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燕紅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推進,幼兒園教育也提上了日程,尤其是近年來,幼兒園教師通過游戲來推動教學的意識在不斷地加強,與此同時,與幼兒學習發(fā)展特點不對稱的偽游戲問題也逐漸突出?;诖耍疚闹饕獙τ變簣@的教育活動的有關偽游戲的表現以及如何有效運用游戲開展幼兒園的教育做論述,希望通過本文的分析研究,給行業(yè)內人士以借鑒和啟發(fā)。
關鍵詞:幼兒園;教育活動;偽游戲表現;游戲運用
引言
游戲在幼兒園教學中的作用很多,也非常重要,其可以促進幼兒認知能力、動手能力、情感表達、思維能力等各方面發(fā)展,提升幼兒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成為文明樂觀、勇敢自信、愛護環(huán)境、親近自然、孝敬父母、有初步責任感的孩子。
1 偽游戲的典型表現
偽游戲的典型表現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留心觀察當下的幼兒游戲不難發(fā)現,游戲最本質的精神常常遭到漠視,控制剝奪自主,限制取代創(chuàng)造,使游戲失去了鮮活的生命力,甚至成為虛假的活動。這些貌似游戲的活動,當我們以專業(yè)的眼光去審視、判斷,不難發(fā)現教師在這些游戲中“導”的痕跡還比較濃,存在著許多“偽游戲”現象。首先,每個區(qū)域都是依照教師的意愿,貼好區(qū)域游戲進區(qū)規(guī)則,這些進區(qū)規(guī)則的設置與張貼完全出自老師的手筆,沒有任何幼兒協(xié)商制定并動手繪制的痕跡;其次,游戲材料大多是成品和半成品,少有低結構和無結構材料,游戲材料的更新也基本很少;再次,在實際游戲過程中,教師對幼兒的觀察和關注不夠,在介入與不介入游戲的模糊地帶把握不準確,喪失了引導幼兒解決問題的最好時機;最后,在游戲導入和分享等環(huán)節(jié)中,教師主導的現象也屢見不鮮,幼兒主動參與度不高。
2 幼兒園教學中游戲的運用
2.1寓教于樂,在游戲中普及知識
幼兒園教學中游戲的運用之一是寓教于樂,在游戲中普及知識。幼兒園時期是三觀養(yǎng)成的重要時期,作為老師,要做好示范引導作用,并注重在日常教學中添加室外活動板塊,兼顧孩子的身體健康狀況。傳統(tǒng)的“注入式”教學方式往往過于機械,缺乏趣味性,而結合了游戲化的教學模式,則可以將教育的課程融入游戲中,從而激發(fā)幼兒的興趣并達到教育目的。我們可以通過情境規(guī)定的方式滲透給幼兒注意交通安全的概念。在向幼兒講解交通規(guī)則時,可以把孩子們帶到室外進行“紅綠燈”游戲。在游戲場地中規(guī)定斑馬線、路口以及紅綠燈的位置,向孩子們解釋游戲規(guī)則,要求孩子們在聽到“紅燈停”時站在原地不動,而聽到“綠燈行”時快速通過人行道,并向他們解釋這樣做的原因。通過這樣的方式,一方面可以提高孩子們的交通安全意識,提升自我約束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使他們意識到遵守交通規(guī)則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又可以在室外游戲中加強身體的鍛煉,一舉兩得。
2.2合理安排活動時間
幼兒園教學中游戲的運用之二是合理安排活動時間。課外游戲時間,對游戲活動的開展效果具有重要的影響,針對現階段,幼兒園游戲教學時間無法得到有效保證的現狀問題,幼兒教師應提高重視力度,采取有效的方式合理延長活動時間,保證預期的教學效果。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季節(jié)與天氣因素,靈活設計課外活動時間,進而實現幼兒課外教學游戲活動開展的有效性。在游戲活動的進行過程中,教師還應關注學生的具體表現,根據幼兒的實際身體狀況和心理狀態(tài)合理安排活動時間表。以跳木樁游戲活動為例,該游戲雖然能夠鍛煉幼兒的動作協(xié)調性與平衡能力,但持續(xù)性的跳躍卻會對幼兒體力造成較大的消耗,因此教師在活動前,還需制定明確的活動時間表,對游戲前準備活動、游戲進行、游戲后休息等各個階段的時間進行合理安排,并將整個游戲活動的進行時間控制在十到十五分鐘,以免因游戲時間過長而使幼兒過于疲勞,甚至是在體力不足的情況下受傷。
2.3自由的游戲選擇氛圍
幼兒園教學中游戲的運用之三是自由的游戲選擇氛圍。為幼兒提供自主公平選擇游戲的權利,教師需要加強區(qū)域游戲內部之間的交融互動。區(qū)域間的開放,不僅為幼兒表達想法提供便利,更為幼兒提供充分的選擇游戲的機會。教師應允許幼兒根據自己的需要,自由地穿梭在不同游戲區(qū),創(chuàng)設一個自主選擇的游戲權利氛圍和有意義的師幼對話環(huán)境。游戲規(guī)則由大家一起協(xié)商共同制定,不管是否有檢查或展示都不影響幼兒游戲權的主導地位,讓幼兒與游戲成為真正交互的共同體。
2.4自由、自主、自發(fā)的游戲成為兒童的活動
幼兒園教學中游戲的運用之四是自由、自主、自發(fā)的游戲成為兒童的活動。常態(tài)當老師放手讓幼兒去游戲時,園內的各種資源被充分調動,游戲越玩越大、越玩越真、越玩越樂。在綿陽市花園實驗幼兒園,老師們還創(chuàng)設“兒童項目社團”這一游戲形式來深化幼兒自發(fā)性游戲,并把“自創(chuàng)符號”作為社團活動的推手,不斷加強教育觀察,形成了更豐滿、更有味道、更深層次的游戲活動。案例:柚子失蹤案。小二班的軒軒對警察角色非常感興趣,上中班時,如愿進入了警察社團。10月的一天,警察社接到了報案:幼兒園柚子樹上的2號柚子失蹤了。于是,“柚子失蹤案”開始立案調查。軒軒和隊員們通過“現場偵查—搜集物證—尋找人證—繪制線索圖—照圖搜證—改進路線圖”前后6次集體調查,歷經一個多月,仍然沒有放棄。其間,還卷入多個社團、多名教職工一起進行案件調查、偵破。孩子們的游戲行為讓我們認識到:幼兒才是游戲的天然設計者,他們對自己感興趣的游戲是根本停不下來的。
結語
總之,在平時的幼兒園教學工作中,要將游戲融入教學,豐富游戲種類,創(chuàng)新游戲教學,對幼兒進行積極的引導,因材施教,將游戲活動的功能發(fā)揮到最大,并不斷改進教學方式,學習先進的理念,與幼兒共同成長。
參考文獻
[1]鄭艷紅.還孩子“真”游戲促孩子“真”發(fā)展——“游戲精神”視域下的幼兒體驗活動研究[J].學周刊,2018(34).
[2]崔勇,張文龍.基于課程愿景的課程領導[J].教育科學論壇,2018,(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