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記者 陳科龍 實習生 朱江怡 圖|黃德權(quán)
女人的肩膀
◇ 文|本刊記者 陳科龍 實習生 朱江怡 圖|黃德權(quán)
約莫一米五的小個兒,很瘦,看上去弱不禁風。這就是謝艾平,一位46歲的普通農(nóng)婦,從未出過遠門,她的整個世界除了這個家,就是山林,以及自留地。在丈夫外出打工的20多年里,謝艾平就在老家種地,一邊照顧婆婆,一邊養(yǎng)育兩個兒子。4畝玉米,2畝水稻,地里的黃豆、花生、土豆、番薯、蔬菜,家里的兩頭過年豬和一頭耕牛,都是她一個人在料理。
2015年,丈夫因病喪失了勞動能力,所有的擔子壓在了謝艾平一個人肩上。但這個堅毅、勤勞的女人相信,她可以改變自己和一家人的命運,未來可期。
Xie Aiping , a 46-year-old weak woman, only 1.5m tall, lives in a remote village.She has never got a chance to leave the village to see the outside world.For her, the family, the mountains, as well as private plots are the whole world.Over the past 20 years, her husband worked in the city whereas she farmed in the village and took care of her mother and two sons.She manages 4 mu of corn, 2 mu of rice and other crops such as soybeans, peanuts, potatoes, sweet potatoes, vegetables as well as two pigs for spring festival and a cattle.
Since 2015, her husband has been incapacitated by a serious illness and thus she has carried the entire burden on her shoulders.However, in this determined and industrious woman’s eyes, she can change the fate of the whole family and the future is promising.
離開酉陽縣城后,汽車在崎嶇的山路上連續(xù)行駛3個小時,終于抵達浪坪鄉(xiāng)浪水壩村。
當?shù)厝苏f,縣城到這里有106公里。
下車后,沿著一條風化的石梯拾階而上,便是謝艾平的家,一座木質(zhì)的老舊土家小院。
謝艾平家尚努力走在脫貧的路上,祖輩曾經(jīng)的榮光,在她現(xiàn)在的家里依然能尋到跡象:老舊的洗臉架、精致的雕花木窗、巨大的屋基條石、依稀可以想見的宅院朝門……
那是過往。
When the Glory of Forefathers has Gone
顏道河和妻子謝艾平站在木屋外,見到生人有些靦腆,細聲細氣地笑著將我們迎上巨大條石鋪就的石梯。
酉陽縣浪坪鄉(xiāng)與黔江區(qū)和彭水縣交界,幅員面積67.5平方公里,平均海拔750米,是重慶市18個深度貧困鄉(xiāng)鎮(zhèn)之一。
當?shù)馗刹苛攘葦?shù)語便準確道出概況:交通不便,受教育程度低,農(nóng)業(yè)產(chǎn)業(yè)單一,種種制約發(fā)展的因素在浪坪鄉(xiāng)集中表現(xiàn)。2014年,浪坪鄉(xiāng)建檔立卡貧困戶553戶2408人,其中高中以下學歷就有2171人,貧困發(fā)生率達21.93%。
謝艾平一家五口,正是這500多戶貧困戶之一。
聽到外面的動靜,謝艾平83歲的婆婆會美芝從灶房里走出來。她20來歲嫁到這里,小時候聽長輩說起過,顏家也曾是個大戶人家,晚清時祖上曾有人在縣衙里當過師爺。
因為生病,顏道河彎腰、下蹲都很困難,但身上的衣服卻干凈整潔,看得出女主人的勤勞、持家。他身后的小院里,居然還有一張用來當作石凳的近5米的雕花長桌。
那是祖輩傳下來的,但是榮光不再。木屋旁邊,是顏道河家剛建了一層的磚房,缺錢,停工了。
A Woman Holds up Half the Sky
46歲的謝艾平個子很小,也很瘦弱,體重僅有80斤。在丈夫外出打工的20多年,從沒出過遠門的謝艾平就在老家種地,一邊照顧婆婆,一邊養(yǎng)育兩個兒子。
謝艾平種了4畝玉米,還有2畝水稻。黃豆、花生、土豆、番薯、蔬菜,這些尋常農(nóng)家有的莊稼,她也種了點,夠家里人吃。她還喂了一頭牛和兩頭豬,牛用來耕地,豬要用來過年。很難想象,所有的這些農(nóng)活都是扛在一個瘦弱女子的肩上。
常年的勞作,讓本就瘦小的謝艾平看起來更顯單薄。她指著墻角的一個背簍說:“苞谷成熟的時候,我天天都在地里‘扳苞谷’,每天都要背20多背簍。背簍插滿苞谷的話,大概有100多斤?!蚬茸印臅r候,我一個人就忙不過來了,要找人幫忙?!敝x艾平很平靜,像是在講述別人的故事。
這是個臉上始終掛著笑的女人。
她帶著我們從老木屋走向已停工的新建磚房,磚房外的水泥壩子里,曬滿了苞谷粒,“要賣一點點,主要是拿來喂豬、喂雞?!敝x艾平說每年的苞谷賣不了幾個錢。
磚房里停了一輛摩托車,滿是灰塵?!巴迌嘿I的,我和他老漢(父親——編者注)不會騎,娃兒也只有回來的時候用?!敝x艾平有兩個兒子,23歲的大兒子顏其城在福建漳州開塔吊,一個月能拿4000多元的工資,小兒子顏其吉跟哥哥在一個工地,現(xiàn)在還是學徒工。
“她家窮,但是你也看到了,她是個勤勞、自強的人。我們都說‘扶貧先扶志’,謝艾平真的是一個有脫貧愿望、脫貧志氣和實際行動的人,真的難能可貴?!碑?shù)馗刹拷z毫不吝對謝艾平的點贊。
Not Only Walnut Trees Brings Hope
謝艾平家外面窄窄的水泥路邊,有好幾棵掛滿果實的核桃樹,核桃和石栗是浪坪鄉(xiāng)的特產(chǎn)。
“我們村里也種核桃?!敝x艾平從核桃種植中看到希望。當?shù)卣M了一家企業(yè),集中連片易?;N植核桃,也包括謝艾平所在的浪水壩村。
按當?shù)卣恼f法,像謝艾平家這種市況,最現(xiàn)實的脫貧方式就是通過發(fā)展產(chǎn)業(yè)帶動脫貧——土地流轉(zhuǎn)、入股、家門口打工,都能為像謝艾平這樣的貧困戶有效增加收入,而且可持續(xù)。
到謝艾平家之前,我們先去了浪坪鄉(xiāng)政府。浪坪鄉(xiāng)鄉(xiāng)長將一幅酉陽縣地圖攤開在桌上,手指在地圖上滑動,“從彭水到酉陽,還要新建一條高速路,到浪坪鄉(xiāng)更近;你們剛才經(jīng)過的那條路,馬上要改建、加寬;跨阿蓬江的大橋通車后,從主城經(jīng)渝湘高速來浪坪,不用到酉陽去繞……”
交通基礎(chǔ)設施改陳的基礎(chǔ)上,浪坪鄉(xiāng)也在考慮發(fā)展鄉(xiāng)村旅游——阿蓬江邊高山上的浪坪鄉(xiāng),貧困,但景致迷人。
謝艾平家距鄉(xiāng)政府只有約兩公里,這些信息,她大體都知道,那也是她的希望所在。
她說得很實在:“政府想了那么多脫貧的法子,我們農(nóng)村人只要舍得力氣,肯做活路,肯定是可以脫貧的嘛?!?/p>
正是一天陽光最好的時候,謝艾平望了一眼老屋旁邊“爛尾”的磚房,“等有點錢了,先把房子修好?!?/p>
她告別老屋的愿望,亦是在與過去作別。
A Woman’s Shoulders
Article | Chen Kelong Zhu Jiangyi Pictures | Huang Deq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