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飛
《汴京之圍:北宋末年的外交、戰(zhàn)爭和人》,郭建龍著,天地出版社,2019年7月
靖康之難作為著名的歷史事件,人們都略有所知,但粗線條的歷史概述往往會模糊真實歷史情境中的生動細節(jié)和歷史人物的具體情境。《汴京之圍》最大的亮點恰在于以大量翔實的資料,追溯北宋末年靖康之難的完整歷史細節(jié)。作者大量運用了宋、遼、金三方的歷史文獻記錄,從龐雜的史料中截取大量的歷史數(shù)據(jù)和歷史細節(jié),比如牽涉到的皇族數(shù)量、后宮的妃嬪30余人的名字、徽欽二帝被金軍擄走沿途的種種遭遇等,而對北宋極度嚴重的“冗官”描繪更是讓人印象深刻。如此細節(jié)豐富到不可思議,無不觸動我們的神經(jīng)。豐富的細節(jié),也讓書中的歷史人物更加鮮活立體。評書中的奸臣張邦昌,卻是大宋最后的“裱糊匠”,在自己不知情的情況下被推為“皇帝”,始終在竭力維護著大宋最后的利益,極力留下準(zhǔn)備被金軍帶走的官員,在金兵退去后,又第一時間歸位于趙。當(dāng)然,《汴京之圍》不僅為了讓我們了解一段歷史,還為了讓我們以史為鑒。正如作者在后記中所說:“它提醒我們居安思危,在任何時候,危機和盛世只差一步而已。如今,中國的民族自尊心正處于一個爆發(fā)的階段,在這個階段,更需要我們隨時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