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衛(wèi)平 李同花 任先順 王子浩
摘要:通過設置不同緩釋肥配方的小區(qū)試驗,探討施用緩釋肥料在減少再生稻施肥次數(shù)的應用效果。結果表明,通過施用不同配比及類型的緩控釋肥,與TCK相比,頭季和再生季株高無明顯差異,分蘗數(shù)略有提高,表明減少施肥次數(shù)并未影響水稻的生長。與TCK相比,緩釋肥配方T1、T2、T3、T4處理產量均有一定提高,頭季稻產量分別提高了14.7%、16.7%、23.5%、17.5%,再生季產量分別提高了6.3%、5.8%、7.4%、8.1%,兩季水稻產量增幅在10.8%~16.1%之間,表明緩釋氮和速效氮肥的合理配施可滿足再生稻不同生育期對養(yǎng)分的需求,施用緩控釋肥可減少再生稻施肥次數(shù)。綜合頭季和再生季水稻產量及緩釋肥料成本,優(yōu)選T3配方,即基蘗肥施用脲醛型緩釋氮肥,穗芽肥施用聚氨酯包膜型緩釋氮肥。
關鍵詞:再生稻;緩控釋肥;干物質量;產量
中圖分類號: S511.06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20)04-0084-05
收稿日期:2019-01-17
基金項目: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編號:2018YFD0301302)。
作者簡介:焦衛(wèi)平(1982—),男,山東臨沂人,碩士,中級工程師,主要從事新型肥料及其工藝研究(緩控釋肥料方向)。E-mail:jiaoweiping@sinochem.com。
通信作者:李同花,碩士,主要從事緩控釋肥應用研究。E-mail:lith6677@163.com。
再生稻是在水稻收獲第一季后利用頭季腋芽再次種植收獲的一季水稻[1],具有省種、省工、經濟效益高等特點[2-3]。在種植一季稻熱量有余而種植雙季稻熱量又不足的地區(qū)及雙季稻區(qū)只種一季中稻的稻田發(fā)展再生稻,是提高復種指數(shù)、增加稻田單位面積稻谷產量和經濟收入的有效措施之一[4]。
近年來,我國再生稻種植面積不斷提高,如湖北省是我國再生稻發(fā)展的優(yōu)勢區(qū)域,全省再生稻面積從2013年的2.98萬hm2增至2017年的15.33萬hm2,應用前景非常好[5-7]。
目前,對再生稻的養(yǎng)分需求規(guī)律、施肥時期[8]、氮肥運籌[9-11]等均有較為深入的研究,但是多數(shù)研究忽略了再生稻種植過程中農戶的施肥需求問題。由于再生稻整個秧田生育期時間長達約170 d,農戶一般使用5次肥料,分別為基肥、分蘗肥、穗肥、促芽肥和齊苗肥,在目前農村勞動力短缺、人工機械成本高的情況下,極大地壓縮了再生稻的盈利空間。
本研究通過使用不同類型(聚氨酯包膜、脲甲醛)緩控釋肥料,明確緩控釋肥料對再生稻生長及產量的影響,為減少再生稻全生育期施肥次數(shù)及施肥量,以及為該類肥料大面積應用于再生稻生產提供理論依據(jù)和技術支撐,對實現(xiàn)減肥增效及節(jié)約勞動力的再生稻輕簡化可持續(xù)生產具有重要意義。
1?材料與方法
1.1?供試材料
試驗于2018年在湖北省監(jiān)利縣毛市鎮(zhèn)柘福村再生稻試驗基地進行。供試土壤為水稻土,耕層土壤(0~20 cm)含有機質32.46 g/kg、全氮2.1 g/kg、堿解氮94.08 mg/kg、速效磷15.74 mg/kg、速效鉀203.65 mg/kg,pH值6.3。
供試水稻品種為為當?shù)刂魍破贩N兩優(yōu)6326,采用移栽方式種植。
1.2?試驗設計
本試驗共設6個處理:(1)CK:不施肥;(2)TCK:農戶常規(guī)施肥;(3)T1:基蘗肥脲醛緩釋24-6-12,穗芽肥脲醛型25-5-15,UF-UF;(4)T2:基蘗肥聚氨酯緩釋24-6-12,穗芽肥聚氨酯緩釋25-5-15,P-P;(5)T3:基蘗肥脲醛緩釋24-6-12,穗芽肥聚氨酯緩釋25-5-15,UF-P;(6)T4:基蘗肥聚氨酯緩釋24-6-12,穗芽肥脲醛緩釋25-5-15,P-UF。試驗每處理設3個重復,共計18個小區(qū),小區(qū)面積30 m2,隨機區(qū)組排列。
肥料施用情況如下:在頭季和再生季整個生育時期,TCK處理基肥施用普通復合肥(N-P2O5-K2O=15-15-15)600 kg/hm2,分蘗期追施尿素150 kg/hm2,穗肥施用尿素150 kg/hm2、氯化鉀75 kg/hm2,頭季齊穗后15 d追施尿素150 kg/hm2、氯化鉀75 kg/hm2作促芽肥;T1、T2、T3、T4處理基肥和分蘗肥合二為一、穗肥和促芽肥合二為一。其中T1處理基蘗肥施用脲醛型緩釋肥(N-P2O5-K2O=24-6-12,含10%脲醛)600 kg/hm2,穗芽肥施用脲醛型緩釋肥(N-P2O5-K2O=25-5-15,含50%脲醛)600 kg/hm2;T2處理基蘗肥施用聚氨酯包膜型緩釋肥(N-P2O5-K2O=24-6-12,總氮中含20%聚氨酯包膜緩釋氮)600 kg/hm2,穗芽肥施用聚氨酯包膜型緩釋肥(N-P2O5-K2O=25-5-15,總氮中含40%聚氨酯包膜緩釋氮)600 kg/hm2;T3處理基蘗肥施用脲醛型緩釋肥(N-P2O5-K2O=24-6-12,含10%脲醛)600 kg/hm2,穗芽肥施用聚氨酯包膜型緩釋肥(N-P2O5-K2O=25-5-15,總氮中含40%聚氨酯包膜緩釋氮)600 kg/hm2;T4處理基蘗肥施用聚氨酯包膜型緩釋肥(N-P2O5-K2O=24-6-12,總氮中含20%聚氨酯包膜緩釋氮)600 kg/hm2,穗芽肥施用脲醛型緩釋肥(N-P2O5-K2O=25-5-15,含50%脲醛)600 kg/hm2;除不施肥處理外,所有處理在頭季稻收割后,施用尿素225 kg/hm2作為齊苗肥。
為防止各小區(qū)間竄水竄肥,每小區(qū)間打田埂,并用農膜包至田間土表30 cm以下。各小區(qū)水稻均是人工移栽插秧,3月20日播種,4月27日移栽,每穴2~3苗,插秧行株距為20 cm×20 cm。4月26日施用基肥(或基蘗肥),5月5日施用分蘗肥,6月10日施用穗肥(或穗芽肥),7月15日施用促芽肥,8月3日施用齊苗肥。大田管理方式同當?shù)剞r戶常規(guī)管理。
1.3?試驗測定項目和方法
株高、分蘗數(shù)測定:每小區(qū)選取有代表性的連續(xù)15兜,做好標記,分別于頭季稻分蘗期、齊穗期、灌漿期、成熟期,再生季的齊穗期、成熟期進行株分蘗數(shù)測定。
干物質積累量:分別于頭季稻分蘗期、齊穗期、灌漿期、成熟期,再生季的齊穗期、成熟期選擇有代表性的植株3兜,齊地割取地上部,將植株樣品置于105 ℃下殺青30 min后于65 ℃烘干至恒質量,稱質量。
產量測定:水稻完熟期每小區(qū)收取1 m2水稻,脫粒,稻谷混勻后取部分稱鮮質量,裝入網(wǎng)袋后懸掛風干至恒質量,計算含水量,折算實際產量。完熟期選取連續(xù)有代表性的植株5兜,進行有效穗數(shù)、穗粒數(shù)、千粒質量、結實率的測定。
1.4?統(tǒng)計分析方法
試驗數(shù)據(jù)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用SPSS 20進行統(tǒng)計分析。
2?結果與分析
2.1?不同肥料處理對再生稻株高的影響
由圖1可知,與CK相比,施用肥料后,不同時期各處理株高明顯增加,在頭季稻成熟期株高達到最大值。與TCK相比,施用緩釋肥處理間株高差異不明顯,減少施肥次數(shù)并未影響植株的生長。
2.2?不同肥料處理對再生稻分蘗的影響
由圖2可知,與不施肥相比,施用肥料后各處理頭季和再生季水稻分蘗數(shù)明顯增多。針對頭季稻分蘗情況調查,與TCK相比,分蘗期緩釋肥處理T1、T2、T3、T4分蘗數(shù)無明顯差異,但在齊穗期,T1、T3處理分蘗數(shù)明顯高于TCK、T2、T4處理;成熟期T1處理有效分蘗數(shù)最高,其次是T3處理,均比TCK提高。再生季齊穗期,分蘗數(shù)表現(xiàn)為T3>T4>TCK≈T2>T1>CK;成熟期,除不施肥外,其余處理分蘗數(shù)差異不明顯??赡苁且驗樵陬^季稻生長前期,即基蘗期,對緩釋氮的需求不高,此時期選用緩釋氮含量相對低的脲醛型復合肥即可;而在再生稻生長中后期,施用肥料既要為頭季稻灌漿提供養(yǎng)分,又要為再生芽的生長提供持續(xù)的養(yǎng)分,此時期選用一定比例的聚氨酯包膜緩釋肥較好。
2.3?不同肥料處理對再生稻干物質積累的影響
由圖3可知,施用肥料明顯提高了頭季稻和再生季的干物質積累量,從分蘗期開始至灌漿期是頭季稻干物質積累的快速期。頭季T1、T3處理干物質積累量較高,表明頭季稻基蘗肥施用脲醛型緩釋肥更有利于植株的生長;穗芽肥施用聚氨酯包膜型,氮素的緩慢持續(xù)釋放,使再生季能在后期保持較高的干物質積累量。
2.4?不同肥料處理對再生稻產量構成因素的影響
由表1可知,施用肥料后顯著提高了頭季和再生季穗粒數(shù)、每平方米穗數(shù)。
對于頭季稻,施用緩釋肥處理T1、T3、T4與TCK相比穗粒數(shù)差異顯著,T1、T2、T3、T4處理比TCK分別提高了14.8%、10.4%、22.2%、15.0%;緩釋肥處理間,T3的穗粒數(shù)較T1、T2、T4增加了6.5%、10.7%、6.3%;各處理間結實率有一定差異,不施肥處理的結實率最高,T4處理的結實率最低;與TCK相比,施用緩釋肥后每平方米穗數(shù)均有增多,增幅在8.1%~34.8%。
對于再生季,施用緩釋肥T1、T2、T3、T4處理與TCK農戶普通施肥相比,穗粒數(shù)、結實率、每平米穗數(shù)差異不顯著,表明在頭季稻施用穗肥時期,通過施用緩釋氮肥,將穗肥和促芽肥合二為一,并結合再生季促苗肥的施用,可滿足再生季對養(yǎng)分的需求,保證再生季產量水平。
2.5?不同肥料處理對再生稻產量及收益的影響
再生稻的產量由頭季產量和再生季產量構成,要想獲得兩季高產就要在追求單季高產的同時協(xié)調好頭季與再生季產量之間的關系。與CK不施肥相比,農戶普通施肥TCK處理頭季稻產量增加37.4%,再生季增加141.7%,兩季總產量增加71.6%(表2),表明在施肥條件下,水稻的分蘗數(shù)增加,穗粒數(shù)增多,最終水稻產量增加。因此,施肥是保證雜交中稻高產的前提。
與TCK相比,緩釋肥配方處理頭季和再生季產量均有一定提高,T1、T2、T3、T4處理頭季稻產量分別提高了14.7%、16.7%、23.5%、17.5%,再生季產量分別提高了6.3%、5.8%、7.4%、8.1%,兩季水稻產量增幅在10.8%~16.1%(表2),表明緩釋氮和速效氮肥的合理配施可促進水稻產量的提高。
各處理間水稻產量基本處于同一水平,田間管理除肥料運籌外基本一致,故僅對不同處理間肥料運籌產生的成本差異進行分析。施用緩釋肥各處理施肥次數(shù)比TCK減少2次,降低施肥人工成本,但緩釋氮肥相比普通氮肥成本較高,造成肥料成本高。因此,綜合兩季稻產量及肥料投入情況,增產增收效果表現(xiàn)為T3>T4>T1≈T2,優(yōu)選T3配方處理,即基蘗肥施用脲醛型緩釋氮肥,穗芽肥施用聚氨酯包膜型緩釋氮肥。
3?結論與討論
緩控釋氮肥相比普通尿素具有肥效長的優(yōu)勢[12],并因其具有提高肥料利用率、減少污染及可一次性施用解決勞動力[13]等優(yōu)點被廣泛使用。本研究中,通過施用緩釋肥料減少再生稻施肥次數(shù),與TCK相比,各處理間株高差異不明顯,頭季及再生季分蘗數(shù)略有提高,表明減少施肥次數(shù)并未影響植株的生長。
干物質是作物光合作用的最終產物,是決定水稻產量的主要因素,隨著水稻生育進程的推進,植株中干物質積累量增多,稻谷產量與植株中后期干物質凈積累量呈正相關[14]。在本試驗中,處理T1、T3在頭季和再生季灌漿成熟期干物質積累量均較高,表明在頭季稻生長期施用脲醛緩釋肥,后期施用脲醛型或包膜型緩釋肥,均不會出現(xiàn)后期因脫肥而早衰的現(xiàn)象。
為獲得兩季水稻的高產,頭季主要是在保障有效穗數(shù)的同時攻取大穗,而再生季則主要通過增加有效穗數(shù)來彌補穗粒數(shù)的不足[15-16]。姜照偉等的研究表明,再生稻的頭季和再生季與產量相關性最密切的均是每穗粒數(shù)和有效穗數(shù),對再生稻產量的貢獻率達97%[17]。本試驗中,頭季稻產量構成因素的差異主要表現(xiàn)在穗粒數(shù),T3的穗粒數(shù)較T1、T2、T4增加了6.5%、10.7%、6.3%;再生季每平米穗數(shù),施用不同緩釋肥處理和TCK相比無顯著差異,表明在頭季通過施用緩釋氮肥,將穗肥和促芽肥合二為一,以及再生季促苗肥的配合施用,可滿足再生季對養(yǎng)分的需求,保證再生季產量水平。
根據(jù)緩釋肥肥效長的特點,施用緩釋肥可減少水稻施肥次數(shù),達到節(jié)本增效的目的[18]。本研究中,與TCK相比,緩釋肥配方處理頭季和再生季產量均有提高,頭季增幅14.7%~23.5%,再生季產量提高5.8%~8.1%。表明緩釋肥養(yǎng)分釋放緩慢,延長了供肥時間,起到了前氮后用的效果,后期沒因脫肥而早衰,對水稻生長有一定促進作用,并提高產量。
緩釋肥價格較高,速效和緩釋肥料合理搭配,降低施肥成本[19]。綜合考慮主季水稻前期早發(fā),中后期穩(wěn)健生長,有效穗多,再生季萌芽快,成穗率高,有效穗足,兩季協(xié)同高產的目標,優(yōu)化速效氮肥與緩釋氮肥的配比,優(yōu)選T3配方,其次為T1配方。
綜上所述,采用緩控釋肥配方研制的再生稻套餐肥,即基蘗肥施用脲醛型緩釋氮肥,穗芽肥施用聚氨酯包膜型緩釋氮肥,可以簡化再生稻施肥技術,將5次施肥減少為3次,稻谷產量甚至有所增加,有利于節(jié)本增效,可以在實際生產中應用推廣。
參考文獻:
[1]Faruq G,Taha R M,Prodhan Z H. Rice ratoon crop:a sustainable rice production system for tropical hill agriculture[J]. Sustainability,2014,6(9):5785-5800.
[2]張長海,李立中,吳行春,等. 秈型雙晚雜交稻組合作再生稻表現(xiàn)及經濟效益分析[J]. 雜交水稻,2012,27(4):37-43.
[3]謝華安. 超級稻作再生稻高產栽培特性的研究[J]. 雜交水稻,2010(增刊1):17-26.
[4]Harrell D L,Bond J A,Blanche S. Evaluation of main-crop stubble height on ratoon rice growth and development[J]. Field Crops Research,2009,114(3):396-403.
[5]費震江,董華林,武曉智,等. 湖北省再生稻發(fā)展的現(xiàn)狀及潛力[J]. 湖北農業(yè)科學,2013,52(24):5977-5978,6002.
[6]彭少兵. 對轉型時期水稻生產的戰(zhàn)略思考[J]. 中國科學(生命科學),2014,44(8):845-850.
[7]徐富賢,熊?洪,張?林,等. 再生稻產量形成特點與關鍵調控技術研究進展[J]. 中國農業(yè)科學,2015,48(9):1702-1717.
[8]徐富賢,熊?洪,朱永川,等. 促芽肥施用時期對不同源庫類型雜交中稻再生力的影響[J]. 雜交水稻,2010,25(3):57-63,99.
[9]楊?東,陳鴻飛,卓傳營,等. 頭季不同施氮方式對再生稻生理生化的影響[J]. 中國生態(tài)農業(yè)學報,2009,17(4):643-646.
[10]陳鴻飛,楊?東,梁義元,等. 頭季稻氮肥運籌對再生稻干物質積累、產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響[J]. 中國生態(tài)農業(yè)學報,2010,18(1):50-56.
[11]劉明星,張?林,范青華,等. 前氮后移對雜交中稻及其再生稻產量的影響[J]. 中國稻米,2014,20(4):48-50.
[12]李?旭,王?宇,隋?鑫,等. 緩釋肥與速效氮肥混施對機插水稻生長發(fā)育及氮肥利用率的影響[J]. 江蘇農業(yè)科學,2017,45(6):45-48.
[13]張?木,唐拴虎,張發(fā)寶,等. 60天釋放期緩釋尿素可實現(xiàn)早稻和晚稻的一次性基施[J]. 植物營養(yǎng)與肥料學報,2017,23(1):119-127.
[14]李艷大,湯?亮,陳青春,等. 水稻地上部干物質積累動態(tài)的定量模擬[J]. 應用生態(tài)學報,2010,21(6):1504-1510.
[15]卓傳營. Ⅱ優(yōu)航1號作再生稻栽培的超高產特性及調控技術[J]. 福建農業(yè)學報,2006,21(2):89-94.
[16]李貴勇,譚麗明,劉玉文,等. 再生稻的產量形成及其高產群體分析[J]. 江西農業(yè)大學學報,2015(4):577-583.
[17]姜照偉,卓傳營,林?文,等. 再生稻產量構成因素分析[J]. 福建稻麥科技,2002,20(2):8-9.
[18]董?暉,郁彩成,王?存. 水稻上應用緩釋肥對減少施肥次數(shù)的效果初探[J]. 上海農業(yè)科技,2013(6):116-143.
[19]呂小紅,付立東,王?宇,等. 配比施用緩釋肥與速效氮肥對機插水稻生長和產量的效應[J]. 江蘇農業(yè)科學,2016,44(1):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