā)展
(1)家務勞動檔案袋。家務勞動檔案袋是用來保存學生家務勞動實踐過程的資料和成果,比如,照片、記錄表和評價表等。班主任可以通過“家務勞動檔案袋”,邀請科任教師、家長、同學和學生自己對他在家務勞動的實踐過程進行評價,這種全面的綜合性評價有助于激勵學生深化自身的勞動習慣。在家務勞動課堂上,教師可引導學生自由設(shè)計自己喜歡的“檔案袋”。隨著課程活動的開展,學生將自己在活動過程中的各種資料都可以放入到檔案袋當中,比如,表揚信、家務卡和家長寄語等,這些過程性資料不僅可以充分記錄孩子的成長過程,也會促進學生勞動習慣的養(yǎng)成深化。
三、結(jié)語
學生的勞動意識和習慣不可能在短時間內(nèi)培養(yǎng)起來,一個好習慣的形成,最少需要21天以上的堅持。低年級的學生自制性較差、理解能力較低。因此,在家務勞動教育過程中,班主任要遵循循序漸進的教育規(guī)律,根據(jù)低年級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指定詳細、可操作的方案指導學生參與家務勞動實踐,同時,尋求家校合作、共同努力,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意識、養(yǎng)成勞動習慣,以促進學生素質(zhì)的全面發(fā)展。
[本文系2019年度廣東省中小學德育課題“小學勞動教育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研究”(課題編號:2019ZXDY027)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