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同翠
近日,國家統(tǒng)計局和民政部發(fā)布數(shù)據(jù)顯示,從全國范圍來看,2018年結婚率僅為7.2‰,這個數(shù)字創(chuàng)近10年來新低。從不同省份的差異來看,經(jīng)濟越發(fā)達地區(qū)的結婚率越低,2018年全國結婚率最低的上海只有4.4‰,浙江、廣東、北京、天津等地的結婚率也偏低。為什么當代年輕人不愿意結婚?
1.因為窮 在采訪中,許多年輕人表示,不結婚是因為“窮”。一個“窮”字帶著一種戲謔,但其背后卻蘊含著更為復雜的社會因素。當今社會對婚姻的幸福綁架進了太多的物質(zhì)條件,比如車、房、彩禮,加之一些情感自媒體不斷提高擇偶標準,致使當代年輕人沒有能力去實現(xiàn)自己對婚姻的內(nèi)在期待。
2.因為怕失去自由 “我自己一個人過得挺好的,為什么要找一個人一起吃苦呢?”“我特別害怕婚姻會讓我變成一個精打細算的家庭主婦”。這種觀點在受訪者中不絕于耳。對于許多“單身貴族”來說,害怕“婚后復貧”、“失去自由”,是選擇不進入婚姻關系的一個重要原因。人類本性是趨利避害的,結婚的好處在于可以得到一個家庭,得到伴侶的支持和照顧,得到對方的經(jīng)濟支持,以及生兒育女的權利。這些得到的東西在社會化進程中其實是逐漸減少的,結婚所付出的卻開始大于其所帶來的:喪失個人邊界、極高的養(yǎng)育后代成本等。
3.因為沒有愛情? 2019年8月22日《中國新聞周刊》采訪的一位年輕人說:“沒有愛情的婚姻沒有靈魂。”和被迫單身不同,很多年輕人是主動單身:不愿將就,步入婚姻必須要有愛情?!盎榭隙ㄊ且Y的,但我沒遇到想讓我結婚的人??!”
結不結婚,是每一個成年人的自由,但為了健康考慮,不得不提醒大家一句:單身久了,沒有人陪伴,身體可能會受影響。
1.患癌風險高? 據(jù)英國《每日郵報》刊文,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與已婚男子相比,單身男子可能死于癌癥的風險要大2倍。挪威科學家觀察記錄了1970年到2001年期間44萬名男女的患癌情況,并與他們的婚姻狀況加以對比。結果發(fā)現(xiàn),在70歲以上的未婚男士死亡率的增加是最明顯的。在觀察期內(nèi),從未結婚,并不是離婚或者喪偶的男性的因癌死亡率從18%上升至35%,而女性從17%升到22%。研究者表示,已婚男人往往生活作息規(guī)律,較少吸煙飲酒,心理狀態(tài)也更加陽光、健康。
2.早死風險高? 美國《流行病學雜志》雜志刊登的路易斯維爾大學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單身男性可能會比已婚男性早死十年。研究發(fā)現(xiàn),單身男子比已婚男子的死亡風險高32%,女性則是高23%。單身者死亡風險高,可能與健康狀況差、沒有社會支持有關。
3.老年癡呆風險較高? 發(fā)表在《英國醫(yī)學雜志》上的一項研究提醒,長期單身的人年老后患老年癡呆風險較高。芬蘭科學家對1400名參與者進行了長達20年的隨訪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無論是因為找不到合適對象、不想結婚、離婚還是喪偶等原因,長期單身的人記憶力仿佛特別“脆弱”,年老后很輕易出現(xiàn)比較嚴重的記憶受損或者失憶癥狀,罹患老年癡呆的風險也較高。
結婚,有什么好
1.生活方式更健康,營養(yǎng)更均衡? 單身的人經(jīng)常點個外賣就解決了一頓飯,而長期在外就餐有三大問題:油鹽多;禽畜肉類太多;主食相對較少且過精。長期如此,肥胖、慢性病很容易慢慢出現(xiàn)。而成家的人更有意愿回家做飯、吃飯,在家做飯可少鹽少油,口味清淡,同時還能控制飯菜食用量,合理搭配各類食物,吃得更營養(yǎng),身體也更健康。
2.親吻和擁抱,精神壓力更小? 愛人之間的擁抱和接吻也是減輕疾病和痛苦的“良藥”,甚至具有鎮(zhèn)痛作用。親吻和擁抱時,腎上腺分泌出腎上腺素,由此釋放出大量的神經(jīng)肽,使全身各個器官都處于快樂狀態(tài)。這些分泌物能夠抑止對健康有害的應激反應激素的生成。所以,人們會有一種從抑郁的情緒中解脫出來的感覺。
3.對于想生孩子的人來說,可以抓住最好的時機 從生理健康的角度,在25~28歲科學備孕,是最好的生育時間。而過了35歲,女性生育力開始下降,37歲后下降更為明顯,受孕、生產(chǎn)、嬰兒存活率等方面都會受到影響。對于想要孩子的人來說,在合適的年齡進入婚姻,也能更順利地在生育的黃金時期生下自己的寶寶,不留遺憾。
編輯:修遠 xdyszzsb@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