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改實施的如火如荼,對初中英語來說又迎來了新的挑戰(zhàn),這在城中村學校教學方面體現(xiàn)得尤為明顯。城中村學生基礎能力較差,教育難度較高,這導致英語教學遇到了瓶頸。對此教師必須要重視起來,認真分析當前存在的問題,全面了解學生的英語水平,采取有效策略從多方面促進教學瓶頸的突破。本文對此做了深入研究。
【關鍵詞】城中村;初中英語;問題;策略
【作者簡介】林笑,深圳市福田區(qū)上沙中學。
前言
城中村有一個共同的解釋,就是城市在發(fā)展過程中的歷史遺留產(chǎn)物,很多大城市中都有城中村的影子。其中容納了大量的外來人口,不僅人口流動較大,且在學校教育方面也存在一定問題,這一點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體現(xiàn)的十分明顯。很多孩子的父母忙于工作,養(yǎng)家糊口的重任使其忽略了孩子的教育問題,為英語教學帶來了很大的難度。對此教師必須要中 起來,針對當前城中村初中英語教學現(xiàn)狀優(yōu)化教學設計,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爭取早日突破教學瓶頸問題。
一、當前城中村初中英語教學的現(xiàn)狀
1.課堂教學難度較高。城中村人們生活水平低下,人口較為雜亂無序,缺乏完善的基礎設施,里面大多是外來人租住,很多學生的父母奔波于工作,很少能抽出時間關注孩子的學習,導致很多學生學習能力較差,性格特點也存在一定問題。這為初中英語教學帶來了很大的難度。
2.教學模式存在問題。很多教師習慣采取“滿堂灌”式的教學,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的設計枯燥無趣,過分注重單詞和語法的教學,忽略了學生多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導致學生沒有獨立的思考空間,無論是思維品質上還是學習能力上都得不到有效地提高。
3.教學觀念存在問題。由于受應試教育思想的嚴重影響,很多教師只注重學生的考試分數(shù),并不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思考能力。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不停地灌輸考試需要用到的內容,導致學生沒有機會去進行發(fā)散性思考與學習,這種教育觀念對于英語來說是不可行的,導致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始終難以得到實質性的提高。
4.課堂角色定位不對。教師喜歡放大自己的權威,課堂教學中也是如此,總是以教師為主體,不斷的重點強調自身的行為和想法,一味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觀點處理問題,導致學生整個課堂學習中始終處于一個被動的位置。這種教師取代學生主體地位的現(xiàn)象嚴重阻礙了學生興趣的提高。
二、城中村初中英語教學的突破
1.重視語言知識。城中村學校的孩子英語水平普遍較差,教育難度較高,因此必須要加強基礎語言知識的教育,幫助學生從一開始便打好基礎。每一堂課的教學要注意知識的呈現(xiàn)方式,保證其特點和功效,利用良好的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其在有趣的語言情境中掌握語言基礎知識。這樣才能一步一個腳印地為后續(xù)的學習奠定基礎。
例如,初中英語教學中,spend,take,cost和pay的用法教學一直是重難點,四個不同的單詞在特殊的環(huán)境下都有花費的意思,只不過相應的主語和花費的事物不同。很多學生對于這一知識點容易混淆,對其用法似懂非懂,在實際應用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錯誤。對此教師就要注意結合實際特點創(chuàng)設相應的情景,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從而強化語法知識。如下:
(1)spend:How long did you spend on this math problem? ——I spent two hours on this maths problem.
(2)cost:What do you want to buy ? —— I want to buy a computer, but a new computer costs a lot of money.
(3)take: What is Tom doing? ——Toms car is broken, and Repairing this car took him the whole afternoon.
(4)pay:May I borrow 12 yuan from you? Ill pay it back next week. ——Certainly.
由于這些情景和生活息息相關,學生很熟悉。過程中學生紛紛積極參與,主動練習,不僅激發(fā)了學習興趣,也在對話的同時有效掌握了“spend, take, cost和pay”幾個詞的基礎用法,課堂氛圍十分活躍,學生輕松便掌握了枯燥無趣的語言基礎知識。
2.采用多樣化教學。城中村學生的英語水平較差,課上學習的吸引力對于他們來說基本為零,對此教師應該注意到這個問題,結合實際需要合理實施多樣化教學,保證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高效性,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高效而有趣的教學方式有很多,具體還是要根據(jù)實際需要選擇,以下以合作教學為例進行了探討:
小組合作學習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相較于傳統(tǒng)的課堂學習來說存在很大區(qū)別,主要體現(xiàn)在教學方式總是發(fā)生著動態(tài)化,并不是固定不變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多數(shù)為“滿堂灌”式的教學,注重理論知識的灌輸,而小組合作則正好相反,主要指的是通過合作討論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改變課堂氣氛,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各方面能力。教師應該重視起來,結合實際情況合理開展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注意加強課堂互動,及時給出有效引導,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互動平臺,使其在交流和合作中解決重難點問題,達到學習目標,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強合作意識,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
例如在教學初中英語牛津上海版八年級下冊“Traditional skills”一課后,筆者設計了小組合作學習,具體設計如下:
(1)Talk about what kinds of traditional skills you know .(小組談論大家了解到的中國傳統(tǒng)技能有哪些。)
(2)List what they know about traditional skills, and the leader of the group write them down and assign report tasks reasonably.(組長記錄下來大家所談,并分配小組匯報任務。)
(3)Group report and the rest of the students will comment and score.(小組展示談論結果,其余同學進行點評和打分。)
整個過程都是由小組合作完成,通過這樣的小組合作,不僅深入了對于本節(jié)課內容的理解和掌握,也通過制定活動計劃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考能力。有效減輕了教師壓力,促進了生生之間的良好互動過,不僅學生的合作意識得到了培養(yǎng),課堂教學效率也明顯得到了提高。
3.課堂教學中進行文化滲透。對于初中英語教學來說,文化的滲透也是十分重要。英語本來就屬于一種外來文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意深挖其中潛在的文化元素,將其作為教學資源,在幫助學生理解文本內容的同時培養(yǎng)文化意識,提高跨文化素養(yǎng)。
例如在學習初中英語牛津上海版九年級下冊“Living in another country”一課的時候,本單元以“Customs”為話題,談論不同國家的不同文化習俗, 滲透跨文化交際意識,目的是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的同時了解不同的文化習俗和不同的禮儀。首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多方面收集關于這方面的資料,了解中西方文化內容和特點,隨后帶領學生閱讀課文,將文中的獲取的內容和自己課外收集的資料整合到一起,認真分析、歸納和整理,同時掌握相關重點語句的結構及用法,例如:
(1) culture shock, international, national, state, vacation, education, whatever, admit, everyday, anyway, especially
(2) in ones spare time, so that, get used to…, manage to do sth, be different from, require sb to so sth, as well
最后以為“禮儀風俗”為主題開展針對性的班級討論,最后教師進行總結和點評。通過這樣的引導和互動幫助學生有效加深了對于課文內容的理解,同時培養(yǎng)了良好的文化意識,有助于學生提高英語核心素養(yǎng),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
4.采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在城中村學校中,很多學生都不喜歡英語學習,對其提不起絲毫興趣。這樣一來應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課堂教學的延伸,學生只能從課本上獲取知識,了解英語,學習熱情更是難以得到提高。隨著科技的發(fā)展,網(wǎng)絡應用的越來越廣泛,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的誕生為教師教學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性。教師在英語教學中完全可以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來獲取需要的資料,速度快、效率高,有效縮短了工作時間,減小了教師工作壓力。在開闊學生視野的同時豐富了教學內容,使得課堂教學變得更加有趣而高效,結合實際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在促進師生之間交流和互動的同時有效活躍課堂氣氛,打造靈動有趣的英語課堂。
例如在教學初中英語牛津上海版八年級上冊“The Trojan Horse”一課的時候,筆者做了如下設計:
(1)利用多媒體播放一段“特洛伊木馬”的動畫片給學生觀看,吸引其注意力;
(2)隨后利用大屏幕展示接下來的學習任務:閱讀課文,大致了解課文內容;用自己的話闡述故事情節(jié);
(3)最后在熟悉內容之后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按照課文以及動畫片中所了解的內容編排課本劇,排練后全班表演。
過程中教師也可以一同參與,扮演其中的一個角色。通過動畫片和課本劇兩環(huán)節(jié)的設計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學習情境,這種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有效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讓原本很多不喜歡英語的學生也能積極參與到其中來,課堂教學效率明顯事半功倍。
三、結語
總而言之,從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城中村學校初中英語教學中還存在很多問題,身為一名英語教師必須要予以高度重視,結合眼下實情優(yōu)化教學設計,爭取更好地解決問題,突破瓶頸,幫助學生實現(xiàn)成績和能力的雙向提高。
參考文獻:
[1]黃興華.淺談農村中學英語聽、說教學的瓶頸及突破策略[J].課外閱讀:中下,2012(22):175-175.
[2]劉花.英語課怎樣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淺談“城鄉(xiāng)結合處學校”的英語教學[J].軟件:教育現(xiàn)代化,2014(1Z):127-127.
[3]張愛清.城中村學?,F(xiàn)狀分析及其對策研究[J].山西教育:管理,2013(1):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