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廣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六醫(yī)院(清遠市人民醫(yī)院)手術室 (廣東 清遠 511518)
2.廣東省清遠市高新技術開發(fā)區(qū)高新區(qū)醫(yī)院綜合科 (廣東 清遠 511518)
麥建彬1 陳衛(wèi)蘋2
人工髖關節(jié)置換術是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等髖關節(jié)疾病的主要手術方法,能起到緩解疼痛、矯正畸形、穩(wěn)定關節(jié),恢復患者髖關節(jié)功能和行走功能的作用[1]。但髖關節(jié)置換術也對術中護理配合有較高要求。手術室護理與病房護理差異較大,提高手術室護理質量積極意義較大。有文獻指出,科學有效的護理配合能與手術操作形成良性循環(huán),可提高醫(yī)護工作者在手術開展過程中的配合默契度[2]?;诖耍狙芯刻骄渴中g護理路徑配合模式在人工髖關節(jié)置換術中的應用價值。
1.1 一般資料 患者納入標準:符合髖關節(jié)置換術指征且擇期手術者;年齡>18歲者;溝通、認知能力正常者。排除標準:嚴重器官功能障礙;其他急性感染者;合并其他骨骼、肌肉、神經系統(tǒng)疾病者。觀察組:男女分別為23例、27例,年齡58歲~86歲、平均年齡(69.04±7.70)歲,疾病類型:股骨頸骨折24例、骨性關節(jié)炎19例、髕關節(jié)發(fā)育不良17例。對照組:男女分別為21例、29例,年齡61歲~84歲、平均年齡(70.04±7.37)歲,疾病類型:股骨頸骨折25例、骨性關節(jié)炎19例、髕關節(jié)發(fā)育不良16例。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方法 觀察組采用手術護理路徑配合模式:(1)進行手術護理路徑配合模式培訓,包括配合模式的意義、要點、干預方法等,巡回護士、洗手護士模擬手術場景以提高配合度;(2)術前:①由巡回護士進行病例資料交接,詳細記錄患者特別情況;術前巡回護士再次檢查儀器,洗手護士檢查各類器械設備是否包裝完好是否達到滅菌標準,在準備臺上常規(guī)鋪設無菌操作區(qū),嚴格執(zhí)行無菌原則;巡回護士根據髖關節(jié)置換術手術要求妥善布置相關設備器械;根據手術室要求檢查手術室溫濕度情況,根據準備表核對器械和設備準備情況;②引導患者進入手術室等候區(qū),協(xié)助患者躺上手術室車床并拉上床擋避免墜床事件,與病房護士進行交接,核對患者個人信息,將患者個人信息及手術信息錄入手術室電子系統(tǒng),引導患者進入手術房間;③建立靜脈通道,連接心電監(jiān)護設備,巡回護士確認施術者與助手到位,與麻醉師共同對患者進行三方核查,密切監(jiān)測患者生命體征并進行定時記錄;根據髖關節(jié)手術要求與術者共同擺放側臥體位,并做好壓瘡防護、墜床防護;④洗手護士術前15min按照要求對手部清潔消毒,開器械包,準備紗布等消毒用品,檢查各類手術器械是否完好,巡回護士洗手護士雙人配合清點手術用物,督促施術者穿手術衣轉系帶;(3)術中:術中巡回護士密切關注手術進程,協(xié)助施術者調節(jié)光源方向、儀器;關注患者狀態(tài),幫助患者保暖和調整體位;洗手護士快速有效配合術者操作,準確傳遞所需器械,手術結束前與巡回護士清點各種手術用物確認無遺漏。(4)術后:洗手護士和巡回護士再次清點各種手術用物確認無遺漏,共同撤除各種儀器設備,使用專用器械車將設備儀器轉移至清潔處,填寫手術記錄單;麻醉未醒者應于恢復室觀察至患者清醒。
1.3 評估方法 選取舒適狀況量表(General comfort questionnaire,GCQ)[3]中生理、心理維度進行評估,共15個條目,每個條目1~4分,得分越高舒適度越好。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分析數據,計量數據以(±s)表示,行t檢驗,計數數據以[n(%)]表示,行χ2檢驗或Fisher精確概率檢驗,檢驗效能α=0.05。
2.1 手術時間 觀察組進入手術室-手術開始時間及手術總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手術時間對比(±s,min)
表1 兩組手術時間對比(±s,min)
組別 n 進入手術室-手術開始 手術總時間觀察組 60 46.88±2.10 173.09±10.93對照組 60 51.97±3.90 186.83±10.85 t - 8.901 6.911 P - 0.000 0.000
2.2 術后1小時舒適度 觀察組術后1小時生理、心理舒適度得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術后1小時舒適度對比(±s,分)
表2 兩組術后1小時舒適度對比(±s,分)
組別 n 生理 心理觀察組 60 9.13±2.66 29.43±3.66對照組 60 7.28±2.61 26.71±4.87 t - 3.845 3.458 P - 0.000 0.000
2.3 手術室風險事件發(fā)生率 觀察組用物短缺發(fā)生率及總風險事件發(fā)生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儀器故障發(fā)生率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手術室風險事件發(fā)生率對比[n(%)]
手術室是醫(yī)院重要治療場所,也是風險高發(fā)部門,手術室護理存在一定難度,對護理質量要求很高,若發(fā)生紕漏會影響手術治療,威脅患者生命安 全[4]。同時,手術患者在手術室會由于手術應激反應和環(huán)境變化等因素產生強烈的心理生理應激反應,表現(xiàn)為不同程度的焦慮,影響患者生命體征,若不及時干預會造成不良后果[5]。手術護理路徑配合模式以提高手術室護理人員之間、醫(yī)護人員之間的配合默契為主要途徑,旨在提高手術室護理質量。故本研究評估該手術室護理模式的效果,以尋求效果良好的新護理模式。
有文獻顯示,手術室護理質量不僅能提升手術患者的手術效率,還能提升手術質量,加快患者的恢復速度,應用價值極高[6]。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進入手術室-手術開始時間及手術總時間均短于對照組,這說明手術護理路徑配合模式有利于縮短術前準備時間,提高手術效率。手術護理路徑配合模式干預前進行手術時模擬,有利于提高護理人員間配合默契,因此有利于提高術前準備速度,術中醫(yī)護人員配合更默契也有利于提高手術效率。同時,本研究數據還顯示,觀察組患者術后1小時生理心理舒適度均優(yōu)于對照組,這表示手術護理路徑配合模式也有利于改善患者術后感受。護理人員行手術護理路徑配合模式干預時充分考慮到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接患者、進行術前準備時及術后均注意與患者溝通交流,觀察患者情緒并進行干預,有利于緩解患者焦慮緊張情緒。且護理人員密切監(jiān)測患者生命體征,注重調節(jié)其體位和為患者保暖,觀察組手術時間縮短也有利于緩解患者不舒適狀況。本研究發(fā)現(xiàn),觀察組風險事件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即手術護理路徑配合模式也有利于降低護理風險事件發(fā)生。在配合模式干預中,手術室護理人員采取雙人核對、多次核對的方面對手術室儀器設備、術中用物等進行檢查和清點,故能降低人工出錯概率。
綜上所述,手術護理路徑配合模式應用于人工髖關節(jié)置換術中效果良好,有利于提高手術效率,改善患者舒適度,降低風險事件發(fā)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