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作物區(qū)>油料作物區(qū)>水果區(qū),砷(As)、鉻(Cr)和鉛(Pb)是各分區(qū)非致癌風險中較大的3個貢獻因子,其中As、Cd也是各分區(qū)致癌風險中最"/>
曹冉 孜比布拉·司馬義 楊勝天 張兆永 斯琴
摘要:為了探究烏魯木齊市典型蔬菜基地表層土壤重金屬對人的健康風險,采集140份土壤樣品進行重金屬分析,結合實測土壤重金屬數據和美國環(huán)境保護署(US EPA)推薦的健康風險評價模型,評價成人和兒童的健康風險。結果表明,重金屬對兒童的HI(總非致癌風險)和TCR(總致癌風險)大于成人,各分區(qū)表現為糧食作物區(qū)>蔬菜作物區(qū)>油料作物區(qū)>水果區(qū),砷(As)、鉻(Cr)和鉛(Pb)是各分區(qū)非致癌風險中較大的3個貢獻因子,其中As、Cd也是各分區(qū)致癌風險中最主要的貢獻因子。非致癌風險評價結果表明,重金屬不會對成人健康造成危害,但可能對兒童健康造成危害。評價結果還表明,致癌風險處于人體可耐受的范圍,As是最主要的致癌因子,鎳(Ni)、Cr無致癌風險。用污染負荷指數(PLI)評價該區(qū)域污染程度的結果表明,該區(qū)域的整體污染程度比較小。
關鍵詞:土壤;重金屬;EPA;健康風險評估;GPS;污染負荷指數(PLI);烏魯木齊
中圖分類號: X825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20)04-0246-08
收稿日期:2019-01-22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新疆聯合基金(編號:U160324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編號:41661036);新疆地方公派出國留學成組配套項目(編號:117/40299006)。
作者簡介:曹?冉(1993—),女,黑龍江牡丹江人,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環(huán)境地球化學研究。E-mail:gwhmdzy@163.com。
通信作者:孜比布拉·司馬義,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城市發(fā)展與城市生態(tài)環(huán)境。E-mail:zibibulla3283@sina.cn。
土壤重金屬污染已經成為我國最突出的環(huán)境問題之一。蔬菜基地土壤重金屬的累積會影響農產品質量[1],且可以經過手-口攝入、呼吸和皮膚接觸等途徑進入人體,影響人類健康[2-3]。1986年美國環(huán)境保護署(US EPA)頒布了一系列有關健康風險評價的技術性文件、準則或指南,這一科學體系被世界多國和組織廣泛采用[4-5]。目前,通過采用US EPA健康風險評價模型揭示重金屬等污染物對人體的健康風險狀況的研究已在土壤、大氣降塵中廣泛開展[6]。在對土壤重金屬引起的健康風險進行評估時,手-口攝入在很多情況下被認為是主要的暴露途徑[7]。地統計分析(Kriging插值)被廣泛應用于分析土壤、大氣降塵和沉積物中重金屬的空間分布特征、環(huán)境風險等[8]。隨著公眾對健康風險意識的加強,蔬菜基地中重金屬產生的健康風險成為國內外研究的熱點[9]。已有關于烏魯木齊蔬菜基地土壤重金屬方面的大量研究,研究者已經針對土壤鎳[10]、土壤鉛[11]、土壤鋅[12-13]的重金屬含量、污染評價及空間分布等進行了研究。干旱區(qū)土壤環(huán)境更加脆弱,土壤更新周期長,易造成持續(xù)危害[14-15]。目前,專門針對干旱區(qū)綠洲烏魯木齊蔬菜基地重金屬的健康風險評估的研究仍較少。
新疆烏魯木齊市在我國“一帶一路”重大倡議中占據重要地位,其北郊主要是蔬菜產區(qū),是烏魯木齊主要的蔬菜基地,因此準確地評估該區(qū)域蔬菜基地土壤重金屬的健康風險狀況,對于無公害農業(yè)發(fā)展、城市人群健康保護以及地區(qū)農業(yè)發(fā)展都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通過選取烏魯木齊北郊蔬菜基地的土壤樣品,采用US EPA推薦的健康風險評價模型,對土壤中重金屬銅(Cu)、鋅(Zn)、鎳(Ni)、鉻(Cr)、鉛(Pb)、鎘(Cd)、汞(Hg)、砷(As)經手-口攝入、呼吸攝入及皮膚接觸3種暴露途徑的健康風險進行評估,結合GIS(地理信息系統)地統計分析,以期揭示土壤中重金屬對人的非致癌風險和致癌風險,旨在為干旱區(qū)脆弱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健康發(fā)展及人類健康等提供科學依據和參考。
1?材料與方法
1.1?研究區(qū)概況
烏魯木齊市地處亞歐大陸腹地[16],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全年日照時數為2 400~3 000 h,年最高氣溫≥38 ℃,最低氣溫≤-20 ℃,年均降水量為260 mm。烏魯木齊具有豐富的光熱資源,其地形、土壤類型適合種植小麥、蔬菜、水稻等農作物,適合種植農作物的土地面積占總面積的4%,烏魯木齊市典型蔬菜基地位于北郊的沖積平原上(圖1),面積約為120 km2,蔬菜種植歷史達30多年,主要為露天蔬菜地[17]。
1.2?數據收集與處理
1.2.1?采樣點的設置和樣品采集?根據《土壤環(huán)境監(jiān)測技術規(guī)范》[18]的相關要求及研究區(qū)的蔬菜基地作物分布、種植區(qū)特點,充分考慮風向、地形等因素,分區(qū)布設140個土壤采集點(采樣點分布見圖1)。采集點四周無高大遮擋物,并避開局部污染源,其中糧食作物區(qū)土壤樣品47個,蔬菜作物區(qū)土壤樣品71個,水果區(qū)土壤樣品7個,油料作物區(qū)土壤樣品15個。
采用網格布設樣點,于2016年9月在烏魯木齊北郊蔬菜基地進行采樣,應用GPS(全球衛(wèi)星定位系統)進行定位;在采樣點用不銹鋼鏟鏟取0~20 cm 的表層土壤,將土壤中的礫石、根系等雜物去除后,混合均勻,采用四分法取1 kg土壤樣品裝入潔凈的聚乙烯自封袋中,貼上標簽編號,運回實驗室進行風干處理。將土壤樣品混勻并用陶瓷研缽研磨后過100目尼龍篩待測,處理過程和重金屬元素的測試、分析均在新疆大學資源與環(huán)境科學學院實驗室進行。
1.2.2?重金屬含量的測定?稱取0.25 g預處理后的土壤樣品于50 mL聚四氟乙烯坩堝中,進行消解處理,待消解液冷卻后定容于50 mL容量瓶中搖勻備測。使用TAS-99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儀),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測定Cu、Zn、Ni、Cr含量,用石墨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測定Pb、Cd含量,用AFS-2100原子熒光分光光度儀測定Hg、As含量。在分析過程中用土壤成分分析標準物質GSS-12作為質量控制樣品,并進行空白試驗、平行雙樣同步測定,質控樣測定值在95%置信水平范圍內。所用試劑均為優(yōu)級純,所用水均為Direct-Q8超純水。
1.2.3?數據分析方法?數據統計及處理使用Excel 2007軟件,健康風險表征的致癌、非致癌風險及重金屬污染空間分布分析采用地統計學ArcGIS 10.2軟件。
1.3?重金屬污染評價
污染負荷指數(PLI)法最早是由Tomlinson等提出的一種重金屬污染評價方法[19-20],現已被廣泛應用于土壤、水體重金屬的污染評價[21]。PLI法能避免污染指數加和關系造成的歪曲評價結果的現象,還可以評價整個區(qū)域的污染狀況。
某一點的PLI計算公式如下:
CFi=CiCi0;(1)
PLI=nCF1×CF2×…×CFn。(2)
式中:CFi為第i種重金屬污染物的污染系數;Ci為第i種重金屬的實測含量;Ci0為第i種重金屬的土壤背景值;PLI為某一點的污染負荷指數;n為評價重金屬元素的數量。
某一區(qū)域的污染負荷指數(PLIzone)計算公式如下:
PLIzone=nPLI1×PLI2×…×PLIn。(3)
式中:PLIzone為區(qū)域污染負荷指數;n為采樣點的數量,個。根據污染負荷指數的大小來劃分污染等級,一共可劃分為4級:PLI≤1為無污染,1
在本研究中,采用普通克里格插值方法分析土壤中重金屬污染的空間分布格局。
1.4?土壤重金屬的健康風險評價
1.4.1?模型與參數的選擇?本研究采用美國環(huán)保署的土壤健康風險評價模型,得到公式(4)~公式(6),參考US EPA的健康風險評估方法,并結合《我國場地環(huán)境評價指南》《中國人群暴露參數手冊》和實際情況,根據前人的研究成果選取模型變量參數[22-29],參數及取值見表1,相關計算公式如下:
ADDing=c×CF×EF×IngR×EDAT×BW;(4)
ADDinh=c×EF×InhR×EDPEF×AT×BW;(5)
ADDdern=c×CF×EF×ED×SA×SL×ABSAT×BW。(6)
式中:ADDing、ADDinh、ADDderm分別為通過手-口攝入途徑、呼吸途徑、皮膚接觸途徑攝入的重金屬日均暴露量,mg/(kg·d);c為實測土壤重金屬含量,mg/kg。
1.4.2?人體的健康風險表征?本研究中的8種重金屬元素Cu、Zn、Ni、Cr、Pb、Cd、Hg和As均具有慢性非致癌健康風險,其中Cr、As、Cd、Ni具有致癌風險。根據本研究中重金屬的暴露途徑,土壤重金屬的非致癌風險熵(HQ)、總非致癌風險指數(HI)和致癌風險指數(TCR)(土壤非致癌、致癌健康風險表征模型)[24-26]等的計算公式如下:
HQij=ADDijRfDij;(7)
HI=∑j=3i=8HQij;(8)
CR=∑j=3i=4ADDij×SFij;(9)
TCR=∑j=3i=4CRij。(10)
公式中各參數的意義見表2。
一般認為,當HI<1或HQ<1時,表示重金屬的健康風險較小,可以忽略;當HI≥1或HQ≥1時,存在非致癌風險,其值越大,表明健康風險越大[22-24]。US EPA和我國的《場地環(huán)境評價導則》[22]均表明,當TCR<10-6時,表明重金屬無致癌風險;當10-6
參考國內外相關研究[29-32]及我國DB11/T 656—2009《場地環(huán)境評價導則》[22],重金屬Cu、Zn、Ni、Cr、Pb、Cd、Hg和As在不同暴露途徑下對人體的健康風險參考劑量RfD[mg/(kg·d)]與As、Cd、Ni、Cr致癌斜率SF見表3。
2?結果與分析
2.1?土壤重金屬特征
根據土壤樣品分析結果進行統計分析。在4種不同的土壤分區(qū)中,As的變異系數均最大,具體排序為水果區(qū)(251%)>油料作物區(qū)(125%)>蔬菜作物區(qū)(103%)>糧食作物區(qū)(99%),Hg的平均變異程度均在100%左右,說明As、Hg受人類活動的影響較大,時空分布非常不均勻;Zn的變異系數均最小,4種分區(qū)均為15%左右。糧食作物區(qū)土壤重金屬的平均變異程度排序為As>Hg>Cd>Pb>Cr>Ni>Cu>Zn,蔬菜作物區(qū)土壤重金屬的平均變異程度排序為As>Hg>Pb>Cd>Cr>Cu>Ni>Zn,水果區(qū)土壤重金屬的平均變異程度排序為As>Hg>Cd>Pb>Cu>Ni>Cr>Zn,油料作物區(qū)土壤重金屬的平均變異程度排序為As>Hg>Cd>Cr>Cu>Pb>Ni>Zn。8種土壤重金屬含量均值中只有As含量低于新疆土壤背景值[33],其他7種重金屬(Cu、Zn、Ni、Cr、Pb、Cd、Hg)含量均值均高于新疆土壤背景值,糧食作物區(qū)這7種重金屬含量均值分別為新疆土壤背景值的1.30、1.37、1.27、1.26、1.18、1.42、4.71倍,蔬菜作物區(qū)這7種重金屬含量均值分別為新疆土壤背景值的1.34、1.41、1.35、1.26、1.13、1.42、5.29倍,水果區(qū)這7種重金屬含量均值分別為新疆土壤背景值的1.21、1.27、1.51、1.19、1.22、1.67、2.35倍,油料作物區(qū)這7種重金屬含量均值分別為新疆土壤背景值的1.21、1.26、1.43、1.18、1.14、1.33、4.71倍。但8種重金屬的含量均值均未高于《土壤環(huán)境質量 農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GB 15618—2018)[34]的限值??梢娧芯繀^(qū)土壤重金屬呈現出不同程度的累積。
采用新疆土壤背景值[33]和《土壤環(huán)境質量 農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GB 15618—2018)[34]評價烏魯木齊北郊農田中8種土壤重金屬的超標狀況。圖2結果表明,烏魯木齊北郊農田土壤4個分區(qū)中除了糧食作物區(qū)As外,其余樣點中8種重金屬的平均值和最大值均未超過土壤環(huán)境質量標準(本文未列出),其中重金屬Cu、Zn、Ni、Cr、Pb、Cd、Hg的平均值超過新疆土壤背景值,但未超過土壤環(huán)境質量標準。糧食作物區(qū)7種重金屬的超標率分別為91%、100%、89%、77%、62%、85%、79%,蔬菜作物區(qū)7種重金屬的超標率分別為92%、99%、90%、77%、66%、89%、89%,水果區(qū)7種重金屬的超標率分別為57%、100%、100%、71%、71%、86%、86%,油料作物區(qū)7種重金屬的超標率分別為73%、100%、100%、67%、73%、80%、93%。
2.2?污染評價
根據PLI法的評價結果可得該區(qū)域土壤重金屬的污染程度,采用PLI法評價可知,140個樣點中有62個處于無污染狀態(tài),所占比例為44.29%;有77個樣點受到輕度污染,占總樣點數的55%;只有1個樣點受到中度污染,占總樣點數的0.71%;沒有樣點受到強度污染。綜上所述,受到污染的樣點共有78個,占總樣點數的55.71%。根據污染負荷指數法評價結果進行插值可視化表達,從圖3可以看出,中度污染的主要是1個點源污染,輕度污染區(qū)域集中在研究區(qū)東部,西部區(qū)域污染很少,尚處于清潔狀態(tài)。
根據區(qū)域污染負荷指數公式,計算出該區(qū)域的區(qū)域PLI為1.03,屬于輕度污染狀態(tài),表明該區(qū)域整體污染程度比較小。
2.3?土壤重金屬健康風險評價
2.3.1?土壤重金屬的日平均暴露量?由式(4)~式(6)計算得到烏魯木齊北郊蔬菜基地土壤重金屬在手-口攝入、呼吸攝入、皮扶接觸這3種暴露途徑下的非致癌、致癌風險日平均暴露量。
2.3.2?土壤重金屬的非致癌和致癌健康風險評價?由式(4)、式(5)計算得到烏魯木齊北郊蔬菜基地8種土壤重金屬的成人和兒童經手-口攝入、呼吸攝入和皮膚接觸3種暴露途徑的單項HQ、HI。由式(9)、式(10)計算得到土壤Ni、Cr、Cd、As的單項CR、TCR,4個分區(qū)8種重金屬對成人的HQ、HI均小于1,說明研究區(qū)土壤重金屬對于成人處于安全范圍內,基本不會危害人體健康。糧食作物區(qū)、蔬菜作物區(qū)的重金屬對兒童的HI分別為1.40、1.28,超過1,已超過風險限值,說明糧食作物區(qū)、蔬菜作物區(qū)的土壤重金屬對兒童產生了非致癌健康風險,易對兒童健康造成傷害,需要引起注意并制定一系列人體保護措施。
各分區(qū)土壤Ni、Cr、Cd、As對成人和兒童的TCR,As對成人和兒童的CR,糧食作物區(qū)、水果區(qū)的Cd對于成人和兒童的CR,蔬菜作物區(qū)、油料作物區(qū)的Cd對兒童的CR均不同程度地大于US EPA推薦的土壤治理標準(10-6),雖然均未超過有關專家建議的土壤治理標準(10-6~10-4),但其致癌風險已達到了較高水平,處于人體可耐受的致癌風險范圍(10-6~10-4),應引起重視。研究區(qū)其余致癌重金屬的CR小于10-6,不具有致癌風險。
本研究區(qū)重金屬的非致癌風險、致癌風險均表現為手-口途徑>皮膚途徑>呼吸途徑。對于重金屬元素在3種暴露途徑下的非致癌健康風險指數,As、Cr、Pb位列前3,致癌風險指數CR排序為As>Cd>Cr>Ni。As對成人和兒童的致癌風險約占總致癌風險的90%,是最主要的致癌因子。針對非致癌風險較高的兒童,4個分區(qū)的HI表現為糧食作物區(qū)>蔬菜作物區(qū)>油料作物區(qū)>水果區(qū)>0.5。各分區(qū)土壤As、Cd對兒童的CR、TCR都大于成人,不管是對兒童還是成人,各分區(qū)重金屬TCR都表現為糧食作物區(qū)>蔬菜作物區(qū)>油料作物區(qū)>水果區(qū)。研究區(qū)土壤重金屬僅對成人的HI未超過標準限值,糧食作物區(qū)、蔬菜作物區(qū)對兒童的HI超過標準限值。TCR處于人體可耐受的致癌風險范圍。
非致癌風險HI顯示,成人非致癌風險HI<0.5(圖4-a),說明重金屬的健康風險較小,可以忽略,而兒童非致癌風險(圖4-b)HI在四十戶鄉(xiāng)附近存在高值,超過國家標準限值,可能危害人體健康。研究區(qū)的成人致癌風險(圖4-c)和兒童致癌風險(圖4-d)TCR小于標準限值,處于可耐受的致癌風險范圍。
在兒童和成人非致癌總風險中,每個分區(qū)HQAs、HQCr、HQPb的貢獻率之和均超過90%(圖5)[35-36],可見土壤As、Cr、Pb是各分區(qū)非致癌風險較大的3個貢獻因子。由圖6可見,成人的CRAs、CRCd對TCR的貢獻率為97.2%~98.5%,平均為97.8%;兒童的CRAs和CRCd對TCR的貢獻率為99.6%~99.8%,平均為99.7%,因此可見土壤As、Cd是各分區(qū)致癌風險最主要的貢獻因子。
3?討論
當前,土壤重金屬污染已經成為世界性的嚴重問題,引起了社會和學術界的巨大關注[35],土壤中的重金屬風險評價可為土壤環(huán)境質量評價和管理提供依據。本研究發(fā)現,僅糧食作物區(qū)土壤中As含量最大值超過國家土壤質量標準,而以新疆土壤元素背景值作為參比時,烏魯木齊市北郊農田土壤樣品中的各重金屬含量均值均不同程度地高于新疆土壤背景值,說明研究區(qū)農田土壤重金屬受到人類活動的影響,并呈現出不同程度的累積。手-口途徑攝入是研究區(qū)土壤重金屬暴露的最主要途徑,同時也是影響人類健康風險的主要途徑。
本研究結果表明,研究區(qū)非致癌風險值未超出規(guī)定限值,成人總非致癌風險值也小于1,但兒童總非致癌風險值在部分研究區(qū)大于1,說明研究區(qū)農田土壤重金屬含量基本不會對成人的健康造成危害,但對兒童人體健康可能造成危害。研究區(qū)致癌風險處于人體可耐受的范圍,重金屬Ni、Cr無致癌風險,As是最主要的致癌因子。值得注意的是,研究區(qū)部分地區(qū)的非致癌風險和致癌風險均大于標準限值,可能危害人體健康,甚至可能引起人體不可耐受的致癌風險,需要重視并制定相關對策。
4?結論
研究區(qū)農田土壤中8種重金屬含量均值中只有As含量低于新疆土壤背景值,Cu、Zn、Ni、Cr、Pb、Cd、Hg含量均值均高于新疆土壤背景值,但未高于國家土壤環(huán)境質量標準限值,僅糧食作物區(qū)As含量最大值超過國家土壤環(huán)境質量標準。其中As含量的變異系數最高,在糧食作物區(qū)、蔬菜作物區(qū)、水果區(qū)、油料作物區(qū)分別達到99%、103%、251%、125%。
無論是兒童還是成人,手-口途徑攝入是研究區(qū)土壤重金屬暴露和影響人類健康風險的最主要途徑。重金屬對兒童的HI、TCR大于成人,4個分區(qū)表現為糧食作物區(qū)>蔬菜作物區(qū)>油料作物區(qū)>水果區(qū)。As、Cr、Pb是各分區(qū)非致癌風險較大的3個貢獻因子,As、Cd是各分區(qū)致癌風險最主要的貢獻因子。非致癌風險研究結果表明,研究區(qū)農田土壤重金屬含量基本不會對成人健康造成危害,但可能對兒童身體健康造成危害;研究區(qū)致癌風險處于人體可耐受的范圍,重金屬Ni、Cr無致癌風險,As是最主要的致癌因子。
采用污染PLI法評價可知,140個樣點中有62個處于無污染狀態(tài),所占比例為44.29%;有77個樣點受到輕度污染,占總樣點數的55%;只有1個樣點受到中度污染,占總樣點數的0.71%;沒有樣點受到強度污染。根據區(qū)域PLI公式計算得出,該區(qū)域污染負荷指數為1.03,是輕度污染狀態(tài),可見PLI法評價結果顯示該區(qū)域的整體污染程度比較低。
參考文獻:
[1]劉?強. 吉林省典型城市郊區(qū)菜地重金屬污染與累積效應研究[D]. 長春: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yè)生態(tài)研究所,2014.
[2]陳曉晨,牛?佳,崔巖山. 城市表層土壤中鉛的生物可給性及其對人體的健康風險評價:以首鋼廠區(qū)附近小區(qū)域為例[J]. 環(huán)境科學,2010,31(12)∶3028-3035.
[3]張文強,黃益宗,招禮軍. 底泥重金屬污染及其對水生生態(tài)系統的影響[J]. 現代農業(yè)科學,2009,16(4):155-158.
[4]楊?彥,陸曉松,李定龍. 我國環(huán)境健康風險評價研究進展[J]. 環(huán)境與健康雜志,2014,31(4):357-363.
[5]Risk assessment guidance for superfund volume Ⅰ. Human health evaluation manual (Part A):US EPA/540/1 -89/002[S].
[6]侯德坤. 內蒙古西部地區(qū)持久性有毒物質的分布特征及生態(tài)效應研究[D]. 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2014.
[7]李春芳,曹見飛,呂建樹,等. 不同土地利用類型土壤重金屬生態(tài)風險與人體健康風險[J]. 環(huán)境科學,2018,39(12):5628-5637.
[8]黃?穎. 不同尺度農田土壤重金屬污染源解析研究[D]. 杭州:浙江大學,2018.
[9]徐?笠,陸安祥,田曉琴,等. 典型設施蔬菜基地重金屬的累積特征及風險評估[J]. 中國農業(yè)科學,2017,50(21):4149-4158.
[10]張小禹. 烏魯木齊市蔬菜基地土壤有效態(tài)鎳的空間變異特征[J]. 新疆環(huán)境保護,2012,34(3):41-45.
[11]鄭?江,王?靈. 烏魯木齊市蔬菜基地土壤有效態(tài)鉛的空間變異特征[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1,39(1):104-105.
[12]劉金偉,趙前程,王?靈,等. 烏魯木齊市蔬菜基地土壤有效態(tài)鋅的空間變異特征[J]. 安徽農業(yè)科學,2011,39(26):16048-16049,16052.
[13]王?婧,莫其鋒,儲雙雙,等. 污泥堆肥對園林植物合果芋(Syngonium podophyllum)生長及重金屬吸收累積的影響[J]. 生態(tài)學雜志,2018,37(6):1752-1758.
[14]汪?霞. 干旱區(qū)綠洲農田土壤重金屬污染生態(tài)補償機制研究[D]. 蘭州:蘭州大學,2012.
[15]曾妍妍,周金龍,王松濤,等. 新疆民豐縣中部地區(qū)土壤微量營養(yǎng)元素空間分布特征[J]. 干旱區(qū)資源與環(huán)境,2018,32(7):76-81.
[16]王?濤,孜比布拉·司馬義,美克拉衣·艾克拜爾,等. 烏魯木齊市水資源承載力的動態(tài)分析[J]. 水文,2014,34(6):55-60.
[17]張小禹. 烏魯木齊市蔬菜基地土壤有效態(tài)鎳的空間變異特征[J]. 新疆環(huán)境保護,2012,34(3):41-45.
[18]國家環(huán)境保護總局. 土壤環(huán)境監(jiān)測技術規(guī)范:HJ/T 166—2004[S]. 北京:中國環(huán)境科學出版社,2004.
[19]Tomlinson D L,Wilson J G,Harris C R,et al.Problems in the assessment of heavy-metal levels in estuaries and the formation of a pollution index[J]. Helgolnder Marine Research,1980,33(1/2/3/4):566-575.
[20]李瑩杰,張列宇,吳易雯,等. 江蘇省淺水湖泊表層沉積物重金屬GIS空間分布及生態(tài)風險評價[J]. 環(huán)境科學,2016,37(4):1321-1329.
[21]祝培甜,趙中秋,陳?勇,等. 江蘇省某鎮(zhèn)土壤重金屬污染評價[J]. 環(huán)境工程學報,2017,11(4):2535-2541.
[22]北京市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 場地環(huán)境評價導則:DB11/T 656—2009[S].
[23]北京市環(huán)境保護局. 場地環(huán)境評價導則:京環(huán)發(fā)[2007]8號[S].
[24]US EPA. Supplemental guidance for developing soil screening levels for superfund sites[R]. Washington DC:Office of Emergency and Remedial Response,2002:4-24.
[25]張春榮,吳正龍,姚春卉,等. 青島市區(qū)大氣降塵重金屬對人體健康風險的評價[J]. 環(huán)境科學,2014,35(7):2736-2741.
[26]US EPA. Risk assessment guidance for superfund.Volume1:human health evaluation manual[R]. Washington DC:Office of Emergency and Remedial Response,1989.
[27]環(huán)境保護部. 中國人群暴露參數手冊[M]. 北京:中國環(huán)境出版社,2013.
[28]谷?蕾,仝致琦,宋?博,等. 基于不同通車時間的路旁土壤重金屬健康風險:以連霍高速公路鄭州—商丘段為例[J]. 環(huán)境科學,2012,33(10):3577-3584.
[29]US EPA. Exposure factors handbook:EPA/600/P-95/002[S]. Washington:Office of Emergency and Remedial Pesponse,1997:104-126.
[30]楊?敏,滕?應,任文杰,等. 石門雄黃礦周邊農田土壤重金屬污染及健康風險評估[J]. 土壤,2016,48(6):1172-1178.
[31]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Soil screening guidance:technical background document[M]. Washington DC:Office of Solid Waste and Emergency Response,1996:1-447.
[32]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Supplemental guidance for developing soil screening levels for super fund sites[M]. Washington DC:Office of Solid Waste and Emergency Response,2002:1-106.
[33]中國國家環(huán)境保護局. 中國土壤元素背景值[M]. 北京:中國環(huán)境科學出版社,1990.
[34]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土壤環(huán)境質量 農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GB 15618—2018[S].
[35]李有文,王?晶,巨天珍,等. 白銀市不同功能區(qū)土壤重金屬污染特征及其健康風險評價[J]. 生態(tài)學雜志,2017,36(5):1408-1418.
[36]徐友寧,張江華,柯海玲,等. 某金礦區(qū)農田土壤重金屬污染的人體健康風險[J]. 地質通報,2014,33(8):1239-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