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瑤老制作為一種在排瑤社會自發(fā)形成的政治制度和組織形式,具有自治、團結和宗教等多種功能,是維持傳統(tǒng)排瑤社會秩序正常運轉的重要制度。近現代以來隨著國家力量對排瑤社會的影響,瑤老制一度受到沖擊;但作為一種內生性的政治制度,其自身也在適應外在環(huán)境的變化。本文通過對一個瑤族村寨瑤老制變遷的研究發(fā)現瑤老制并沒有消失,而是朝著社會性與文化性方向轉變,其影響機制是文化取向的。
【關鍵詞】瑤老制;排瑤;文化取向
【作 者】孫榮壚,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2017級民族學專業(yè)博士研究生。北京,100081。
【中圖分類號】C958?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4-454X(2020)01-0156-008
一、問題的緣起
排瑤是我國眾多瑤族支系中的一個支系,其主要分布在廣東省連南瑤族自治縣。作為瑤族的一個支系,排瑤和其它瑤族支系在社會文化上既有相似性也存在一定的差異。依山建寨形成規(guī)模較大、人口稠密的定居性村落以及組織完備、功能完善的瑤老制是排瑤最為顯著的社會文化特征。
現有關于排瑤瑤老制的研究存在兩種明顯的取向。其一是側重對瑤老制的性質、結構及功能的研究。鄭立行將1949年之前排瑤的瑤老制看作是氏族社會的遺跡,[1]李筱文[2]158-169和許文清[3]122-133將排瑤的瑤老制看作是一種政治組織并強調其政治功能,而楊鶴書則對瑤老制的結構及職能進行了研究[3]144-154。與第一種研究取向不同,第二種研究取向以瑤老制與國家兩者間的關系為研究視角進行分析。李筱文分析了清王朝推行的瑤長制對傳統(tǒng)瑤老制的影響;[2]158-16李琴[4]、趙興鵬[5]等人討論了國家治理中瑤老制與鄉(xiāng)村基層政權的作用。上述兩種研究取向均有各自的缺陷,第一種研究取向對從文化的視角探討瑤老制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而第二種研究取向對瑤老制歷時性的分析不足。另一方面,1949以后排瑤瑤老制經歷了怎樣的變化?在當下的排瑤社會還發(fā)揮著什么作用?針對上述問題,現有的研究還比較少。本文根據相關文獻資料并結合田野調查,對排瑤瑤老制的形成、演變歷程及其在當下排瑤社會中的作用進行探討以期豐富相關研究。
二、瑤老制形成的經濟、社會基礎
作為排瑤社會顯著文化特征的瑤老制是在排瑤發(fā)展過程中形成的?,幚现频男纬捎幸欢ǖ慕洕蜕鐣A。定居農業(yè)的形成是瑤老制形成的經濟基礎,而房族組織是瑤老制形成的社會基礎。
(一)定居農業(yè)的發(fā)展
排瑤是歷史上不同的人群在不同時期從不同地區(qū)遷居到一處,經過長期融合而形成的民族共同體。早在隋唐時期,今天的連南縣境內已有排瑤先祖活動。兩宋時期,新的遷入者進一步壯大了這一族群,進而形成了新的族群文化。練銘志、馬建釗等人通過查閱歷史文獻資料并參照考古實物和民間族譜,認為排瑤最初可能出現在北宋中葉稍后這一時期,其標志是定居與水稻種植業(yè)的形成和發(fā)展。[6]101排瑤先民從周邊漢區(qū)習得稻作農業(yè)技術,為其實現定居并形成較大聚落奠定了經濟基礎。竹村卓二教授認為:灌溉梯田具有兩個作用,就是使得局部地區(qū)人口的集中和相對長期的定居成為可能。[7]22稻作梯田農業(yè)的發(fā)展和大規(guī)模聚落的形成標志著作為族群的排瑤開始形成。至明代,排瑤經過發(fā)展最終形成了“八排二十四沖”的分布格局,因此排瑤也被稱為“八排瑤”。八排意為8個較大的村寨,這8個大村寨分別是:南崗排、油嶺排、橫坑排、大掌排、軍寮排、馬箭排、火燒排和里八洞排。排也稱瑤排,是由若干個姓氏聚居形成的自然村落。不同血緣群體的人共居一處,如何協調處理彼此之間的關系需要一套相應的制度。在排瑤社會,這套制度就是瑤老制。
(二)排瑤的社會組織結構模式
在血緣關系和地緣關系基礎上形成的社會組織是鄉(xiāng)村社會中普遍的社會組織,社會秩序的建立往往以血緣組織為基礎,排瑤的瑤老制也建立在血緣組織基礎之上。
排瑤社會組織的基礎是一夫一妻的父權制核心家庭,其家庭成員往往只包括一對夫婦及其未成年的子女。子女通常在婚后的一年與父母分居成立新的家庭獨立生活,新家庭獨自參與排內的公共活動。在家庭內部,男性在家庭事務上擁有主導權。作為父系繼嗣群體的房族組織,是排瑤社會除家庭之外最重要的社會組織。房族組織在排瑤社會中被稱為“ron pu(溫補)”。[6]312排瑤的房族組織是出自同一祖先的若干代子孫的集合,根據祖先的遠近,房族又可分為不同的層次。最高層次的可以擴大到姓,而最低層次的房可以是幾個核心家庭的集合。排瑤社會中的房族組織是一個不斷變動的實體,具有很強的層次性。若干房族構成一個姓,若干姓共居一處又形成一個排。謝劍教授認為排瑤的這種社會分支結構的基本特點是“巢居”現象,即小單位“巢居”于大單位。[8]167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李智文通過對排瑤社會組織的研究認為,房既是政治組織也是社會組織,排瑤的頭目公、瑤長及瑤練的選舉都以“房”這一組織為基礎。他認為排瑤中的房組織是研究瑤族政治和社會組織的關鍵。同一房的成員間有諸多權利和義務關系,作為瑤老制主要成員的頭目公也從房這一組織中誕生。[9]366可見,房族組織是瑤老制產生的基礎。
作為八排瑤中規(guī)模最大,人口密度最高的南崗排集中體現了排瑤社會結構的特點。在1949年之前,南崗排有唐、鄧、盤、房4大姓氏。村民聚族而居,每姓、每房都有自己相應的居住區(qū)域。從而形成血緣和地緣緊密結合的居住格局。南崗排內部有3條較大的主干道,將整個村寨分為3大片區(qū)。當地人稱這些主干道為“龍”,3條“龍”將排內部的4大姓分成3個片區(qū),每個“龍”代表著一個片區(qū)。鄧姓和大唐(南崗排唐姓兩個分支中較大的一個分支)因人口較多各占居一“龍”,房姓和盤姓因人數較少和“小唐”(南崗排唐姓兩個分支中較小的一個分支)共占一“龍”。在南崗排的3條“龍”中,鄧姓和大唐所占的“龍”既是血緣組織也是地緣組織,盤姓、房姓和小唐所占的一“龍”只是地緣組織。血緣和地緣的緊密結合為瑤老制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在無國家的氏族社會,親屬關系的政治作用往往比較強。鄭立行通過對1949年前后排瑤社會的研究,從其經濟、政治、社會以及風俗習慣等多個方面還保留著較濃的氏族社會遺跡,認為排瑤社會是由氏族社會發(fā)展演變而來。[1]17血緣和地緣的結合不僅影響著村落的結構和布局也是社會秩序建立的基礎。
三、瑤老制的運行及其功能
排瑤社會有尊老的傳統(tǒng),因老人在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富有經驗,排內的大小事務往往都由男性老人協商決定。所謂瑤老制,就是民眾民主推舉若干老人作為負責排上對內對外一切事務,以維持社會秩序的頭人。[3]134瑤老制的運行有其自身的規(guī)律,這主要體現在瑤老制成員的產生上。
(一)瑤老制的運行
1949年之前,瑤老制是維持南崗排內社會秩序的政治社會組織?,幚现频闹饕蓡T包括:天長公、頭目公、放水公、掌廟公、燒香公、管事頭及排內各房族瑤老。作為瑤老制主要成員的天長公是一排內的最高領導人,他對內主要處理排內糾紛事務,對外負責協調處理與其它排以及官府之間的關系。天長公由3個“龍”組織中每個“龍”中年齡最大的男性老人每年輪流擔任。除了天長公,頭目公也是瑤老制的主要成員之一。頭目公作為每個“龍”的首領,主要協助天長公處理事務并負責各自所在“龍”的生產、生活事務。頭目公兩年一任,每年有新舊頭目公各一人?,幚现频姆潘?、掌廟公、燒香公以及管事頭等其它成員均是負責處理排內公共事務,服務村民的成年男性。排瑤居于群山之中,因所生活地區(qū)地表水不易存儲所以飲水比較困難。為加強對水資源的管理和分配,每排都有專門的人管理用水,這類人就是放水公。放水公負責管理維護排內的灌溉和飲用水渠和管道。掌廟公負責維護排內的廟,燒香公負責給排內的廟燒香;管事頭負責發(fā)生械斗時沖鋒陷陣。此外,各房族的瑤老也負責處理本房族內的公共事務。各房族內的老人如果能力強且有經驗往往會被推舉為頭目公或天長公?,幚系闹饕蓡T均不脫離日常的農業(yè)生產,他們更多地是有威望受到大家的認可并為公眾服務。作為報酬,瑤老制的主要成員每年可從排內每家每戶中收取一定數量的米作為酬勞?,幚现频某蓡T除掌廟公、燒香公是終身任職的之外,排內每一個成員都有機會成為瑤老制中的一員。前提是其要有一定的能力,得到大家的認可,為公眾服務。從瑤老制主要成員的產生及運行情況來看,瑤老制是建立在血緣組織基礎上但又超越了血緣組織的一種制度。
(二)瑤老制的功能
瑤老制擁有政治、社會和宗教等多種功能?,幚现频倪@些功能可從其主要成員的職能中體現出來。天長公主要負責排內的矛盾糾紛和“習慣法”的執(zhí)行等政治性、司法性的事務,頭目公除協助天長公處理政治性、司法性事務外主要負責安排一“龍”之內的生產、生活性事務,放水公負責與農事生產密切相關的水資源管理事務,掌廟公和燒香公專門負責宗教性事務。在排瑤社會,先生公1被視為有知識有文化,能和神靈溝通的人而被大家所尊重。先生公作為宗教領袖因擁有宗教知識而代表著宗教權威。在瑤民的日常生活及重大公共性活動中均需舉行各種宗教儀式,這些儀式活動都由先生公主持。通常先生公要到足夠大的年齡才能被認可,在排瑤社會年長的男性成員中很多都擁有宗教知識,很多天長公、頭目公及各房瑤老也是先生公。謝劍曾指出,連南排瑤的宗教體系屬于高度普化或混合信仰,它滲透在個人生活中的每一面,包括其政治制度。[8]77在排瑤社會,宗教與政治是緊密相連的,宗教權威往往也是政治權威。從這一層面來看,瑤老制之所以能維持排瑤的社會秩序不僅僅憑借的是政治權威,還憑借宗教權威。
血緣組織是農業(yè)社會的一種普遍的社會組織形式,這種血緣組織在不同的社會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在排瑤社會中則表現為“房”這一組織。與漢人社會中的宗族組織的功能相似,在排瑤社會中“房”具有多種功能。通常情況下,某一房擁有一定數量的“太公田”和“太公山”,其使用和產出都由房內成員共同協商決定。在社會生活中,房族內部成員相互協作,彼此都有一定的責任和義務。而以房族為單位的祭祖、耍歌堂等宗教活動更是強化了房族成員的認同感。瑤老制的政治、社會、宗教功能也是基于“房”這種血緣組織之上。
四、清末、民國時期排瑤社會中的二重政治結構
排瑤的祖先在歷史上長期游離于封建王朝的統(tǒng)治范圍之外。排瑤先民定居粵北后,由于封建統(tǒng)治者的壓迫、剝削政策長期與封建王朝處于敵對狀態(tài)。將其納入王朝的勢力范圍,解決瑤民起義問題是歷代封建統(tǒng)治者的目標。最終,清王朝通過在瑤區(qū)扶持代理人的方式將自己的勢力滲入到瑤區(qū)。在這種情況下,粵北瑤區(qū)社會在政治結構上表現出典型的雙重性。
(一)清末粵北瑤區(qū)二重政治結構的形成
歷史上封建統(tǒng)治者對粵北的瑤區(qū)實行歧視和壓迫的政策,明清兩代排瑤先民多次起義。封建統(tǒng)治者對排瑤采取剿撫并施的策略。明朝末年中央王朝的勢力已滲入到部分粵北瑤區(qū),明王朝對部分排瑤聚居區(qū)的瑤民進行編戶,并開始征收賦稅。[10]64—65到了清代,封建統(tǒng)治者對這一地區(qū)的控制進一步增強。清王朝先后在康熙和雍正年間設立了專門管理瑤區(qū)事務的機構理瑤同知和廣東理瑤軍民直隸同知,到嘉慶年間這一機構進一步發(fā)展為綏瑤直隸廳。[11]專門處理瑤務機構的設立雖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封建王朝仍未實現對瑤區(qū)的有效治理。道光十二年(1832年),時任兩廣總督的禧恩在汲取過去治瑤經驗的基礎上向道光帝奏呈 《剿瑤善后章程》,提出在瑤民中尋找代理人“瑤長練”,并得到道光帝的同意。[12]43瑤長練,是瑤長、瑤練的簡稱,清朝設置的瑤長、瑤練主要是每排中有能力、有威望的瑤老?,庨L、瑤練領取官府俸祿,成為官府與瑤排間的溝通人?,庨L、瑤練均由官府任命可終身世襲。自此以后,封建王朝在排瑤社會內部有了自己的代理人,進一步實現了對排瑤的管控。
自清代道光年間以后,隨著清王朝對粵北瑤區(qū)控制力的增強,排瑤內部出現了瑤老制與瑤長制并存的政治結構。但兩者的職責各有側重,瑤老們主要負責處理瑤排內的事務,而瑤長和瑤練主要負責瑤排與官府的溝通。瑤長和瑤練在排內事務上的影響力非常有限,瑤民并不認為兩者享有特權,而是將其視為一般的瑤老。作為一種內生性的政治制度瑤老制在瑤長制出現后,在排瑤內部仍發(fā)揮著重要作用,瑤老們仍是處理排內糾紛,維持排內正常秩序的重要角色?,庨L、瑤練更多地負責官府與排內的溝通事務及維持瑤、漢之間關系的穩(wěn)定,如征收賦稅、管理民戶?,庨L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瑤老的權力,取代了瑤老制的部分政治職能。清王朝雖然通過設立瑤長、瑤練擁有了對排瑤社會的直接影響力,但并未消除傳統(tǒng)瑤老制,因此官府也是通過瑤老制來實現對瑤排的間接統(tǒng)治。有學者將瑤族社會出現的這種國家政治體系與瑤族傳統(tǒng)社會組織政治體系并存的政治結構稱為“二重結構”。[13]513
近現代以來在瑤區(qū)國家與地方兩種政治體系并存的局面,是國家力量逐步深入瑤區(qū)社會的必經階段。清朝將勢力深入瑤區(qū)除了解決瑤民反抗朝廷的問題外,更重要的在于將瑤區(qū)納入到王朝體系中。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清王朝設置了專門處理瑤務的機構并向瑤民征收賦稅。清代乾隆年間的《連州志》記載其所屬的油嶺排、南崗排、橫坑排等排瑤民有稅田1497.969畝,征米34.6205石,征銀22.4083兩,閏年加征銀1.5557兩;夏稅地4.008畝,征米00.426石,銀2.98兩,閏年加征銀0.11兩。[14]337-339另據清代道光年間《連山綏瑤廳志》記載連山所屬的瑤民有稅田3695.11098畝,夏稅地111.62235畝,共征米27.802石,丁地銀194.756兩,耗銀32.893764兩。[14]34-37而清代道光后清王朝在瑤區(qū)推行瑤長制更是強化了對瑤區(qū)的控制?,庨L制在前期所依附于瑤老制,但隨著官府對瑤區(qū)影響力的增強,原有的瑤老制逐漸褪去了民主色彩。以南崗排為例,南崗排的瑤長、瑤練因為自己能和官府打交道逐漸在排內有了權威,并憑借自己的權威獲取經濟利益,一些瑤長、瑤練在辦事時向瑤民索取酬金。[14]67
(二)民國粵北瑤區(qū)二重政治結構的延續(xù)
民國時期國民政府對粵北瑤區(qū)的治理借鑒了清朝的措施,清末粵北瑤區(qū)的二重政治結構得以延續(xù)。民國時期,國民政府成立了專門處理瑤族事務的機構。1928年國民政府設連陽化徭局,1946年撤連陽化徭局,置連南縣,下設三個區(qū),區(qū)下設鄉(xiāng)、保(村)。[13]514國民政府在粵北瑤區(qū)推行保甲制,使國家在瑤區(qū)的行政體制由瑤長瑤練制變?yōu)楸<字?。國民政府在瑤區(qū)的這套國家政治體系與排瑤傳統(tǒng)的瑤老制也是一種二重政治結構。
不難看出,清朝末年和民國時期南崗排的二重政治結構兩者在本質上并沒有什么變化。只是在一些國家政治體系的名稱上出現了變化,如“三江辦事處”變成了“三江區(qū)”“瑤長”變成了“鄉(xiāng)長”。而排瑤內部的政治體系則沒有變化,仍是瑤老制且其組成成員也沒有變化。從清末到民國,中央對粵北瑤區(qū)的控制相較于前代有了明顯增強。但作為排瑤內生制度的瑤老制并未消失,而是與主流政治體系并存,形成了主流政治體系與瑤老制并存的格局。這種格局的存在有著深刻的社會歷史原因。首先,無論是清王朝還是國民政府的政治體系,其代表的是主流社會統(tǒng)治者的利益,這不能真正反映排瑤的社會現實更不能代表瑤區(qū)人民的利益。統(tǒng)治者建立瑤長制更多的是希望維持穩(wěn)定的瑤漢關系,避免瑤民反抗。其次,無論是清王朝還是國民政府其在一定程度上維持瑤老制,對主流社會的影響十分有限。清王朝和國民政府利用瑤老制,尤其是利用瑤老們的地位和影響,反倒可以實現“以瑤治瑤”的目的。最后,作為一種在血緣組織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內生性的政治制度,瑤老制有其深刻的社會文化基礎,清王朝和國民政府都無法消除其影響力。
五、1949年后排瑤社會二重政治結構的解體
1949后排瑤社會的各個方面劇烈變化,瑤老制更是受到來自國家力量的沖擊。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為了鞏固新生的人民政權,實現瑤區(qū)社會的穩(wěn)定。政府對排瑤內部包括瑤長、瑤練及上層老人在內的上層人物采取積極爭取、安撫的政策。在這一時期,政府聘請瑤區(qū)一些有威望的上層瑤老參與地方政權建設,擔任參事、縣長以及法院院長等職。如南崗排最后一代瑤長鄧賣尾八公因深受群眾信任被政府聘為縣人民法院副院長。[15]68這些瑤老在各自的崗位上發(fā)揮了應有的作用,對當時瑤區(qū)社會的穩(wěn)定做出了積極貢獻。
隨著國家影響力在排瑤社會的進一步深入,傳統(tǒng)的瑤老制也發(fā)生了巨大改變。首先,各級人民政府和黨組織幾乎完全取代了原有瑤老制的政治和司法職能,排內的各種大小事務均需村委會和黨支部處理。其次,作為房族組織共有財產的“太公林”和“太公田”在1949年后的土地改革中被分給個人。再次,生產隊的建制打破了排內的房族組織,使排內的組織關系更趨復雜。最后,排瑤傳統(tǒng)的民間信仰受到打擊。瑤經被政府收繳、銷毀;先生公的各種宗教活動被嚴格禁止;各級政府和黨組織積極向瑤族同胞宣傳無神論。各級人民政權和黨組織在排瑤社會中的建立,使國家力量直接作用于排瑤的基層社會。傳統(tǒng)的瑤老制被深入到基層的國家力量所擠壓,作為瑤老制主要成員的天長公、頭目公等被村委干部所取代,瑤老制的政治職能被國家基層政權取代。這完全改變了建國前在排瑤社會中長期存在的二重政治結構。解放后,以南崗村為例其傳統(tǒng)的二重政治結構轉變?yōu)閱我坏恼谓Y構。如下圖所示:
建國后,排瑤社會中的瑤老制有著明顯的去政治化趨勢?,幚现浦械默幚蟼円咽テ湓诖迓湔位顒又械闹黧w地位,村落的政治主體變?yōu)榇逦瘯,幚弦巡辉偈蔷S持排瑤社會秩序的主要力量。
六、瑤老影響力的文化取向
目前,南崗村的瑤老制主要保留在房族組織中,其功能主要表現在文化和社會兩個方面。
(一)民事調解中的瑤老
排瑤社會有尊老的傳統(tǒng),老人總是受到人們的尊重。南崗村每個房族的公共事務,如以房族為單位的集體祭祖活動,耍歌堂,房族內的其它公共事務以及矛盾糾紛等事務都由房族內的老人商議決定。筆者所調查的南崗村唐姓下的某一房族,該房族有30多戶。按年齡的大小和輩份的高低房族內設有3名長老,房族內的各項公共事務都需3名長老共同商量決定。房族成員因分家或田地糾紛出現矛盾時,都會首先請求長老進行調解,長老們無法調解后再尋求村委會解決。傳統(tǒng)排瑤社會中村民遇有矛盾糾紛時,首先還是在房族內部尋求解決,如若解決不了再尋求天長公及全排瑤老進行調解。現在,村民間發(fā)生矛盾糾紛依舊還是首先按照傳統(tǒng)的方式請房內長老進行調解,調解不成功再尋求村委會的調解。房族內的長老往往按照傳統(tǒng)的習慣法進行民事調解,而刑事案件則由政府、法院負責。
(二)民俗活動中的瑤老
在南崗排每個房族都有若干名先生公,這些先生公中的年長者帶領其它先生公負責整個房族內的各種宗教活動,為房族內的所有成員服務。需要先生公參與的活動包括:耍歌堂、拜山祭祖、各種驅鬼儀式以及個人的出生、滿月、百日、結婚和葬禮等人生儀式。排瑤的人生儀式中體現著濃厚的宗教色彩。排瑤的宗教是一種生活方式,宗教滲透在村民的日常生活中。[16]5按照當地的習俗,這些活動必須要有先生公主持。目前,傳統(tǒng)的民間宗教在排瑤社會中仍大量保留。因此,在南崗排先生公的數量仍比較多。在當地人看來每個房族必須要有2到3名先生公,以方便為房族成員服務。先生公作為排瑤社會中傳統(tǒng)的宗教領袖,主要負責宗教事務。在排瑤社會每年春節(jié)過后,以房族為單位都會進行持續(xù)一周時間左右的集體拜山祭祖活動。每年正月初四,房族內最年長的先生公和老人會召集房族成員共聚一處選定當年拜山掃墓的日期和具體安排??梢姡鳛楝幚现浦兄饕蓡T之一的先生公在當下仍然存在,并在民俗這類事務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管事頭是傳統(tǒng)瑤老制眾多成員中的臨時性成員,多由年輕人擔任。傳統(tǒng)上,管事頭主要在一姓或一房遇有械斗或戰(zhàn)爭等公共事務時被族人選出產生,平時并不存在。1949年以后,排瑤社會內部的械斗已很少出現。因此,管事頭的職能也發(fā)生了很大改變。村落和房族內的公共事務如喪事、拜山掃墓仍有管事頭活動的身影。以筆者在南崗村的調研為例,該村共有京口、大食、兀和火生4個宗族,火生宗族因為人數較多,下面又分為3個房族?;鹕谧逑旅娴?個房族,每個房族每年都會選出新舊2名管事頭負責拜山、喪事等房族內的公共事務。每年拜山所需的豬肉、鞭炮、豆腐等公共物品的花銷由房族成員平攤,費用由管事頭負責收齊,拜山所需的公共物品也由管事頭負責購買、保管。拜山的當天,管事頭要將這些公共物品運到墓地,并在拜山時將所買食材煮成飯菜給大家食用。此外,當年的管事頭還負責房族中全年所有葬禮中的晚飯。通常一房族內有新舊兩名管事頭,每年房族內的公共事務主要由舊管事頭負責新管事頭協助舊管事頭。管事頭每年輪換一次,每年最后一次集體拜山時,舊管事頭邀新管事頭來家中吃飯喝酒,算是完成管事頭的交接工作。房族內的所有已婚成年男性都有機會擔任管事頭。
(三)放水公的轉型
放水公是傳統(tǒng)瑤老制的主要成員之一,如今在南崗村仍存在并保持著相當濃厚的傳統(tǒng)。目前,南崗村的每個自然村都會有一到兩名放水公,放水公負責維護全村村民飲用水的水管。放水公會定期檢查全村的水管,并對損壞的水管進行維修以保障全村村民的正常用水。放水公也會獲得相應的酬勞,每年年底放水公按每人每年3元錢的標準到每家收取費用。在筆者所調研的自然村,村子的放水公是一位62歲的老人。老人已經當了8年放水公,每年他通常會花2個月左右的時間來維護全村的水管,這樣一年能收2200多塊錢,因為他已經不能外出打工而常年待在村里,所以就做起了放水公。老人說當放水公是他自愿的,想當就告訴村里人,把水管維護好。年底挨家挨戶收費時,村民也就認可你是放水公了。出現因水管損壞而引起的用水問題時,村民就會找放水公。放水公并不受村委會管理,村委會對村民這種自我管理的方式也不進行干預。在南崗村放水公的職責沒變,與傳統(tǒng)放水公的職責一樣主要負責解決村民的用水問題。在過去除了有負責管食用水的放水公外還有管水田灌溉用水的放水公,而現在因村中土地大量拋荒只保留了食用水放水公。
拜山祭祖、喪事以及對水資源的管理和使用都是村落的公共事務。在這些村落公共事務中,傳統(tǒng)的瑤老制仍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梢姡迕袢詢A向于選擇沿用傳統(tǒng)的方式來解決村落的公共事務。
當下南崗村瑤老制的產生及保留主要在房族組織內部。房族內的瑤老在調解房族內部成員之間矛盾,維持房族成員團結,服務房族成員等方面仍起到一定的作用。在南崗村瑤老制在宗教儀式、人生儀式、以及各種傳統(tǒng)公共活動中仍發(fā)揮著重要作用。瑤老制在當下排瑤社會中更多的是發(fā)揮民間信仰和公共文化的功能,瑤老在排瑤社會中發(fā)揮的影響也是基于文化的邏輯。
結 語
從瑤老制的演變歷程來看,瑤老制的政治功能在不斷衰減,但其社會和文化功能仍在延續(xù)。1949年以后排瑤社會中的瑤老制在性質上已發(fā)生轉變。盡管房族組織中的瑤老在村委會競選中仍有一定的影響,但其影響力已經受到國家權力和法律的嚴格控制,瑤老的政治性權威已失去合法性?,幚现频墓δ芑蛴绊懼饕巧鐣矫婧臀幕矫娴模鋵ε努幧鐣畏矫娴挠绊懼饕ㄟ^社會文化機制而間接實現。如瑤老通過其個人的社會關系網絡和影響力影響村委會的選舉和村級政策的執(zhí)行,從而間接地作用于鄉(xiāng)村政治。
就性質而言,1949年以后的瑤老制是社會與文化性的,而非政治性的?,幚现浦兄饕撠熖幚砼艃日?、司法方面事務的天長公和頭目公已不存在,而負責村落和房族內部公共性事務的放水公和管事頭保留下來。原有負責一排宗教事務的先生公也得以保留下來,只是先生公從整個排的范圍縮小至房族范圍。放水公所從事的活動是社會性的,管事頭和先生公所從事的活動主要是宗教儀式以及各種人生儀式等民俗活動,這些活動從性質上來說是文化性的。房族內的瑤老這一群體在解放后一直延續(xù)至今,他們中的相當一部分就是先生公。房族內的瑤老主要參與房族內部的婚喪嫁娶、祭祀等民俗性活動。房族內的瑤老雖然仍在本房族內的矛盾糾紛活動中有一定影響力,但僅停留在民事調解層面,從本質上來說這類房族內部的矛盾糾紛活動仍是社會性的??梢姡瑐鹘y(tǒng)的瑤老制對當下排瑤社會的影響具有強烈的文化取向。
參考文獻:
[1] 鄭立行.粵北瑤族的氏族社會遺跡[J].史學月刊,1957(6).
[2] 廣東省民族研究學會,廣東省民族研究所.廣東民族研究論叢:第一輯[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86.
[3] 馬建釗,麻國慶,李筱文.排瑤研究論文選集[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13.
[4] 趙興鵬.試論瑤老制及其在新時期的功能構建[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6(2).
[5] 李琴.瑤長制與瑤族鄉(xiāng)村治理——以平地瑤為例[J].貴州民族研究,2007(1).
[6] 練銘志,馬建釗,李筱文.排瑤歷史文化[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2.
[7] [日]竹村卓二.瑤族的歷史與文化——華南、東南亞山地民族的社會人類學研究[M].金少萍,朱桂昌,譯.北京: 民族出版社,2003.
[8] 謝劍.連南瑤族的社會組織[M].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93.
[9] 廣東省民族研究學會,廣東省民族研究所.廣東民族研究論叢:第八輯[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5.
[10] 〔清〕李來章.連陽八排風土記[M].黃志輝,校注.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1990.
[11] 李雙.瑤漢分治:清代粵北民族政策[J].廣西民族研究,2017(6).
[12] 廖炯然.傜民概況[M].北京:中華書局,1948.
[13] 奉恒高.瑤族通史:中卷[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
[14] 中國方志叢書·華南地方[M].臺北:成文出版社,1974.
[15] 民族問題五種叢書廣東省編輯組.連南瑤族自治縣瑤族社會調查[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87.
[16] 夏志前.作為生活方式的宗教——以瑤族宗教研究問題為中心[J].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5(5).
THE CULTURAL ORIENTATION OF THE TRANSITIONING “YAOLAO” SYSTEM AND ITS IMPACTS
——A Case Study of Nangang Village
Sun Ronglu
Abstract: As a spontaneously formed political system and organizational pattern in the Paiyao (a branch of Yao People) society, the “Yaolao”(old men who are selected as the heads of Yao community)system has various functions such as autonomy, solidarity, and religion; and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system to maintain the working of the traditional Paiyao society. With the influences of the state forces on the Paiyao society in modern times, the “Yaolao” system once was also under attack. However, as an endogenous political system, it also adjusts to external changes. This paper, through researching on the changes of the “Yaolao” system in a Yao village, finds that the “Yaolao” system has not disappeared; rather, it makes certain social and cultural transformations; and cultural orientation is the influencing mechanism.
Keywords:the “Yaolao” system; Paiyao; cultural orientation
〔責任編輯:羅柳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