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昌
鵝公山位于新化古臺山林場入口的左邊山岸上。鵝公山里有大片古樹群,全是錐栗樹,樹齡在百年以上。古樹群是工區(qū)重要的旅游資源,工區(qū)早就想在此開發(fā)森林旅游,打造脫貧產(chǎn)業(yè)。新化縣林業(yè)局在此扶貧,正愁沒有好的產(chǎn)業(yè)項目,聽說此事,很想利用行業(yè)優(yōu)勢,給工區(qū)扶上一把。作為扶貧工作隊隊長的我,更想早一點上山了解情況,但由于天氣不好一拖再拖,很高興今天得以成行。
來到鵝公山邊,我們已是大汗淋漓,坐到一塊大石上憩息一下。一位在坡上干活的老職工見到劉支書,問明我們是扶貧工作隊,是去看古樹群的,便高興地放下淋菜的糞勺,走下來與我們攀談起來。老人快90歲了,臉上的皺紋就像古樹的圈輪。老人說剛從武漢漢口探親回來。漢口過去是梅山的保慶碼頭,至今居住著許多的新化人。老人的祖先從嘉慶年間就幫人駕毛板船,赴漢口討呷,而后就留守在那里。就在武漢的幾日里,他與一些老人交談,說到了古臺山的一個傳說:當(dāng)年姜子牙與紂王在古臺山交戰(zhàn),梅山陰、木、沙、石四位巫師協(xié)助姜子牙,與陰邪無比的紂王二妖斗法,大戰(zhàn)七七四九天。最后巫師終于制服妖孽,將二妖斬化成幾縷青煙,消散在古臺山上空。待姜子牙班師回朝,巫師收壇,二妖有一絲青煙殘留,陰魂不散。這絲青煙變作一群妖猴,霸占了古臺山,迫害驅(qū)趕山上的千牲萬獸。古臺山人歷代以獵為生,因為妖猴興風(fēng)作浪,山上很快別無他獸。不但如此,妖猴還加害于人,古臺山人只好紛紛逃離故土,遠離家園。后來,梅山老婆婆知道消息,變作仙鵝從閩南銜來一枚錐栗種子,吐在鵝公山上,不久就長出了一棵茁壯的栗子樹,不幾年長出了大片的錐栗林。秋季,錐栗樹結(jié)下了大量長滿毛刺的果子,成熟后刺皮裂開,鵝公山上落滿了栗子粒。妖猴以野果為食,看到漫山遍野的栗子,立即爭相前來撿吃。吃后感到味道奇特美妙,有一股銷魂蝕骨的感覺,竟然不想吃其他的果子了,獨取栗子生活。等到山上的栗子吃得差不多了,這時候,錐栗樹上的栗子不管成熟與否,都不再掉落。于是,妖猴等不及紛紛上樹采摘。由于錐栗果外面是刺芒,妖猴摘吃時,刺破了肢掌口腔。然而,這刺芒沾有毒性,刺得妖猴不久便全身潰爛,哀嚎至死。就這樣,妖猴得到了鏟除。此后,古臺山才陸續(xù)有人回來,重建家園。而鵝公山上的錐栗樹,寒來暑往生長茂盛,成為了古臺山的靈性樹,古臺山人倍加珍惜保護。
這傳說,不但我和隨行的小文匪夷所思,就連帶隊的劉支書,也是瞠目結(jié)舌。傳說,讓我們徒生了一層神秘的誘惑,也增加了上山的氣力。沒走幾步,就得低下腰身,從草蓬荊棘中摸索。好在劉支書山上熟,在前頭開路,不久,來到了山上的竹林深處?!暗搅耍 碑?dāng)劉支書用手一指。果然,在茂密的竹林中,或遠或近或疏或密地挺立著許多高大的錐栗樹,枝干虬曲蒼勁。此時雖然是萬物復(fù)蘇的初春時節(jié),但古錐栗還沒有半點萌動的跡象,去年脫下的那件綠襖子,還收藏在山坡厚厚的枯枝葉里。小文說,為什么錐栗是脫了棉襖過冬,而我們卻要穿上棉襖防寒呢?我說,這大概是老樹想以身說法,告訴我們嚴(yán)寒并不可怕的道理吧。劉支書則說,這正是這群老錐栗樹最可貴之處。表面上一有冷風(fēng)吹過,都是搖曳顫栗,實則堅韌不畏,栗栗不懼,經(jīng)得住任何風(fēng)吹雨打、雪襲冰凌。經(jīng)劉支書這么一說,面對巍然屹立的古錐栗,我越來越覺得其偉岸高尚。
除去初次相會的躁動,靜下心來仔細品味樹干枝椏,又有了許多驚奇的發(fā)現(xiàn)??吹揭豢美襄F栗,上面的枝干斷去了,下面又頑強地發(fā)出了新梢,頂端看起來就像昂首向天的馬頭,體現(xiàn)出一種快馬加鞭的激越??吹梦胰粲兴?,對劉支書說,古樹群的旅游開發(fā),也得快馬加鞭進行。一棵老錐栗的身上,凸出一個猩猩的頭像,故做憨態(tài)堆滿豐富的表情,左看右看,形態(tài)跟著變化。簡直就是一副猩猩做態(tài)的樣子,使我不由得惺惺相惜起來。那些腐化了的枝節(jié)處,生出各種各樣的窩凹,似各種器皿,想什么像什么。簍口、杯口、鑼口、壺口、篩口、壇口、洞口……
我們一棵接一棵地細細觀賞,那裸露的枝干在竹林上空盡情地舒展,忘情地伸展著交錯壯實的身骨。雖然沒有萌動花開的曼妙,沒有綠蔭翠滴的豐盈,沒有果實搖曳的精彩,但我們看到了那份赤誠,體會到了那種深情。
有詩云:野鳧眠岸無閑意,老樹著花無丑枝。在我眼里,老錐無花也枝美。瞧著,有幾棵古樹,在我們面前已然作古。那么靜靜地,悄無聲息地干枯著、腐蝕著,沒有哀怨,沒有悲傷。然而,即使在生命的盡頭,老錐樹還在向我們展示不朽的容顏。身上繡滿菇芝,向下蝕去的頂端,依稀有飾人狀物的枯條,有的像人,有的像鳥、像花,向我們講述著滄桑而多情的歷史。劉支書說,用不了多久,絕大部分古樹就會吐出新芽,在竹林的頭上,裝點成團團錦簇。此時,她沒有一點老態(tài),有的只是少女般的嫩春新姿。待到盛夏,那是蓬蓬勃勃,黛綠蒼翠,陽光下熠熠閃亮地寫滿自信和熱情。這展開一季的綠蔭,對走近她的人們,敞開寬大清爽的身懷?;ㄩ_時,抽出一串串黃白色的絨條,看似一條長長的毛毛蟲,不久便長出刺猬鎧甲般的針果。正是這種看似恐怖的外表,才阻止了鳥蟲傷害,才安然無恙地結(jié)出一顆顆完整的栗子。
等到栗子熟透掉落山上,古樹群里的故事便多了起來。劉支書說了一個“火中取栗”的趣事:老一輩中有個獵人,因為山上滿是栗子,常常有果子貍出沒。果子貍異常狡猾,獵人想了一個絕妙的法子捕貍,把一些栗子撿起來,燒火將栗子烤得香噴噴的,然后把火弄滅,在四周布滿夾子。果子貍聞到栗香,冒險前來取栗子吃,結(jié)果踩中夾子被捕,此法子屢試不爽。然而,事情也有例外,有一次他正在烤栗子,有一只果子貍可能覺察到了獵人的陰謀,它叼著根樹枝從火堆上竄過。樹枝挑起火星四濺,濺在獵人身上把衣服點燃了,眼里也濺進了火星子,疼得獵人滿地打滾,眼睛差點燒瞎,真是死里逃生。此后,他再不敢打果子貍,一講起就心有余悸,常說“果子貍不會上當(dāng)了,勸君莫打果子貍?!?/p>
“走,到鵝公山頂上去,可以看到更多的錐栗樹?!笨催^附近的20多棵,劉支書邀我們繼續(xù)上山。說著,已飛快地穿入竹林深處。
走在竹林中,聽到劉支書說到鵝公山,使我隨即又想起同時代梅堯臣的一句古詩:“看竹曾留鳳,攜朋不為鵝?!蔽艺胍源苏{(diào)侃劉支書,既然有竹,就不應(yīng)該帶我們兩位朋友來看鵝公山的鵝。卻聽小文高聲呤出聲來:“有地唯栽竹,無池亦養(yǎng)鵝?!边@是出自唐代張籍的《和左司元郎中秋居》,這句“無池亦養(yǎng)鵝”,借說鵝公山雖無水,亦養(yǎng)著雄壯的鵝,貼切趣妙,正好辯答了我那句“攜朋不為鵝”,讓我想調(diào)侃幽默一下都不成,不禁啞然一笑。
走了一陣,還不見山頂,劉支書放慢腳步。等我和小文近攏,他說鵝公山的山勢很像一只大鵝,我們走的地方是鵝翅,頂上是鵝的頭。原來不知鵝公山是如何生成的,現(xiàn)在聽山下老人關(guān)于古錐栗的傳說,猜想這鵝公山,是那梅山婆婆點化而來。說得我和小文頻頻點頭。劉支書接著說,這里還是一處好風(fēng)水,過去著名的風(fēng)水大師楊鏡明先生說過,“上有羅漢擂鼓,中有癩子趕猛虎。得到此地好風(fēng)水,朝朝代代出知府?!睅装倌陙恚L(fēng)水無人能得。好不容易祖上有人葬到了一點,出了位大文人??墒?,后人又在其墓下葬了一具墳,不小心葬到了鵝卵上,把一個好端端的鵝卵給破壞了,糟蹋了好風(fēng)水,到現(xiàn)在都沒有出過名人來。說得我和小文哈哈大笑。小文說,只有見卵求雞,哪有破卵出人的?說得劉支書大罵不止。不過,罵歸罵,但這里的好風(fēng)水,一直長存著,這一群飄逸巍偉的古錐栗林,就是最好的見證。
誠然,要開發(fā)這里的旅游,還得清理竹林,布設(shè)出一些好的觀景臺,能極目古樹群俊逸神奇、厚實壯觀的景致。
據(jù)1998年古臺山林場調(diào)查,鵝公山上百年以上的古錐栗樹,一共有108棵。這些古樹,就像水滸中的108位好漢。每一位好漢,都能在古樹上找到契合的痕跡??上q月蹉跎,目前只剩下80多棵。林場正在規(guī)劃實施一個保護搶救古樹群的方案,以重現(xiàn)過去108棵時的盛況,就像水滸中的梁山好漢,彰顯蓋世英豪,叱咤風(fēng)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