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偉莎
(河北省沙河市人民醫(yī)院,河北 沙河)
糖尿病的特征表現(xiàn)一般可見由于機體胰島素分泌缺陷或生物作用受損等導致高血糖的出現(xiàn)[1]。同時伴有各種組織尤其是心臟、血管、神經的慢性損害以及并發(fā)心血管功能障礙等[2]。在本次研究中,對觀察組和對照組300 例糖尿病合并腦卒中患者進行觀察評價,探討研究糖尿病合并腦卒中患者通過不同胰島素給藥方案治療的效果與應用,現(xiàn)進行如下報道。
選取我院于2013 年4 月至2014 年4 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腦卒中患者300 例,將所有患者根據(jù)給藥方案不同均分為對照組(n=150)與觀察組(n=150)。觀察組患者女性68 例,男性82 例,年齡44~76 歲,平均(62.42±5.34)歲;對照組患者女性67 例,男性83 例,年齡45~77 歲,平均(62.47±5.63)歲。對患者的一般資料采用統(tǒng)計學分析,結果得出(P>0.05),可做對比討論。所有糖尿病合并腦卒中患者均已知情同意,并自愿納入本次研究中,且經由我社區(qū)倫理委員會批準。
對照組采用胰島素多次皮下注射方式,給予患者0.5 U/(kg·d)重組人胰島素注射液進行皮下注射,三餐前30 min 按照2:1:2 的比例給藥。觀察組實施胰島素泵持續(xù)皮下注射給藥方式,采用胰島素泵給予患者0.5 U/(kg·d)胰島素注射液[ 諾和諾德(中國)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2015300] 進行皮下注射,模擬人體正常分泌胰島素的生理機能,待24 h 平穩(wěn)后釋放胰島素。
記錄和評價對照組與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血糖水平。其中患者的血糖水平主要分為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與餐后2 h 血糖。
得出的糖尿病合并腦卒中患者數(shù)據(jù),納入SPSS 18.0 統(tǒng)計學軟件中分析,計量資料比較通過t 檢驗,并以(±s)顯示,胰島素泵持續(xù)皮下注射給藥方式與胰島素多次皮下注射方式的比較為P<0.05 時,差異顯著,代表此研究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兩組患者的血糖水平進行觀察評價,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血糖水平明顯比對照組更佳,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糖尿病合并腦卒中患者的血糖水平比較
表1 糖尿病合并腦卒中患者的血糖水平比較
?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fā)展以及人民不良的飲食結構等,糖尿病合并腦卒中疾病的發(fā)病率呈逐年遞增趨勢[3]。腦卒中患者發(fā)生運動功能與認知功能障礙也會使患者的生活質量下降[4],這將對患者及其家庭造成生活質量影響以及沉重的經濟負擔[5]。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的不斷加快,糖尿病合并腦卒中的發(fā)病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趨勢[6]。胰島素泵持續(xù)皮下注射給藥方式作為一種有效的糖尿病合并腦卒中疾病治療措施[7],其主要通過采用胰島素泵給予患者適量胰島素注射液進行皮下注射,并根據(jù)患者每日進餐的碳水化合物量以及體力活動量調節(jié)胰島素的用量,并對患者的體重、血壓與血糖等進行測量[8]。
本文通過對觀察組和對照組300 例糖尿病合并腦卒中患者進行觀察評價,觀察組實施胰島素泵持續(xù)皮下注射給藥方式,對照組采用胰島素多次皮下注射方式,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血糖水平明顯比對照組更佳,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研究結果表示,實施胰島素泵持續(xù)皮下注射給藥方式在本次研究中比采用胰島素多次皮下注射方式的治療效果更佳,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臨床治愈率。探討研究糖尿病合并腦卒中患者通過不同胰島素給藥方案治療的效果與應用,值得臨床更多的推廣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