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中華 王燦
十歲初學技 日日勤打磨
十歲時的你在做什么呢?上學、玩游戲,或是漫山遍野地瘋跑吧。十歲之前,余輝全也是這樣的一個小男孩,由于父親去世得早,母親要包攬家里大大小小的事務,對余輝全照顧難免有些疏忽。為了不讓余輝全到處亂跑,給他找點事做,也幫助他擁有一項安身立命的技能,那年,余輝全的一個親戚便讓他跟著自己學習傳統(tǒng)木工技藝,最初是寒暑假學,初中畢業(yè)以后,就正式拜師,專門跟著師父學,打打下手。
“我的師父是修房造屋、做木制家具和農(nóng)用具的一把好手,他教我學習之初要由簡入難,所以最開始學的是做裝水用的木桶。一個木桶不用一顆釘子,做好之后能嚴絲合縫、滴水不漏,這是必須達到的標準。初學時,總是有縫會漏水?!碧崞鹉嵌螌W藝歲月,余輝全眼里的笑意藏都藏不住。
余輝全的師父是個樂觀開朗的人,再加上長相有些滑稽,有時扮扮鬼臉,有時說說笑話,活像個老頑童。在余輝全的記憶里,師傅留給他的除了歡樂,更多的是為他“傳道、授業(yè)、解惑”。每次替人家造房修屋前,師父總會念些順口溜:“修房石工先行官,良辰吉日把墻角安”“玉石打底盆蓋面,修得華堂寬又寬”……
“我?guī)煾缸鲛r(nóng)具非常厲害,他做的風車很耐用,用幾十年都不會壞;做的柜子虎腳有力度、有筋骨,就像真的虎腳一樣;他還很擅長用推耙,推出來的兩塊木板放在同一平面上都不會透光。學藝時,師傅總是告訴我,做得好不好不是靠嘴巴說的,要分辨兩把椅子哪把更好,得拴在兩頭牛上,任牛拉扯,看哪把更牢固。他說傳統(tǒng)木工的精髓,是做出來的東西契合度和精確度要高,要耐用,‘三個六月兩個冬,一件東西要經(jīng)過三五年的使用才能看出水平。”余輝全說。
師父師父,亦師亦父,為人父者,需得教會孩子做人的道理,余輝全的師父也是如此,不僅傳授技術,也教他禮數(shù)。帶他去別人家做工時,告訴他要尊重主人,時時微笑,多說謝謝,吃飯時筷子不要亂攪。教他使用墨斗時,不僅告訴使用方法,也告訴他用墨斗做標記是為了讓作品更合規(guī)端正,人也要坐得直行得正。
開眼看世界 重拾傳統(tǒng)藝
年節(jié)時分,村里上上下下都熱鬧極了,余輝全師父家也不例外,師母早已備好了瓜果點心、美味佳肴,等著余輝全和一眾師兄弟到來。這天,他要出師門。獻上一杯謝師茶,接過師父傳給他的木工書籍,聆聽師父的諄諄教誨,從此之后,技藝存心中,天高海闊一人闖。
離開了師傅的余輝全開始獨自給周圍的人做工,造房修屋,家具農(nóng)具做得極好,備受鄰里稱贊。1989年,他見識到了更廣袤的天地?!澳悄?,我順利地被招進國營華川兵工廠做木模工?!?/p>
木模工需要依圖施工,但不是普通的依樣畫葫蘆,需要做出來的東西不能有一絲一毫的差錯,這樣一天天工作著,他的精細度越來越高。加上木模具還要求很高的雕刻技術,余輝全的雕刻手藝也不斷精進。
不做模具的時候,他也給廠里的人做一些家具、生活用具。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現(xiàn)代家具逐漸流行起來,兵工廠里的工人便請余輝全制作。因為來自五湖四海,所給的家具圖紙也各有不一,上海的、東北的……余輝全在這個過程中慢慢開拓了視野。1997年兵工廠搬遷,余輝全又做回了老本行,幫有需要的人家做家裝,門窗、家具,但他的眼光不再局限于家鄉(xiāng),西南地區(qū)都是他的陣地,產(chǎn)品也不止于桌椅柜子,組合柜、壁櫥、鞋柜……只要有圖紙他都能做出來?!爸钡?010年,我還在做家裝,家裝讓我看到了一個五彩斑斕的花花世界,但待得久了,我希望能夠返璞歸真,重拾最初做木工的純粹。”
他開始重拾傳統(tǒng)技藝,集百家之長,做起了仿古家具,以明清風格為主,主要做四件套大木柜、圈椅、官帽椅、禪椅、實木沙發(fā)、茶幾等。陪伴了余輝全大半生的木工工藝,從以前養(yǎng)家糊口的手藝,現(xiàn)在被他當成藝術來做。
余輝全說:“做家裝不需要很高的技術含量,最普通的‘釘子木匠也能做,但我曾經(jīng)學的那些傳統(tǒng)工藝,現(xiàn)在會做的人已經(jīng)很少了,我怕我自己做久了家裝,手生了?!?/p>
既當手藝人 也做“知音人”
做一名普通的木匠不是余輝全的終極目標。2009年,他認識了一位拉小提琴的朋友,朋友提議他可以試試做小提琴?!昂芏嘈√崆偌沂褂玫男√崆俣际怯脷W料云杉或楓木制作而成,覺得國料與歐料相比,各方面都會遜色一些,我就想證明用我們國家的木料,甚至川渝地區(qū)本土的木料也能做出好琴?!?/p>
他沒學過音樂,不懂任何樂理知識,只能通過做木工的經(jīng)驗結(jié)合做小提琴的相關資料一點點摸索。幸好這條路上,遇到了很多熱心幫助他的專家:四川音樂學院的小提琴教授余小川、研究小提琴低音梁的秋文富、西南大學的物理老師明健、在意大利學習過小提琴制作的錢建明等,有的教他制作,有的給他制琴數(shù)據(jù),有的幫他試拉,余輝全終于成功制作出了小提琴,能夠使用,但音色并不好,也達不到較好的演奏效果。于是他又不斷琢磨,反復實踐,直到2019年才逐漸制作出音色較好的小提琴。
如今,余輝全制作的小提琴聲音清亮、形體完整、顏色漂亮,整個琴體煥發(fā)著綢緞似的光澤,又散發(fā)淡淡的木香,一字排開,格外好看。這是用川渝地區(qū)盛產(chǎn)的金絲楠木制作而成?!盀榱吮WC小提琴的音色,原料大多會選用較軟的木料,金絲楠木一年四季軟硬不一,不好掌握,所以很多人不認可用金絲楠木做小提琴。”
為了克服金絲楠木的軟硬度影響小提琴音色這一難題,余輝全想了很多方法,最終還是選擇了看似最笨拙但也最有效的方法——利用聽力辨別。他每做一步就會把琴體和歐料琴體的發(fā)聲情況進行對比,如果發(fā)現(xiàn)有差異,就不斷調(diào)整,讓自己做的琴也能像歐料一樣發(fā)出明亮的聲音,目前他已經(jīng)成功做出10余把優(yōu)質(zhì)小提琴。每次做好琴后,他都會邀請一些小提琴手來試拉鑒定,用手機錄視頻。他說這樣休息的時候就可以把視頻拿出來看看,聽一聽別人用他做的琴拉出來的音樂,每聽一次,就覺得格外滿足。
細細回想余輝全的大半生,從10歲學藝,到如今眉已皺、鬢已霜,仍然學著、做著、堅持著,懷揣著夢想前行。這個沒上過幾年學、沒有多少文化的農(nóng)民,卻用自己的行動做到了很多人都做不到事——擇一事終老。
未來,他以制作小提琴為主要工作方向,得空時研究二胡和古琴制作,當然也不會放下做仿古家具的活。他說:“我會繼續(xù)用中國木料,做中國人的木器,希望有朝一日,我的作品能夠走出重慶、走向國際,讓世界知道,一個中國的農(nóng)民也能做出好作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