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道華
翻開五年級的語文課本,我們在《魯濱遜漂流記(節(jié)選)》這篇課文中讀到了他的歷險故事。他的故事在全球已風靡了大約300年,渴望航海的人喜歡他,熱愛勞動、崇尚勇敢、勇于奮斗的人也喜歡他。課文中說到魯濱遜在翻船后回船上取出許多東西,其中就包括日晷。那么,日晷有什么用呢?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日晷的名稱,“日”是指“太陽”,“晷”表示“影子”,“日晷”的意思為“太陽的影子”。日晷是古代利用太陽計時的工具,別稱“太陽鐘”,被廣泛用于世界各地。
世界上最古老的日晷是古埃及的方尖碑和古巴比倫的影子鐘。而在中國,古人早就懂得將一根高八尺的竿子垂直豎立在水平的地面上,在一天里從早到晚觀察竿子投影的變化,就可以用來計量白天的時間。
不管哪種樣式的日晷,它們都有或平放或斜放或豎放的晷面和或如針或如犁頭的晷針。晷面上有著表示白天時間的刻度。在陽光照射下,晷針的影子落在晷面上,對應的刻度就是此刻時間,晷針影子會隨著太陽位置變化在晷面上移動,成了根據(jù)太陽位置來確定白晝時間的“時鐘”。
日晷的造型五花八門,比較常見的有晷面與地球的赤道平行的赤道式日晷,有放置在墻上與地面垂直的垂直式日晷,還有易于讀取的地平式日晷。
當我們要完成長距離的遠洋航海時,只知道方向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知道所處的準確位置和航行距離。航海用的環(huán)式日晷,不同于陸地上的日晷。它借助太陽的位置和緯度,測定航船所在地的時間,從而推導出當?shù)亟浂?,一個經度加上一個緯度,它們可以一起確定地球上任意一個地點的精確位置。有了這種輕巧便攜的環(huán)式日晷,古代遠洋航行的船只即使沒有裝備現(xiàn)代GPS定位和導航系統(tǒng),也能在沒有任何路標和指示的茫茫大海上確定所在位置和正確的航向,做到不迷路哦。
在魯濱遜身處的18世紀,環(huán)式日晷已經成為各路船長、大副的標配裝置,使得遠洋航行不再是九死一生、有去無回的冒險。不得不說,魯濱遜從船上取走日晷的決定無比英明。被困荒島時日晷可以為他指示時間,乘船回家鄉(xiāng)時日晷還可以為他指示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