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東有個村子,河西也有個村子。河東村民種植黏玉米,收成蠻不錯。河西有家村民也學著種,但產(chǎn)量上不來。
同樣大小的地,河東能產(chǎn)2000多斤,而河西這戶人家,只能產(chǎn)出1800斤,但收入比河東高出好多。
產(chǎn)量低,收入高,而且外邊來的客戶都奔著河西這戶人家,爭相購買,導致河西黏玉米價格不斷拉高。
為什么會這樣呢?河東人困惑不解。
為了弄清原因,河東人派出間諜。終于弄明白了。
原來,河西的玉米產(chǎn)量并不低,與河東玉米一樣,都是2000斤。
但是,河西這戶人家只賣1800斤的大個兒玉米。還有200斤的小個玉米,連同秸稈,一塊兒當飼料賣給奶牛戶。
這樣一來,明明大家都一樣是2000斤,但河西人將自家的2000斤做了資產(chǎn)重組,分成兩部分。
一部分仍然是玉米,1800斤,但個大飽滿,比起河東的大小不齊、品質(zhì)不一,質(zhì)量明顯高出許多。
另一部分當作了秸稈,因為有200斤的小玉米摻在里面,秸稈質(zhì)量同樣比河東村民的要高。
兩個部分,居然優(yōu)于整體。
(摘自《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