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丹
(遼寧省健康產業(yè)集團阜新礦總醫(yī)院兒科,遼寧 阜新 123000)
幼兒身體臟器尚未發(fā)育完全,其對外界抵抗能力相對較弱,急性胃腸炎是小兒較為高發(fā)的疾病類型,多因飲食不潔、作息不規(guī)律等原因引起。該疾病會導致患兒出現腹痛、腹瀉、嘔吐等臨床癥狀,為患兒帶來極大痛苦[1]。幫助患兒盡快恢復健康,除了積極治療外,護理服務的優(yōu)質性也十分重要。幼兒自制能力較差,因此極易在診療過程中出現哭鬧不配合的情況,不僅不利于診療及護理工作的有效落實,而且也可能會誘發(fā)不良事件,導致護患糾紛的出現,降低臨床護理工作質量[2]。優(yōu)質護理是一種基于以人為本原則的新型護理模式,為探析該護理模式應用于小兒急性胃腸炎的效果,此次研究將對2017年4月至2019年5月入本院接受治療的小兒急性胃腸炎患兒中的88例進行分組護理,分析優(yōu)質護理在小兒急性胃腸炎護理中的效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對2017年4月至2019年5月入本院接受治療的小兒急性胃腸炎患兒中的88例進行分組護理,依據信封法進行分組,各44例。納入標準:①確診為急性胃腸炎。②無其他嚴重疾病。③患兒家屬對研究知情自愿參與。排除標準:①病史資料不完整。②無法配合完成研究。對照組:男25例,女19例。年齡:5個月~8歲,平均為(4.5±1.3)歲。觀察組:男26例,女18例。年齡:5個月~7歲,平均為(4.4±1.2)歲。對比差異不明顯(P>0.05),研究可行。
1.2 方法。對照組:實施用藥干預指導、病情監(jiān)護、注意事項告知等護理。觀察組則在此之上實施優(yōu)質護理:①患兒對疼痛較為敏感,忍耐力較差,因此極易出現哭鬧、不配合的情況,護理人員應及時與患兒家屬溝通,消除患兒家屬的負面情緒,促使其可配合醫(yī)護人員安撫患兒情緒,向其介紹安撫患兒的方法,減輕患兒疼痛,以便提高患兒的診療依從性,確保護理服務的順利進行。②做好生活干預指導,糾正患兒存在的不良生活習慣,叮囑患兒家屬室內應經常通風,確保空氣清新、濕潤,注意觀察氣候變化情況,適當增減衣物。對患兒做好保暖工作,每日患兒洗漱進餐器具應做好消毒。護理人員與患兒接觸后應洗手再接觸其他患兒。叮囑患兒家屬做好口腔衛(wèi)生干預,每日使用碳酸氫鈉溶液進行漱口,若出現口瘡應及時涂抹制霉菌素,避免惡化。③做好飲食指導,若患兒出現嚴重癥狀,可遵醫(yī)囑禁食,禁食期間可以適當飲水,待癥狀改善后則可由流質食物逐漸過渡到普通飲食,不超過半歲的花恩人應暫停輔食?;純嚎烧_M食后應適當改變其飲食結構,確保營養(yǎng)攝入均衡,避免偏食,以便提高患兒抵抗能力,促進康復。④向患兒家屬做好宣教工作,如向其介紹有關疾病的知識、日常飲食注意事項、養(yǎng)成良好衛(wèi)生習慣的重要性,叮囑患兒經常剪指甲,告知患兒家屬掌握疾病的臨床表現,以便能及時發(fā)現不適,盡早就診,避免自己隨意使用抗生素。
1.3 觀察指標:①臨床癥狀消失時間。②住院時間。③護理滿意率:以自制表格進行調查,設滿意、一般以及不滿意等選項,由患兒家屬進行選項,對滿意率進行比較。
1.4 統(tǒng)計學處理:使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8.0,計數資料使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t檢驗,P<0.05證明差異顯著,有意義。
2.1 兩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以及住院時間的比較:對比各項癥狀消失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均顯示觀察組更短(P<0.05),見表1。
2.2 兩組患兒家屬對護理滿意率的比較:比較護理滿意率,觀察組97.7%(43/44)顯著高于對照組86.4%(38/44)(P<0.05)。
急性胃腸炎是小兒常見疾病,該疾病誘發(fā)原因較多,如飲食不當、衛(wèi)生習慣不良等等均可能導致病原菌、毒素等進入患兒體內,從而引發(fā)胃腸道黏膜急性炎癥[3]。該疾病與患兒自身飲食習慣、生活習慣等存在較大關系,因此除了積極治療外,也要對患兒生活行為等進行干預指導,以便提高疾病治療效果,促進患兒康復[4]。護理人員與患兒日常接觸較多,有效的護理服務不僅有利于提高患兒對護理人員的信任感,提高患兒的診療依從性,而且也有利于保障患兒的護理安全,降低各類不良事件的發(fā)生概率。近年來隨著醫(yī)療模式的改變,護理服務也不再僅僅局限于疾病本身的干預指導,而是通過對病患心理、生理、環(huán)境等多方面的指導干預來提高病患的身心健康程度,促使其以更好的狀態(tài)積極配合治療,從而提高治療效果,促進康復[5]。優(yōu)質護理是一種以人為本的新型護理模式,其不僅僅關注疾病本身,同時也通過開展更符合病患自身需求的護理干預對策來提高臨床護理服務的針對性以及優(yōu)質性,從而進一步提高護理效果[6]。兒童與成年人不同,對小兒病患進行護理時護理人員應更有耐心,多關心、鼓勵患兒,同時也要與患兒家屬做好溝通,促使其可配合醫(yī)護人員進行診療以及護理工作,以便確保治療及護理的順利進行。除此之外,針對急性胃腸炎的疾病特點也要對患兒做好保暖、飲食指導、生活指導、健康宣教等等護理服務。此次研究中觀察組患兒腹痛消失時間為(18.3±3.2)h、腹瀉停止時間為(22.5±2.9)h、嘔吐停止時間為(8.4±0.7)h、(3.2±0.5)d,均顯著短于對照組,證明該種護理服務的應用可促進康復。對比兩組患兒家屬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率,結果也顯示觀察組更高,為97.7%,證明該種護理模式,患兒家屬更為認可。
表1 兩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以及住院時間的比較(±s)
表1 兩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以及住院時間的比較(±s)
綜上所述,對小兒急性胃腸炎患兒實施優(yōu)質護理可得到良好的護理效果,可促進患兒各項臨床癥狀的消失,幫助患兒盡快解除患病痛苦,縮短住院時間時間,同時該種護理服務模式的應用也有利于提高患兒家屬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對避免護患糾紛的發(fā)生也具有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