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永成
(山東省臨沂市中醫(yī)醫(yī)院 山東 臨沂 276000)
過敏性鼻炎(AR)又被稱之為變應性鼻炎,是一種炎癥性(非感染)疾病,鼻黏膜為主要發(fā)生部位。經調查發(fā)現(xiàn),絕大多數(shù)患者是由于吸入外界變應原而導致疾病的發(fā)生。近年來,在環(huán)境、生活方式等因素的作用下,致使AR發(fā)病率逐年攀升;隨疾病進一步發(fā)展,極易誘發(fā)支氣管哮喘等癥,對患者身心健康、生活質量造成影響。采取科學、積極、有效的治療措施至關重要[1]。選取我院收治的71例AR患者,分析鹽酸西替利嗪的臨床應用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于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過敏性鼻炎患者71例分為兩組,其中觀察組(n=36):男性患者/女性患者(18/18),年齡:18~53歲,平均(35.56±10.23)歲。對照組(n=35):男性患者/女性患者(17/18),年齡:18~54歲,平均(35.66±11.14)歲。比較患者一般資料(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完善各項檢查,給予孟魯司特鈉咀嚼片(J20070070,規(guī)格:5mg/片)治療,每次1片,每天一次。堅持用藥7~10d。
觀察組:飯后口服鹽酸西利替嗪片(H20100740,規(guī)格:10mg/片),每次1片,每天一次,堅持用藥7~10d。
觀察兩組臨床療效及臨床癥狀消失時間。
臨床療效評價標準[2]:顯效:用藥后噴嚏、流涕、鼻癢癥狀基本消失;有效:用藥后以上臨床癥狀有所緩解,但鼻黏膜仍存在充血現(xiàn)象;無效:用藥后以上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部分患者癥狀加劇。
數(shù)據(jù)采用SPSS22.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94.4%,對照組僅為77.1%,兩組對比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觀察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s,d)
表2 兩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s,d)
組別 n 噴嚏 鼻癢 流涕觀察組 36 6.23±1.25 7.85±2.56 4.12±1.00對照組 35 7.56±2.36 9.52±3.10 6.58±2.33 t 2.9791 2.4780 5.8092 P<0.05<0.05<0.05
過敏性鼻炎受基因、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可發(fā)生于任何年齡段。患者以噴嚏、清涕、鼻塞、鼻癢等癥狀為臨床表現(xiàn)。該病雖非嚴重性病變,但隨疾病進一步發(fā)展,會對患者正常工作、日常生活產生直接影響;情況較嚴重者,甚至會并發(fā)過敏性哮喘[3]。早在多年前,相關學者就已證實,組胺是該病的根本致病介質,通過釋放組胺來誘發(fā)該病。由此可見,臨床治療該病,在常規(guī)抗過敏基礎上抑制組胺釋放為根本措施。
鹽酸西替利嗪屬于典型的抗組胺藥(第二代),仙利特、比特力等均為該藥商品名。該藥最早于1987年上市,是組胺H1受體拮抗藥物,具有較高的選擇性、親和力。且經現(xiàn)代藥理學研究證實:鹽酸西替利包含拮抗組胺、抑制過敏反應炎癥,因此藥效作用較全面[4]。
此次選取我院71例過敏性鼻炎患者,分別給予孟魯司特鈉咀嚼片、鹽酸西替利嗪治療;結果顯示:①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94.4%,對照組僅為77.1%,P<0.05(χ2=4.3901)。②用藥后觀察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t=2.9791、2.4780、5.8092)。
可見,鹽酸西替利嗪治療過敏性鼻炎療效顯著。鹽酸西替利嗪并沒有明顯的抗膽堿作用,加之該藥血腦屏障穿透力輕,因此可有效改變傳統(tǒng)抗組胺藥對機體中樞神經造成的抑制。較其他抗組胺藥而言,鹽酸西替利嗪可減輕血管擴張、抑制毛細血管通透性,因此H1受體拮抗劑效果明顯較其他抗組胺藥物好。鹽酸西替利嗪用藥后不會和其他藥出現(xiàn)相互作用,也不會經肝臟分解,因此可有效保護機體其他臟器不受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