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襄
搜集文玩器物,不論來源為何,價值多少,總有一段經(jīng)歷。經(jīng)歷有的簡單平常,有的復雜曲折;有的失之交臂,有的巧如天助。越是曲折,越是奇巧,越使人難忘。前人往往將它說成是“緣”,頗為神秘,仿佛一切皆由天定。其實天下事本來就多種多樣,如將“緣”和英文的“chance”等同起來,我看也就無神秘可言了。下面記幾次個人的經(jīng)歷,當然買的都是些小東西,有的幾乎是在“撿破爛兒”。
20世紀50年代初,我在通州鼓樓北小巷內(nèi)一個回族老太太家看到一對杌凳,無束腰,直棖,四足外圓內(nèi)方,用材粗碩,十分簡練樸質(zhì),我非常喜歡??上倬庈泴弦哑屏?,殘存不多,露出兩根彎帶和將它們連在一起的木片,但至少未被改成鋪席硬屜,沒有傷筋動骨。老太太說:“我兒子要賣20元,打鼓的只給15元,所以未賣成。”我掏出20元遞過去。老太太說:“價給夠了也得等我兒子回來辦,不然他會埋怨我。”我等到快天黑還不見她兒子進門,只好騎車回北京,準備過兩三天再來。不料兩天后在東四牌樓掛貨鋪門口看見打鼓的王四坐在那對杌凳上。我問他要多少錢,他說:“40元?!蔽艺f:“我要了?!鼻『媚翘焱泿уX包,未能付款,也沒有交定錢。待我取錢馬上返回,杌凳已被紅橋經(jīng)營硬木材料的梁家兄弟買走了。
自此以后,我每隔些天即去梁家一趟。兄弟二人,每人一具,就是不賣。我問是否等修理好了再賣?;卮鹫f:“不,不修了,就這樣拿它當臉盆架用了?!毖劭刺麓膳璞环旁诼跃唏R鞍形的彎棖上。歷時一年多,去了將近20次,花了400元才買到手,恰好是通州老太太要價的20倍。
過去崇文門外有一個經(jīng)營珠寶玉器的商場叫青山居。青山居的管理處在花市上四條胡同。一天我去串門,看見樓梯下放著一具鐵力五足大香幾,獨木面,特別厚重,頗為稀有。幾上擺著兩三個保溫瓶,茶壺、茶碗更多,開水把幾子都燙花了。我想他們不拿它當一回事,或許肯出讓。可問了幾位負責人,都說不行。因一切均為集體所有,誰也做不了主。我只好失望地離去。
兩年后,忽然在地安橋頭古玩鋪曹書田那里看到這件香幾。因系鐵力制,價錢不高。我將它抬上三輪車,兩手把著牙子,兩腳墊在托泥下面,運回家中。一時歡喜無狀,腳面被托泥硌出兩道溝都沒有感覺疼痛。事后我問曹書田才知道,原來管理處撤銷了,所以家具交付處理變賣。
德勝門后海地帶常有破爛攤擺在道側(cè),陳舊用品,衣服鞋帽,一應(yīng)俱全。有一次經(jīng)過那里,我看到破條凳支著兩塊板子,上鋪藍色破床單,物品很零亂。風一吹,卷起了床單的一角,我看到板子背面似乎有彩畫。手撩開一看,原來是兩扇雕填漆柜門。兩龍生動,分別為黑身紅鬣、紅身黑鬣,時代當早于萬歷年間。我請攤主賣給我這兩塊板子。他說:“攤子靠它支撐,正嫌小了一點。你買一床大鋪板,我換給你?!蔽覀兞⒓闯山?,皆大歡喜。
1951年前后,聽說東直門內(nèi)住著一位篤信佛教的老居士,常去各處收集佛像,供在家中佛堂里。我很想登門拜訪,看看他的收藏。一天,我冒昧晉謁,居然承蒙接待。北房三楹,正中一間貼后墻擺著大條案。案上大小佛龕里外供有佛像數(shù)十尊。其中有的頗古老,有的卻很新;有的比較優(yōu)美,有的又很庸俗。我心想這位老居士信佛確實虔誠,但審美水平恐怕不高。眾像之中我最喜歡的是一尊銅鎏金雪山大士像,頭特別大,形象夸張古拙,時代不晚于明。據(jù)老居士說,數(shù)年前布施某寺院香火資若干而得以請回家中。談話間我說起先慈也是佛教徒,棄養(yǎng)已逾十載,家中佛堂還保留原狀。老居士聽得很高興,頻頻點頭。我進而請求:如蒙俯允,以加倍的香火之資把雪山大士請回舍間,為先慈佛堂增加一尊坐像,將感謝不盡。老居土欣然同意。當然他不會知道我求讓銅像主要是為了欣賞雕刻美,而不可能像他那樣朝夕上香膜拜。
老居士恭恭敬敬地將銅像用紙包好,交我捧著,一直送到大門口我的自行車旁。我為了便于將銅像放進背著的布兜子,下意識地將它倒了過來。這時老居士突然色變,連忙雙手把頭朝下的銅像正了過來,說了聲:“怎能如此不恭敬!”我知道自己犯了錯誤,連說:“罪過!罪過!”趕緊騎上車跑了。我生怕再停留,老居士回過味來,發(fā)覺我并不像他想象的那樣虔誠,一定會要回雪山大士像,不允許我請回家了。
在我的收藏中有一只十分名貴的蛐蛐葫蘆。拙作《說葫蘆》為此器寫的說明如下:
此乃麻花胡同紀家舊藏之“紅雁”,清末民初,與“紫雁”為京師最馳名的蛐蛐葫蘆。紅、紫言其色,雁言其形,謂修長如雁脖也。
1934年秋,行經(jīng)東四萬聚興古玩店,名葫蘆販孫猴(姓孫,因精明過人而得此綽號,是時年已七旬)先我而在,手持紅雁與店東葛大議價。輕予年幼,未必識貨,予價不諧,行欲去。正待出門,予已如數(shù)付值。渠急轉(zhuǎn)身,已不可及,大為懊喪,不禁失色。是時予雖知葫蘆絕佳,但對其來歷,茫然不曉。后承訥紹先先生見告,乃知即赫赫有名之紅雁。倒栽底部不鑲牙托而以同色之葫蘆填補乃紅雁特征之一。據(jù)訥老稱:“紫雁視此色澤濃艷而身矬,停勻秀麗則遠遜?!?/p>
(水云間摘自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京華憶往》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