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玲 石莉莉 官小燕 唐國偉
摘 要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財經素養(yǎng)已成為我們每個人必備的素質要求,而大學生的財經素養(yǎng)決定了我國未來經濟發(fā)展的高度,因此研究當代大學生的財經素養(yǎng)現(xiàn)狀及特征具有重要的意義。我們通過對江蘇地區(qū)4個城市的高校進行調研,分析當代大學生收入與消費、財務認知、理財行為、理財渠道與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的關系,探索大學生的財經素養(yǎng)現(xiàn)狀和特征,尋求大學生財經素養(yǎng)教育方式及引導路徑,為大學生財經素養(yǎng)的教育提供支持。
關鍵詞 財經素養(yǎng) 經濟全球化 大學生 現(xiàn)狀及特征
中圖分類號:G642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x.2020.01.084
Abstract In today's economic globalization, financial literacy has become a necessary quality requirement for each of us, and the financial literacy of college students determines the height of China's future economic development, so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financial literacy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four cities in Jiangsu Province, we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come and consumption, financial cognition, financial management behavior, financial management channel, school education and family education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explore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financial literacy of college students, seek the education mode and guidance path of financial literacy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provide support for the education of financial literacy of college students.
Keywords financial literacy; economic globalization; college students; current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財經素養(yǎng)不僅僅是關于如何理財的教育,更多的是對學生進行資源管理思維和方法,包括對金錢、時間、精力、技能在內的各種資源進行有效管理的培養(yǎng),幫助他們提高分析能力和領導能力。
1研究設計及方法
本研究選取江蘇地區(qū)蘇州、南京、常州、泰州四個城市的大學生為樣本。通過問卷網發(fā)放并收集問卷,收集問卷共846份,篩除無效數據后,有效問卷為607份。采用SPSS22.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
2研究結果
2.1 大學生財經素養(yǎng)的總體情況
結合中國財經素養(yǎng)教育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發(fā)布的《中國財經素養(yǎng)教育標準框架》將財經素養(yǎng)教育劃分的五個維度,從以下幾點討論當代大學生的財經素養(yǎng)特征情況。
(1)收入與消費。本次調研中,95.38%大學生生活費來源于家庭供給,21.62%和18.48%的大學生通過勤工助學和獲得獎學金作為生活費,只有3.8%的同學表示生活費通過財務管理如投資股票、基金理財等產品獲取。學生的消費選擇較為個性化,大部分學生認為喜歡或者合適就可以買。學生對自己每個月的花銷也沒有明確的計劃,33.11%的學生偶爾會超支,4.94%的學生會常常超支,這說明大部分的學生能夠理性消費,但消費缺乏計劃性。
(2)財務認知。學生都知道學習是重要的,但并不是所有的學生都熱愛學習。72.32%的學生認為學校有必要加強大學生管理財富的能力,以提高學生合理花錢的能力和財經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并且40.86%的學生認為管理財富是生活的必備技能,46.62%的學生認為對生活影響非常大,只有0.82%的學生認為沒有作用。但如果學校開設財經素養(yǎng)教育課程,卻只有不到40%的學生表示會選修這門課程,學生能夠認識到財經素養(yǎng)對自己的重要性,但卻不會或是不一定會認真參與財經素養(yǎng)的學習。
(3)財務行為,理論還需實踐來檢驗,從學生愿意實際嘗試投資的金額可以看出學生投資較保守,34.76%的學生愿意1000元以下的嘗試,27.18%的學生表示1元也可以嘗試,還有8.57%的學生表示即使有多余的錢也不會嘗試投資。學生知道財務管理的重要性,愿意將財務的管理付諸于行動,但對于投資并沒有信心。
(4)理財渠道。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也帶動了資本投資的發(fā)展,當前投資渠道及方式多種多樣,常見的包括銀行存款、股票、基金和P2P投資等。對于投資理財方式的選擇學生更傾向于余額寶、京東金融、蘇寧錢包等互聯(lián)網常見的貨幣基金類的理財和銀行儲蓄。
2.2 大學生財務素養(yǎng)與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相關性
(1)財務素養(yǎng)與學校教育的相關性。本次調研發(fā)現(xiàn)經管類專業(yè)的學生,相對于其他專業(yè)的學生對消費更有計劃性。學習成績排名前10的學生,對于消費更有明確規(guī)劃,而成績40名以后的學生,從來不計賬的比例以及對消費沒有計劃的比例也是最高。
在理財行為方面,排名40以后的同學投資行為最活躍,他們對理財產品的期望10%以上利率占15.56%。而對于學校如果開設財經素養(yǎng)教育有51.11%不一定選修,還有15.56%不會選修。
(2)財務素養(yǎng)與學生家庭的相關性。家庭情況及教育對于學生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家庭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學生有43.24%沒有記過賬,而且對自己的每個月花銷完全沒有計劃的占16.22%,這兩點相比于其他家庭收入的學生占比要高出很多,而當他們遇到某項花銷超出購買支付能力的時候,他們更傾向選擇信用卡分期和互聯(lián)網金融服務,僅有8.11%的會選擇跟朋友借錢。
在投資行為上,家庭收入5000元以上的學生投資比較活躍,他們更傾向于銀行儲蓄和余額寶類理財產品。家庭收入1000元以下的同學,他們投資活動度也較高,與前者不同,他們在面對“低風險高收益”的理財產品承諾時,有37.84%的學生選擇相信。
調查中父親或母親職業(yè)為商人的學生理財更為活躍,而母親待業(yè)在家的學生理財參與率最低,這也印證了家庭財務管理氛圍和教育與子女的理財觀念有一定的相關性。表1是父親的職業(yè)與理財認知、記賬習慣、理財規(guī)劃的相關性分析,由表1可知,父親的職業(yè)與孩子的記賬習慣之間顯著正相關(P<0.05)。
3結論與建議
3.1 研究結論
(1)大學生能夠理性消費,但消費缺乏計劃性。大學生的收入穩(wěn)定且有限,主要來源于父母供給,大部分的學生能夠理性消費,消費具有個性化的特征,但缺乏計劃性,對于信用消費能夠理性對待。對于分期付款這種消費模式大學生接受程度高,這是因為分期付款能夠減輕付款壓力,同時具有可償還的能力。
(2)大學生有理財意識,但財經素養(yǎng)薄弱。大學生普遍認為學校應該加強大學生的財務管理能力的教育,但實際愿意參與財務管理的并不多,且投資方式更傾向于銀行儲蓄,對于如果學校開設財務管理選修課,只有40%的人表示會選修這類課,這表現(xiàn)出大學生財務意識已覺醒,但實際行動仍滯后。
(3)大學生財務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受到學校教育和家庭的影響。經管類專業(yè)的學生對于財務的管理更有規(guī)劃性,而成績排名靠前的學生,表現(xiàn)出了較好的規(guī)劃及自控能力,成績排名靠后的同學對于財務管理興趣濃厚,但財務的認識不足,風險意識淡薄,且不愿意學習財務管理知識,這類學生在網絡理財騙局中容易受騙。
學生的財務素養(yǎng)受家庭影響也較大,家庭貧困的學生更愿意分期借款,而不愿意跟身邊的朋友借款,更相信“低風險高收益”,這類學生更易出現(xiàn)校園貸的情況。父母的職業(yè)對于子女的財務管理也有一定的影響,商人家庭的學生對于財務管理更加活躍。
3.2 建議
(1)建立財經素養(yǎng)教育運行方案。根據《中國財經素養(yǎng)教育標準框架》,高校應開展財務專業(yè)知識的提升教育,使學生對于利率的計算、各種金融投資與項目投資的預測、金融危機的發(fā)生、財務風險的控制、各種信貸產品的分類、個人信用的制度等知識有所了解,能夠合理的制定自身的財務投資計劃。課后可以通過組建創(chuàng)業(yè)理財社團,引導設計創(chuàng)業(yè)計劃、財務管理方案、投資模擬等課下活動,邀請校外企業(yè)家、金融行業(yè)專家結合當前的國家政策講述金融的發(fā)展形勢,分享簡單日常的投資方式與渠道,解讀不良校園貸的危害和處理方式,綜合提升學生的財經素養(yǎng)。
(2)推動財經素養(yǎng)教育與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與創(chuàng)新。在全球化的大環(huán)境下,世界正在變得平坦,全球化影響著經濟的發(fā)展,也影響著當代大學生們的生活方式、消費行為和財務認知及行為,也向高校思政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當代的大學生自我主觀意識較強,但缺乏深層次的理性思考,加上從眾攀比心理,容易出現(xiàn)沖動消費,作為大學生的引路人,高校教師更加應該關注學生的價值觀教育,可以多角度、多形式、多渠道的以全方位教育模式將正確的金錢觀、理財觀滲透并內化學生,創(chuàng)新方法引導學生適度消費,提高風險意識,繼而能夠以他們喜歡的方式,引導他們正確處理個體與社會、精神財富與物質財富的關系,樹立科學的價值觀和財富觀。
(3)建立科學的學生信貸體系。目前我國合法的借貸手續(xù)僅對少部分家庭貧困的學生開放生源地貸款,如果適當的借鑒國外校園信貸平臺經驗,建立適用于大部分的大學生借貸平臺,規(guī)范大學生信貸體制,明確監(jiān)管主體,各部門聯(lián)動監(jiān)管,協(xié)調配合,加強大學校園貸監(jiān)管力度,用“良幣驅劣幣”的辦法,從源頭上治理不合理的校園貸,防范和化解校園貸風險。
參考文獻
[1] 劉志陽,楊超.財經素養(yǎng)教育的國際經驗借鑒與中國標準建構[J].廣西財經學院學報,2019.32(03):116-126.
[2] 張梅荷,周蕓韜,曹巍魏.“互聯(lián)網+”時代背景下在校大學生財經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J].納稅,2018(15):16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