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松,吳涵,張云淑,栗克清
精神分裂癥和雙相障礙是常見的重性精神障礙,都存在明顯的認知功能障礙,研究[1-3]顯示,精神分裂癥斷裂基因1(DISC1) 3'末端變異與兩種疾病患者的認知功能損害有關,其中rs821616位點與言語流暢性相關;研究[4]顯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增高可能是認知功能障礙的重要危險因素。經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本研究比較首發(fā)精神分裂癥和伴有精神病性癥狀的雙相障礙患者認知功能、DISC1 rs821616位點多態(tài)性及血清Hcy水平,探討兩種疾病間認知障礙模式和嚴重程度及生物學指標差異。
入組者均為2016年至2018年本院住院患者;首發(fā)精神分裂癥組:①符合《國際疾病分類》(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10th Revision,ICD-10)精神分裂癥的診斷標準,首發(fā)的定義采用Lieberman標準[5],病程≤60個月;②年齡≥18周歲,漢族;③患者既往未使用抗精神病藥或使用時間≤14 d; 排除患有腦器質性損害、精神發(fā)育遲滯、物質依賴或成癮、合并其他精神疾病、嚴重的軀體疾病及處于孕/哺乳期患者;雙相障礙組:①符合ICD-10雙相障礙診斷標準,目前為躁狂發(fā)作或抑郁發(fā)作(為準確診斷,不限定為首發(fā)患者);②年齡≥18周歲,漢族;③抗抑郁藥物或情感穩(wěn)定劑使用時間≤14 d;排除標準同首發(fā)精神分裂癥組?;颊呋蚱浔O(jiān)護人對本研究知情同意,簽署知情同意書。精神分裂癥組:男50例,女50例;平均年齡(30.2±11.1)歲; 文化程度:≤小學14例,中學71例,≥大學15例。雙相障礙組:男53例,女47例;平均年齡(29.5±8.4)歲;文化程度:≤小學11例,中學77例,≥大學12例。兩組一般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1 血清 Hcy水平測定 采集空腹肘靜脈血4 ml,置于EDTA抗凝管中,離心分離血漿,-20°C冰箱保存。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及Hcy測定試劑盒檢測,應用酶聯免疫法測定血清Hcy水平。參照血清Hcy檢驗學標準[6]正常值:5~15 μmol/L。
1.2.2 認知功能評估 采用MATRICS共識認知成套測驗(MATRICS Consensus Cognitive Battery,MCCB)測量入組者認知功能狀況;本研究選取連線測試(TMT)、持續(xù)操作測驗(CPT)、Stroop色詞測驗、簡易視覺空間記憶進行檢測。TMT:測驗考察視覺掃描和視覺運動的軌跡,反映被試的信息處理速度。要求被試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畫線,將答題卡上的數字連接起來。完成這個測驗大約需要3 min。評分標準:記錄被試完成時間和錯誤次數作為評分標準。如果被試中途停止,要求他做完。如果被試超時,則時間記作300 s,未在時限內完成的按錯誤計算。CPT:是一個計算機化的測驗,主要考察被試的持續(xù)注意水平。測驗中,顯示屏會以隨機順序多次呈現不同的數字,要求被試識別連續(xù)出現的同一數字,并在規(guī)定時間內做出反應。主要評估的認知領域為注意/警覺,分值越高,表明被試完成越好。Stroop色詞:主要評估被試的工作記憶,要求被試盡量快而準確地說出印刷色彩的名稱,而不管文字含義。共有100個刺激,呈10行排列,呈現時間為60 s。評分標準:記錄60 s內被試回答的正確數目作為評分標準。簡易視覺空間記憶:主要評估被試的視覺學習,要求被試觀察一張圖片,包括6個幾何圖形,觀察10 s后,要求憑記憶在空白答題卡上畫出來,以被試所畫圖形的準確性及所在位置為評分標準,整個測驗需要重復3次。
1.2.3 DISC1 rs821616位點多態(tài)性檢測 抽取靜脈血5 ml分離血清與血細胞;用分離后的血細胞進行 DNA 的提取,用 NanoDrop1000 分光光度計按公認方法測定基因組 DNA的濃度及純度,每例樣本測定 3 次后取平均值。使 DNA的純度[OD 值(A280/A260)]為 1.6~1.9、濃度為 200~500 ng/μl樣本溶于TE緩沖液,-20℃冰箱保存待用。設計引物序列Forward:5'-GAC CTC TTT CTG TTC ACC TCC-3' Reverse:5'-GTA TTG GGC TGC TGA GTC TG-3'。94 ℃預變性5 min,每一循環(huán)94 ℃變形30 s,62 ℃退火30 s,72℃延伸30 s,共35個循環(huán),最后72℃延伸7 min。聚合酶鏈式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反應完成后,經瓊脂糖凝膠電泳檢測,進行測序。
精神分裂癥組血清Hcy為(23.45±16.41)μmol/L,雙相障礙組為(24.32±18.06)μmol/L,兩組血清Hcy水平明顯高于正常值(t=5.149,t=5.161;P均<0.01);兩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358,P>0.05)。
兩組TMT、Stroop色詞測驗、簡易視覺和空間記憶測驗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P<0.01); CPT評分兩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兩組rs821616位點的基因型的觀察值和期望值Hard-Weinberg平衡吻合度良好(P>0.05),表明具有群體代表性。兩組間AA、AT和TT基因型頻率及A、T等位基因頻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59,P=0.018;χ2=9.53,P=0.0085)。見表2。
組別例數TMTCPTStroop視覺空間精神分裂癥組10033.84±11.1235.99±10.8038.68±6.9946.05±11.02雙相障礙組10039.36±11.4438.62±11.1840.94±6.9449.81±11.12t值3.4601.6922.2942.401P值0.0010.0920.0230.017
表2 兩組rs821616位點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頻率比較(例數,%)
臨床上精神分裂癥與伴有精神病性癥狀的雙相障礙的鑒別難度很大[7];目前臨床鑒別主要依賴于癥狀學及病史資料,缺乏客觀的生物學指標。有研究[8-9]顯示,二者在神經認知功能、生化指標和遺傳易感基因等多方面存在交叉;說明兩種疾病可能具有一些共同的病理生理機制。本研究對兩組患者的血清Hcy水平、認知功能、rs821616位點基因多態(tài)性進行比較發(fā)現,兩組血清Hcy水平均明顯高于正常值,但兩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認知功能檢測結果顯示,精神分裂癥組的TMT、stroop色詞測驗、簡易視覺空間記憶成績顯著差于雙相障礙組,而CPT評分兩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提示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認知功能在信息處理速度和視覺學習領域受損較伴有精神病性癥狀的雙相障礙組患者更為嚴重,而在注意/警覺領域兩組患者表現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這與以往大多數研究[10-11]結果顯示的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認知受損程度及范圍更為嚴重的結果相一致。也有研究[12]顯示兩種疾病表現出相當的神經認知功能障礙??赡芘c藥物對認知功能的影響、疾病癥狀特點及亞型和測查工具的不同有關,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DISC1基因位于染色體1q42.1區(qū)域,由13個外顯子組成。其編碼的多肽由854個氨基酸組成。 DISC1蛋白羧基端的變化發(fā)生在8、 9號外顯子之間,是第597個氨基酸位點發(fā)生了變化。該變化是由染色體t(1; 11)的平衡易位引起的,并且是在一個患有多種精神疾病的蘇格蘭大家系中發(fā)現的[13]。多項研究顯示[1-2、14],該基因與精神分裂癥和雙相障礙的認知功能受損有關。其編碼多種功能蛋白,在腦神經發(fā)育、軸突生長、突出調節(jié)和信號傳導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特別在海馬齒狀回表達最多[2]。r8821616位于DISCl基因的第11個外顯子上,這個外顯子被認為功能編碼某種蛋白的特定區(qū)域,該蛋白與ATF4/ATF5和Nudel相互作用。rs821616非同意義突變可能會通過單體型作用或連鎖不平衡等功能變異增加精神分裂癥的患病易感性[15-17]。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rs821616基因型的觀察值和期望值Hard-Weinberg平衡吻合度良好(P>0.05),表明具有群體代表性及研究結果的可靠性。兩組間AA、AT和TT基因型頻率及A、T等位基因頻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今后可以進行正常人群對照及遺傳學一級親屬的對照,并結合DISC 1基因其他位點進一步研究。
本研究仍有以下不足之處:①采用了橫斷面研究設計;②沒有獲得疾病的癥狀特點、亞型及藥物使用情況等充足信息,可能導致結果的偏倚。③納入研究的樣本量較小,未與正常人群及一級親屬進行基因型對照,應該在以后進行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