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錯了,不妨做對了
民國初年,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反傳統(tǒng)、反孔教、反文言”的運動。在一次文人聚會時,錢玄同認為,人如果活到40歲,就會倚老賣老,既固執(zhí)又專制,會成為社會進步的障礙,于是便提出一個非常激烈的觀點:“人到了40歲就該去死,不死也該被除掉?!币苍S是一時沖動,錢玄同說過這話就忘到腦后去了。
轉(zhuǎn)眼到了1927年9月12日,這天是錢玄同的40歲生日,胡適吆喝了幫文人,說錢玄同已到該死的年齡,應(yīng)該去“成仁”,便籌劃在《語絲》雜志上編一期“錢玄同先生成仁專號”。他們煞有介事地寫訃告、撰挽聯(lián)、賦悼詞,后來怕引起誤會沒有刊出。魯迅也專門寫了“悼念”詩嘲諷錢玄同:“作法不自斃,悠然過四十。何妨肥豬頭,抵擋辯證法?!?/p>
雖然“錢玄同先生成仁專號”未在《語絲》雜志上刊出,卻被南方一家報紙刊登了。朋友們看到后還以為錢玄同真的作古了,紛紛來電來函致哀,弄了一出祭奠活人的鬧劇。第二年,胡適還拿這事開玩笑,寫了《亡友紀念歌》為他祝壽:“該死的錢玄同,怎么至今不死!一生專殺古人,去年輪著自己。度你早早升天,免在地獄搗亂?!?/p>
錢玄同雖然很尷尬,但還是自我解嘲道:“那個觀點真是作繭自縛,從現(xiàn)在我決定不去死了,要堅持活下去,活到四十四時,我就寫一本書,叫《四四自思辭》;活到五十五歲時,出一本《五五吾悟書》;活到六十六歲時,則寫一本《六六碌碌錄》;活到七十七歲時,還可叫《七七戚戚集》?!庇纱丝梢娖溆哪瑯酚^的性格。
(編輯/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