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強,軒紅鐘,張宗見,宗青松,王 斌
(安徽海螺建材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安徽 蕪湖 241070)
在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大背景下,全國各地環(huán)保政策逐漸收緊,不斷出臺超低排放標準,環(huán)保管形勢日益嚴峻。目前,水泥行業(yè)應用最廣泛的脫硝技術為選擇性非催化還原脫硝(SNCR脫硝),該技術具有系統(tǒng)流程簡單,投資少等特點,在水泥行業(yè)得到了廣泛應用。
SNCR脫硝技術是在沒有催化劑的情況下,將氨基的還原劑噴入爐膛溫度為850~1100℃的區(qū)域,與NOx發(fā)生還原反應生成N2和H2O[1],脫硝反應效率及氨水利用效率受溫度窗口、粉塵濃度、停留時間、氨水噴槍位置等因素的影響[2-4]。
本文借助CFD計算機流體仿真模擬技術,開展SNCR精準脫硝位置流場的模擬分析,通過SNCR噴槍的合理布置,從而達到延長氨水與廢氣中氮氧化物的混合反應時間的目的,同時減少了粉塵、CO等對氨水與氮氧化物反應效率的影響,提高SNCR脫硝效率。
根據(jù)水泥生產(chǎn)工藝技術特點,溫度窗口在850~1100℃的SNCR脫硝噴氨位置主要在分解爐和C5旋風筒,目前大部分氨水噴槍設置在分解爐出口管道以及C5旋風筒出口管道,但存在氨水消耗量大,氨水利用率低等問題。
C5旋風筒本體經(jīng)過收塵后粉塵濃度降低約90%,溫度區(qū)間在850~890℃,CO濃度較分解爐大大降低,可作為SNCR脫硝噴槍布置位置,提高SNCR脫硝效率及氨水利用效率,分解爐、C5旋風筒本體及C5旋風筒出口作為SNCR脫硝噴氨點位置指標對比情況見表1。
表1 分解爐、C5旋風筒本體及C5旋風筒出口作為SNCR脫硝噴氨點位置主要指標
C5旋風筒本體的溫度窗口、氨水混合的停留時間均能夠滿足SNCR的要求,并且CO濃度較分解爐相比低、粉塵濃度小,因此可以作為SNCR脫硝噴槍的位置。
初步制定SNCR脫硝噴槍位置方案,并借助CFD流體模擬手段(見圖1),開展SNCR精準脫硝噴氨位置的流場分析研究。
圖1 C5旋風筒本體布置氨水噴槍流場情況
從C5旋風筒本體噴射氨水流場情況可以看出,氨水與廢氣混合,隨廢氣進行運動,并在中心位置旋轉上升進入下一級旋風筒,氨水與氣體混合停留時間1.2s以上,能夠保證足夠的反應時間。
C5旋風筒入口溫度一般在880℃左右,出口溫度在850℃左右,該溫度均在SNCR脫硝氨水與NOx反應溫度窗口。
分解爐主要承擔煤粉的燃燒及生料的分解,C5旋風筒是分解爐后續(xù)的熱工設備,煤粉在分解爐內充分燃燒后,廢氣及分解后生料進入C5旋風,C5旋風筒CO濃度較分解爐低,減少了CO對SNCR反應效率的影響。
張云寧借助原位漫反射紅外光譜分析驗證了物料吸附NH3促使NH3發(fā)生氧化反應生成NO,抑制脫硝反應。C5旋風筒本體區(qū)域經(jīng)過收塵后,物料濃度較低,一般(標況,以下同)在80~100 g/m3,減少了物料對脫硝反應的影響。
該技術方案在某公司生產(chǎn)線實施改造,改造過程不影響生產(chǎn)線正常運行,SNCR噴槍位置由分解爐出口4支噴槍、C5旋風筒出口各2支噴槍改造為C5旋風筒本體各4支噴槍,投產(chǎn)后,在NOx排放濃度基本相同的情況下,氨水用量顯著下降,氨水利用效率進一步提高。
圖2 改造前SNCR運行情況
該技術在某公司兩條生產(chǎn)線同時實施改造,改造前NOx排放濃度在250mg/m3左右,20%氨水用量為1100~1 400L/h,改造后,NOx排放濃度控制在240 mg/m3左右,氨水用量降低至700L/h左右,氨水用量降低40%左右,氨水利用效率提高20%以上,技改效果明顯。
截至目前,C5旋風筒作為熟料線SNCR精準脫硝噴氨位置技術已經(jīng)在100多條生產(chǎn)線應用,氨水用量較改造前節(jié)省20%以上。
圖3 改造后SNCR運行情況
(1)熟料生產(chǎn)線中C5旋風筒本體的溫度在850~890℃,氨水與氣體的混合停留時間在1.0s以上,粉塵濃度僅為分解爐及C5旋風筒出口粉塵濃度的1/10左右,且CO濃度較分解爐低,C5旋風筒本體的溫度窗口、氨水混合停留時間均滿足SNCR的要求,且CO濃度較分解爐低、粉塵濃度小,可有效促進NH3與NO的反應。
(2)通過工程應用,SNCR脫硝噴氨位置改造為C5旋風筒本體后,在NOx排放濃度控制在相同指標的情況下,氨水用量進一步降低,較改造前降低20%以上,氨水利用效率提高1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