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孫雨林中下游有這樣一種現(xiàn)象:許多河段一年中有一半多的時間是漲水的,河兩岸大部分雨林泡在水里??茖W家把這種現(xiàn)象概括為一種生態(tài)系統(tǒng)——洪泛森林,當?shù)卦∶駝t稱呼它為“瓦爾澤亞”。
當?shù)厝藨獙Α巴郀枬蓙啞钡纳娣绞绞亲≡诟吣_屋中。人住在屋子的二層,一層是空的,用幾根柱子支撐起房屋,洪水來時一層會被淹沒,平時出行劃著小船。
我想起去年夏天在美國密西西比河看到的現(xiàn)象:密西西比河的很多河段,河兩邊的森林也都是泡在水里的。我問當?shù)厝耍數(shù)厝苏f,年年如此。也就是說,密西西比河許多河段也是“瓦爾澤亞”。
假如沒有人類干擾,在河流的中下游及河口三角洲,原始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很可能就是洪泛森林。
我們今天在河流中下游看到的景觀已經是人類嚴重干擾后的結果,我們已經無法知道長江中下游、兩湖平原、長江三角洲原始的植被是什么。黃河中下游和河口也是如此,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是“懸河”系統(tǒng):河流被兩岸的堤壩夾持,河床已經高于兩岸土地,河流的堤壩成了分水嶺……
長江中下游也存在“懸河”,這種現(xiàn)象帶來的一個結果就是洪災頻繁。怎樣看待洪災,是把它當成“瓦爾澤亞”,還是把它看成是流量大于平常年份的“漲大水”?“漲大水”是有等級和頻次的,用“懸河系統(tǒng)”來應對……
從“ 瓦爾澤亞” 到“ 懸河系統(tǒng)”,人類文明就是在應對河流的挑戰(zhàn)中成長的,“懸河系統(tǒng)”的應對方式還在變化和發(fā)展,我覺得我們應對洪水的方式還遠遠沒有窮盡:在2020 年我國南方的這次洪水中, 許多房屋進水倒塌,但是我沒有看到其中有高腳屋。高腳屋本來就是我國南方多水地區(qū)最古老、最普遍的一種應對洪水和潮濕環(huán)境的居住模式——干欄式建筑,但是這種古老的智慧沒有推廣起來。我看到了貨物被淹、損失重大的老板在哭泣,他是否會考慮一下上保險,用金融的手段應對洪水這種不確定的概率性事件……
(摘自《中國國家地理》2020 年第8 期,飄飄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