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繼淳 黃宏宇 施土河 岑怡彪
【摘要】 目的 探討關節(jié)鏡下前交叉韌帶(ACL)重建手術聯合半月板修復手術治療ACL合并半月板損傷的療效。方法 50例ACL合并半月板損傷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 各25例。對照組使用中西醫(yī)結合保守治療, 觀察組使用關節(jié)鏡下ACL重建手術聯合半月板修復手術。比較兩組治療后6個月膝關節(jié)功能優(yōu)良率及半月板愈合率;治療前及治療后6個月膝關節(jié)功能各項指標[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Tegner運動水平評分、Lysholm評分];治療后6個月Lachman試驗、前抽屜試驗、軸移試驗陽性率。結果 觀察組治療后6個月膝關節(jié)功能優(yōu)良率92.00%及半月板愈合率96.00%均高于對照組的64.00%、60.00%, Lachman試驗、前抽屜試驗、軸移試驗陽性率分別為4.00%、4.00%、0, 均低于對照組的28.00%、24.00%、16.0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VAS評分、Tegner運動水平評分、Lysholm評分均優(yōu)于治療前, 且觀察組VAS評分(1.01±0.34)分、Tegner運動水平評分(6.47±0.82)分、Lysholm評分(93.13±2.65)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的(2.89±0.63)、(4.97±1.03)、(78.84±3.23)分,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關節(jié)鏡下ACL重建手術聯合半月板修復手術治療ACL合并半月板損傷療效顯著, 能有效修復ACL及半月板損傷, 促進膝關節(jié)穩(wěn)定性和功能的恢復, 提高整體治愈效果, 具有積極的臨床意義。
【關鍵詞】 前交叉韌帶合并半月板損傷;關節(jié)鏡;前交叉韌帶重建手術;半月板修復手術;療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09.032
ACL和半月板對維持膝關節(jié)穩(wěn)定性以及股骨-脛骨相對位置關系有重要作用。一旦發(fā)生ACL合并半月板損傷, 可引起膝關節(jié)前后及旋轉不穩(wěn)定, 造成嚴重膝關節(jié)功能障礙[1]。臨床統計顯示, 約55%~65%的ACL損傷合并半月板損傷, 但臨床容易發(fā)生漏診, 導致以半月板損傷為診斷而行半月板切除術, 結果進一步損傷膝關節(jié)穩(wěn)定性, 加重臨床癥狀, 或診斷為ACL損傷行單純ACL重建, 遺漏對損傷半月板的修復, 導致臨床癥狀持續(xù)存在, 影響療效[2]。因此, 早期明確診斷, 正確處理ACL合并半月板損傷, 才是挽救膝關節(jié)功能的關鍵。關節(jié)鏡下同時進行ACL重建手術和半月板修復手術能夠有效修復損傷, 為術后的恢復創(chuàng)造了良好條件, 有助于膝關節(jié)功能的恢復[3]。本研究進一步分析關節(jié)鏡下ACL重建手術聯合半月板修復手術治療ACL合并半月板損傷的療效, 現具體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9月~2019年5月在本院骨科治療的50例ACL合并半月板損傷患者, 所有患者均行磁共振成像(MRI)檢查及應力位攝片確診為ACL合并半月板損傷, MRI分級在Ⅱ~Ⅲ級;致傷原因:交通傷12例、運動傷29例、墜落傷7例、原因不明2例;排除合并關節(jié)周圍骨折及血管、神經損傷。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 各25例。觀察組中, 男16例, 女9例;年齡19~47歲, 平均年齡(32.4±8.2)歲;左膝11例, 右膝14例;內側半月板損傷10例, 外側半月板損傷15例。對照組中, 男15例, 女10例;年齡18~46歲, 平均年齡(32.1±8.3)歲;左膝10例, 右膝15例;內側半月板損傷11例, 外側半月板損傷14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受傷部位及半月板損傷部位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對照組 使用中西醫(yī)結合保守治療, 中藥使用雙柏散(大黃24 g, 黃柏24 g, 側柏葉12 g, 澤蘭12 g, 薄荷12 g)外敷;西藥使用氨基葡萄糖片(江蘇正大清江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60647)口服, 0.75 g/次, 2次/d, 艾瑞昔布片(江蘇恒瑞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110041)口服, 0.1 g/次, 2次/d;輔助中醫(yī)康復理療技術, 如針灸、穴位按摩、局部注射藥物、小針刀等。
1. 2. 2 觀察組 使用關節(jié)鏡下ACL重建手術聯合半月板修復手術, 使用施樂輝公司生產的關節(jié)鏡器械, 在關節(jié)鏡下探查并明確ACL及半月板損傷情況, 術中按先半月板后ACL的順序處理, 根據半月板損傷程度及部位選擇縫合方法, 前角損傷使用Outside-In縫合, 半月板體部和后角都是全內縫合, 即All-in縫合, 縫合器都是用Fast-Fix縫合, 半月板撕裂需要行推移復位, 咬除游離緣組織, 將磨損半月板邊緣修整, 而無法修復的半月板行半月板部分切除術[4]。之后行ACL重建, 采用自體腘繩肌腱, 股骨端用施樂輝Endobutton帶袢鋼板, 脛骨端是用羥基磷灰石擠壓釘固定, 盡量保留ACL殘束與殘根, 修整ACL殘端, 清理髁間窩, 于健側下肢取腘繩肌腱進行編織后, 兩端均可用可吸收線縫合牽拉備用, 前內側入路置入ACL定位器(45°), 前交尖端指向內側髁間棘偏外側, 后交叉韌帶下止點前7 mm, 屈膝90°, 沿外臂套筒置入克氏針, 鏡下定位良好后, 沿導針鉆入擴孔鉆鉆取脛骨隧道, 指向髁間窩3點處用帶鼻孔導針鉆入, 沿導針用空心鉆鉆取股骨隧道, 用擴孔鉆沿導針鉆入股骨3.5 cm, 經帶線導針引入自體肌腱及懸吊鋼板至股骨隧道內, 從股骨端牽拉出懸吊鋼板, 伸膝位鏡下觀察位置良好及牽拉張力良好后, 屈膝90°, 拉緊韌帶, 擰入1枚羥基磷灰石擠壓釘固定脛骨端, 檢查重建的ACL走行及張力良好后, 過伸及過屈膝關節(jié), 確保無卡壓及撞擊, 切除多余的肌腱, 沖洗關節(jié)腔, 留置引流管, 結束手術[5];術后用膝關節(jié)支具伸膝0~30°位固定4周。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比較兩組治療后6個月膝關節(jié)功能優(yōu)良率及半月板愈合率。治療后6個月, 根據Lysholm膝關節(jié)功能評分標準評估患者的膝關節(jié)功能, 優(yōu):≥95分, 良:85~94分, 中:60~84分, 差:<60分[6]。優(yōu)良率=(優(yōu)+良)/總例數×100%?;颊哂谥委熀?個月復查MRI, 統計半月板愈合率, 根據參考文獻[4]將半月板愈合情況分為愈合、不愈合2個等級, 愈合率=愈合例數/總例數×100%。②比較兩組治療前及治療后6個月膝關節(jié)功能各項指標, 包括VAS評分、Tegner運動水平評分、Lysholm評分, VAS評分越低表示疼痛越輕, Tegner運動水平評分越高表示運動能力恢復狀況越好, Lysholm評分越高表示膝關節(jié)功能恢復狀況越好。③治療后6個月復查, 兩組分別進行Lachman試驗、前抽屜試驗、軸移試驗, 統計其陽性率, 并比較。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治療后6個月膝關節(jié)功能優(yōu)良率及半月板愈合率比較 觀察組治療后6個月膝關節(jié)功能優(yōu)良率及半月板愈合率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治療前、治療后6個月膝關節(jié)功能各項指標比較 治療前, 兩組VAS評分、Tegner運動水平評分、Lysholm評分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VAS評分、Tegner運動水平評分、Lysholm評分均優(yōu)于治療前, 且觀察組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 3 兩組治療后6個月Lachman試驗、前抽屜試驗、軸移試驗陽性率比較 觀察組治療后6個月Lachman試驗、前抽屜試驗、軸移試驗陽性率均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ACL和半月板在生物力學上均可穩(wěn)定膝關節(jié)股骨-脛骨相對位置關系。ACL可抵抗脛骨的向前移動力和膝關節(jié)內外翻應力、旋轉力。半月板可增加股骨-脛骨間的適合性, 穩(wěn)定膝關節(jié)各個方向的運動。ACL和半月板損傷對膝關節(jié)功能的影響很大, 可導致膝關節(jié)不穩(wěn)定, 造成嚴重膝關節(jié)功能障礙。臨床研究顯示, 對ACL和半月板行分期手術, 一般為一期處理半月板、擇期重建ACL, 或僅修復損傷半月板, 往往會加重半月板損傷, 甚至引起縫合后再損傷, 而同期手術ACL重建可為半月板修復愈合提供良好的條件[7]。因此, 臨床建議同期實施ACL重建和半月板修復。國外研究證實, ACL重建聯合半月板修復能減少術后關節(jié)內出血, 減輕炎癥反應, 加之術后需要制動的時間長, 可為半月板的損傷修復提供良好愈合環(huán)境?;仡櫦韧墨I研究發(fā)現, 同期行ACL重建和半月板修復術后的Lysholm評分明顯高于單純行半月板修復術[8]。這也證實了關節(jié)鏡下同期行ACL重建和半月板修復術能夠提高手術療效, 提升治愈率, 提高膝關節(jié)恢復質量。
考慮到半月板損傷的形態(tài)復雜, 修復難度較高, 臨床一般根據半月板損傷部位選擇不同的修復方法。有學者提出, 對于半月板桶柄樣撕裂應行半月板部分切除術, 尤其是發(fā)生在內側半月板后體部, 手術顯露及操作困難, 即使修復后也容易發(fā)生愈合不良甚至不愈合[9]。但國外有研究顯示, 對復雜半月板損傷行縫合修復, 能最大限度保留半月板的功能, 維持膝關節(jié)穩(wěn)定性, 抑制膝關節(jié)退行性變的發(fā)生[10]。本研究根據半月板損傷部位采取不同的縫合方法, 盡可能使用縫線縫合, 確保良好對位和縫合密度, 能有效提高縫合后半月板的愈合效果, 恢復膝關節(jié)穩(wěn)定性。
綜上所述, 關節(jié)鏡下ACL重建聯合半月板修復效果確切, 能有效治療ACL合并半月板損傷, 提升膝關節(jié)功能恢復質量, 值得在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田鵬. 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合并半月板修復的臨床隨訪研究. 中國醫(yī)藥科學, 2017, 7(22):225-228.
[2] 王江濤, 劉玉杰, 曲峰, 等. 前交叉韌帶合并半月板損傷同期修復139例隨訪報告. 中國骨與關節(jié)雜志, 2015, 4(11):881-884.
[3] 章亞東, 侯樹勛, 張軼超, 等. 關節(jié)鏡下前交叉韌帶重建后內側和外側半月板同期移植術. 中華外科雜志, 2011, 49(7):581-585.
[4] 柯迪峰, 宋洋, 蔣歡. 關節(jié)鏡治療膝關節(jié)前交叉韌帶損傷合并內側半月板Ramp損傷的近期療效觀察. 中國當代醫(yī)藥, 2016, 23(18):47-50.
[5] 章亞東, 侯樹勛, 張軼超, 等. 聯合半月板移植與前交叉韌帶重建的關節(jié)鏡手術技術及臨床效果. 中國骨腫瘤骨病, 2010, 9(4):309-313.
[6] 王江濤, 劉玉杰, 曲峰, 等. 前交叉韌帶合并不同類型半月板損傷的治療策略. 中華骨與關節(jié)外科雜志, 2015, 8(2):101-103.
[7] 梁學振, 田原, 王少山, 等. 關節(jié)鏡下一期治療前交叉韌帶損傷合并半月板桶柄樣撕裂的療效觀察. 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 2017, 31(5):547-552.
[8] 侯永新, 李斌. 關節(jié)鏡下治療前交叉韌帶合并半月板損傷的療效分析. 實用骨科雜志, 2019, 25(9):858-859.
[9] 閆金明. 關節(jié)鏡下修復重建前交叉韌帶合并半月板損傷的臨床效果分析. 中國內鏡雜志, 2016, 22(9):102-104.
[10] 徐明義, 閆棟, 黃碩. 系統康復訓練對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后膝關節(jié)功能恢復的影響. 中國傷殘醫(yī)學, 2017, 25(16):32-34.
[收稿日期:2019-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