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發(fā)華
(廣西梧州市森林防滅火指揮部辦公室,廣西 梧州市 543002)
梧州市位于廣西東部,市區(qū)緊接廣東和廣西的邊界,為廣西東大門,地處東經110°26'~111°19',北緯23°14'~24°10',現(xiàn)轄萬秀區(qū)、長洲區(qū)、龍圩區(qū)、蒼梧縣、藤縣和蒙山縣,代管岑溪市,面積12 588 km2,人口347.5萬。潯江、桂江、西江在梧州交匯,下游即為珠江,梧州集廣西水流85%以上,有“廣西水上門戶”之稱,與粵港澳一水相連。地跨中、南亞熱帶,北回歸線貫穿市區(qū),受亞熱帶季風氣候影響,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9.7~21.2℃,最冷月(1月)平均溫度11.9℃,最熱月(7月)平均溫度28.9℃;全年平均日照為1915小時,無霜期為350天;年均降雨量1472~1738 mm,但分配不均,降雨多集中在5~9月,10月至翌年4月,降雨量少,天氣干旱,經常出現(xiàn)長時間持續(xù)滴雨無下的異常氣象;年降雨量相對而言,梧州北部比南部降雨多,時空分布也相對均勻。
梧州市地貌以低丘、高丘為主,低山、臺地、平原次之,中山、石山較少,屬廣西低山丘陵地區(qū),現(xiàn)有林地面積95.44萬hm2,一般林地海拔多在200~1000 m,森林蓄積量4930萬m3,森林覆蓋率75.21%,是廣西的林業(yè)大市,是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地”山城。森林植被以馬尾松、桉樹、杉木、濕地松為主。林下灌木和草本主要有桃金娘、余甘子、野牡丹、算盤子、五節(jié)芒、白茅、黃茅、野枯草、野香草、鐵芒箕等。轄區(qū)內有飛龍湖國家森林公園、太平獅山國家森林公園和古修自然保護區(qū)。
梧州市每年均有森林火災發(fā)生。近10年來,各地通過落實行政首長負責制,強化宣傳和火源管理,完善預案,大力建設撲火隊伍,運用好航空護林飛機,及時組織和科學撲救,沒有發(fā)生重大、特別重大森林火災,具體情況見表1。
表1 梧州市2010—2019年森林火災情況
梧州市2010—2019年引發(fā)森林火災的各種火源所占比例見圖1。
圖1 梧州市2010—2019年引發(fā)林火的各類火源比例
容易引發(fā)林火的非生產性用火行為:祭祀活動燃放煙花爆竹、燒冥幣(紙錢)等紙祭品、點香燭,煙花爆竹到處飛濺,落在草叢里;燒冥幣(紙錢)等紙祭品,遇到刮風、熱氣對流,火星、火源刮到附近的可燃物上;點香燭,墳地周邊可燃物清理不夠干凈、不夠寬闊,火星、火種接觸到可燃物;還有人員吸煙亂扔未熄滅的煙頭;熏老鼠洞、蛇穴、蜂巢等。
容易引發(fā)林火的生產性用火行為:梧州群眾一年四季都有耕作,對農用地、林地的雜草以及剩余物的處理,耕種者都是就地或稍作歸堆,風干后焚燒,亦即燒秸稈燒荒積肥或煉山,遇到刮風、熱氣對流,火星、火源刮到周邊可燃物上,鄰近的山林里,很容易引發(fā)森林火災。秋冬季節(jié),用火不慎引發(fā)的森林火災較多,加上部分林區(qū)山高林密、道路崎嶇、交通不便、路途邊遠,實施撲救困難,撲救隊伍難以及時趕到,火很易蔓延成災。
2.3.1 森林火災的時間分布
梧州市日照充足,熱量豐富,熱效應高,季風明顯,10月至翌年4月,降雨少、氣候干燥,地被物含水量低,加之針葉林等易燃樹種面積大、林下枯死雜草多,極易燃燒,火險等級高。秋、冬、春正是農業(yè)的生產用火季節(jié),特別是入冬、立春前后,正處在植被枯死、風高物燥、森林火險等級較高的防火緊要期,同時又是整地備耕的高峰期,冬耕春種燒地邊草、燒田埂等燒荒的農事用火十分頻繁,發(fā)生火災的危險性大。近10年森林火災在各月分布的情況見圖2。農歷正月初十、“壯族三月三”、清明節(jié)、中秋節(jié)、重陽節(jié),梧州有上山祭祀的習慣,特別是清明節(jié)假期,市民扎堆上山祭祀。近10年,梧州市4月份森林火災發(fā)生次數(shù)占全部的28.33%,其中絕大部分是祭祀活動中燃放煙花爆竹、燒冥幣(紙錢)等引發(fā)。
圖2 梧州市2010—2019年森林火災次數(shù)月分布情況
2.3.2 森林火災的空間分布
高山陡坡火災往往是上山火迅速,往兩邊蔓延相對慢;平緩山丘則上山火相對緩慢,但往兩邊擴散范圍較寬。相對來說,火災處置不及時、處置不當,平緩山丘林火可能會蔓延燒毀大片森林。
梧州市被潯江分割成南北兩大塊,南北兩端高,往中間的潯江逐漸變低。南端岑溪市西南面的南渡鎮(zhèn)吉太村天龍頂海拔1221 m,是梧州最高峰,北端蒙山縣西北角的鶩山頂1024 m,是梧州的次高峰。市區(qū)平均海拔24 m。因此,地靠潯江兩岸,低矮山丘較多的藤縣、龍圩區(qū)、蒼梧縣、長洲區(qū)、萬秀區(qū)等,要提高警惕,及時處置好平緩山丘林火,防止森林火災的發(fā)生。
嚴格執(zhí)行森林防滅火行政首長負責制,層層明確責任,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要在“機構設置、人員編制、規(guī)劃設計、經費投入、組織指揮”五個方面全面落實到位。認真執(zhí)行《森林防滅火條例》,進一步強化政府在火災預防、撲救等方面的職責,市、縣(市、區(qū))、鄉(xiāng)(鎮(zhèn))、村委、護林員、瞭望員以及農戶層層簽訂森林防滅火目標管理責任狀(書),確保責任落實到村、到戶。實踐證明,切實加強領導,落實以地方行政首長負責制為主體的各種責任制,是搞好森林防滅火工作的關鍵所在。政府這一條線,要逐級檢查森林防滅火責任狀簽訂和執(zhí)行情況,真正發(fā)揮好政府負全責的組織領導機制作用;應急、林業(yè)部門這一條線,要認真對照目標任務進行考核;森林防滅火指揮部成員這一條線,要認真履行包片負責制的職責,深入責任區(qū)了解和研究解決森林防滅火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另外,依《森林防滅火條例》,明確森林、林木、林地的經營單位和個人,在其經營范圍內承擔森林防滅火責任。發(fā)動各種力量,推動全民防火,形成“政府負總責,部門齊抓共管,社會積極支持,群眾廣泛參與”的工作局面。切實落實應急部門的撲救責任、林業(yè)主管部門的行業(yè)管理和火災早期處置責任、經營單位的主體責任,確保工作措施落到實處。
要嚴格執(zhí)行森林防滅火的獎懲制度,對領導得力、措施落實、撲救及時、成效明顯的地方、單位和個人,要給予表彰獎勵。因沒有落實“五條標準”,要按照“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過,事故責任者得不到處理不放過,整改措施不落實不放過,教訓不吸取不放過”的原則,追究有關領導和責任人員的法律責任。
火源控制是森林防滅火的核心工作。依法嚴控火源,是成功阻止森林火災發(fā)生的關鍵。把工作重點放在火災防范上,樹立“管住野外火源就是管住森林火災源頭”以及“管住人就能管住火源”的理念,不斷規(guī)范群眾野外用火行為,制定和完善以野外用火管理為主要內容的村規(guī)民約、火災聯(lián)防公約,切實筑牢“四條防線”。一是筑牢用火審批防線。嚴格執(zhí)行野外用火審批制度,在高森林火險時段,及時發(fā)布森林禁火令,停止一切野外用火。二是筑牢入山檢查防線。在林區(qū)要道和景區(qū)入口設立臨時檢查站,加強對進山人員的檢查教育,堅決把火種堵在山下林外。三是筑牢林內巡護防線。組織鄉(xiāng)村干部、巡山巡邏隊、火源管理員、護林員等基層護林力量深入林區(qū)巡護。四是筑牢管護責任防線。將山頭、地塊的管護責任落實到人頭戶主,組織人員,深入林區(qū)檢查督查,對違法用火、違反《梧州市煙花爆竹燃放管理條例》的單位和個人依法進行處罰。
防火宣傳是森林防滅火的第一道工序,將突擊宣傳和日常宣傳、固定宣傳和流動宣傳、法律宣傳和常識宣傳、正面宣傳和警示宣傳相結合,做到“電臺有聲、電視有像、報紙有文、手機有信息”,著力提高廣大群眾的森林防滅火意識。充分利用各種宣傳陣地,運用各種宣傳手段,把森林防滅火常識和法規(guī)普及到千家萬戶、每一個人員,使“護林防火、人人有責”成為人們的自覺行動。具體的工作方式有:利用廣播、喇叭、宣傳車等,在圩日、公共場所進行宣傳;利用微信、網絡傳播快、普及面廣、信息量大,普及森林防滅火知識和法律法規(guī);通過通信公司向重點人群發(fā)送森林防滅火手機短信;組織放映隊到各鄉(xiāng)(鎮(zhèn))、村播放森林防滅火知識的宣傳教育電影;利用電視臺、報刊、電臺播發(fā)森林火險等級信息,滾動播放標語、警示語,報道典型案例;在進山路口、人員活動頻繁等人們容易看見的地方,懸掛橫幅,翻新、新設固定宣傳牌,出版墻報,張貼標語;使用直升機散發(fā)標語、傳單;發(fā)放印有防火宣傳內容的圍裙、掛歷;在中小學上森林防滅火知識課,發(fā)放宣傳資料由學生帶回家,向家長宣傳,家長簽回執(zhí);與農戶簽訂森林防滅火承諾書、明白書,進行面對面的宣傳;開展巡邏檢查,發(fā)現(xiàn)問題,現(xiàn)場制止、現(xiàn)場教育等。把森林防滅火工作做到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將森林防滅火知識和撲火安全知識普及到每一個人,不留空白、不留死角,提高全民的防火意識。
梧州市的林區(qū)普遍存在田林相交、農林交錯、村林相間的狀況,這樣的生活環(huán)境加上群眾的刀耕火種傳統(tǒng)習俗一時難以改變,因此,不可避免發(fā)生森林火災。要減少火災損失,防止釀成重大、特別重大森林火災和人員傷亡,必須實現(xiàn)“打早、打小、打了”,科學安全撲救。一是不斷完善森林火災應急預案。發(fā)生山火,確保能及時啟動預案,做到反應迅速、撲救有序、措施有效。二是充分發(fā)揮各類撲火力量的作用。逐步構建市、縣、鄉(xiāng)、村4級專業(yè)、半專業(yè)、群眾森林消防隊伍網絡,經常開展撲火隊伍的撲火技能、安全避險知識培訓工作,加強體能、技能訓練,不斷完善撲火隊伍的裝備,檢修好各種撲火機具、交通通信工具,確保發(fā)生林火時能立刻出動。三是要以人為本。撲救山火時,要時刻把撲火安全放在森林防滅火工作首位,由有經驗、懂技術、有權威、責任心強的人到火場一線擔當指揮員。要把握好“三不打”原則:夜間火原則上圍而不打,組織人員開設火路;不組織群眾撲打火頭,主要組織專業(yè)森林消防隊突擊撲滅;原則上不組織大兵團撲打危險地段、復雜地形的林火,應組織若干精干的專業(yè)撲火分隊實施突擊。執(zhí)行“三嚴禁”:嚴禁指派缺乏撲火知識和經驗的干部到一線指揮撲火;嚴禁組織未經過防撲火知識訓練、沒有撲火經驗的干部群眾直接撲打火頭;嚴禁組織老、弱、病、殘、幼參加撲火。
一旦森林火災發(fā)生,在出動撲救力量的同時,公安也要迅速出動,在現(xiàn)場未遭到破壞之前展開偵查,對火案的嫌疑人進行布控,為破案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發(fā)生一起,查清一起,處理一起。對火災肇事者,一經處理,公開在媒體上予以曝光,起到應有的警示和震懾作用,也可以教育群眾。
高度重視森林防滅火值班調度工作和認真執(zhí)行火情報告制度。重點防火期,村、鄉(xiāng)、縣、市要確保做到24小時值班;重要防火時段,要有領導帶班,杜絕出現(xiàn)脫崗、漏崗現(xiàn)象。及時核查反饋衛(wèi)星熱點,確?;鹎閯討B(tài)、撲救情況和領導指示等重要信息上傳下達,做到調度有序。
梧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在2019年修定印發(fā)了《梧州市森林火災應急預案》。各地、各部門要根據形勢和機構改革的變化,及時修訂和完善森林火災應急預案,確保預案的可操作性,形成指揮有序、反應快捷、高效運轉、功能齊全的應急機制,提高各級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處置突發(fā)事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