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香珠
(重慶市第七人民醫(yī)院 重慶 401320)
近年來,老年骨關節(jié)病的發(fā)病率隨著老齡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而呈現(xiàn)出大幅度上升的發(fā)展趨勢,髖關節(jié)置換術在臨床上的應用范圍也越來越廣,但是由于老年患者自身體質(zhì)等因素的影響,大大增加了手術風險,因此選取一種有效的麻醉處理方案至關重要[1]。本院將腰硬聯(lián)合麻醉應用于2018年3月-2019年7月行髖關節(jié)置換術治療的老年患者的手術中,并與全麻相比較,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選取2018年3月-2019年7月在我院行髖關節(jié)置換術治療的老年患者102例,其中男性、女性分別為58例和44例,最小和最大年齡分別為54歲和84歲,中位年齡(68.67±7.77)歲,隨機分為參照組和實驗組各51例。兩組的性別、年齡以及病情等一般資料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比較。
所有患者術前30min給予0.5mg的長托寧、10mg的咪達唑侖,入室后對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心電圖、血氧飽和度、血壓、心率等)給予持續(xù)性監(jiān)測,將靜脈通道開通后對患者進行麻醉誘導,給予丙泊酚(2.0mg/kg)、維庫溴銨(0.2mg/kg)、舒芬太尼(1.0μg/kg)進行靜脈推注。在此基礎上,參照組患者采納氣管插管全麻,給予10%的異氟醚持續(xù)吸入,2.3~3.0mg/(kg?h)的丙泊酚微泵持續(xù)靜脈注射,手術過程中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間斷給予1.0μg/kg的瑞芬太尼以及0.06~0.08mg/kg的維庫溴銨用來麻醉維持[2]。實驗組患者采納腰硬聯(lián)合麻醉,穿刺點為L3-4間隙,麻醉針的型號為AS-E/S型16號麻醉針,對患者進行穿刺,等到有少許無色透明腦脊液流出后,將1ml 10%的葡萄糖注射液以及2ml 0.75%的布比卡因于蛛網(wǎng)膜下間隙注入,然后取出穿刺針,在硬膜外置管3cm,然后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對麻醉藥物劑量酌情增加[3]。
將麻醉效果分為三個等級:優(yōu)、良、差,如果患者麻醉后無痛感,手術過程中沒有應用其他麻醉藥,則判定為優(yōu);如果患者手術過程中存在輕微疼痛感,則判定為良;如果患者手術中有強烈的疼痛干,并具有惡心、嘔吐感等不良反應,則判定為差;對兩組患者的麻醉起效時間、完全阻滯時間及麻醉藥用量等進行記錄并對比。
數(shù)據(jù)采用SPSS22.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麻醉優(yōu)良率實驗組患者為96.08%,顯著高于參照組的72.5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2.141,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麻醉效果對比[n(%)]
麻醉起效時間、完全阻滯時間及麻醉藥用量,實驗組患者均少于參照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7.548,9.557,7.663;P<0.01),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麻醉起效時間、完全阻滯時間及麻醉藥用量對比(±s)
表2 兩組患者的麻醉起效時間、完全阻滯時間及麻醉藥用量對比(±s)
麻醉藥用量(mg)實驗組 51 2.54±1.25 13.81±2.72 7.51±2.48參照組 51 5.51±2.37 22.61±6.01 14.03±5.13 t 7.548 9.557 7.663 P<0.01<0.01<0.01組別 例數(shù) 麻醉起效時間(min)完全阻滯時間(min)
腰硬聯(lián)合麻醉這種新型麻醉方法將腰麻與硬膜外麻醉的優(yōu)點進行完美結合,與全身麻醉相比,具有身體肌肉松弛度高、麻醉藥物用量少以及麻醉效果持久等諸多優(yōu)點,應用于老年患者髖關節(jié)置換術的效果確切。本次結果顯示:就麻醉優(yōu)良率而言,實驗組患者為96.08%,顯著高于參照組患者的72.5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2.141,P<0.05);就麻醉起效時間、完全阻滯時間及麻醉藥用量而言,實驗組患者均明顯由于參照組,
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7.548,9.557,7.663;P<0.01)。綜上所述,腰硬聯(lián)合麻醉應用于老年髖關節(jié)置換術患者的效果十分理想,能夠使麻醉起效時間以及完全阻滯時間大幅度縮短,在穩(wěn)定血流動力學以及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等方面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