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波
摘 要:近些年來智慧圖書館的概念逐漸走入我們的視野,成為了新的研究熱點。本篇文章引入了智慧圖書館的定義,介紹了當下國內智慧圖書館領域的發(fā)展。在建設智慧圖書館的過程中,需要與時代緊密結合,利用現代化技術手段創(chuàng)新圖書館的讀者服務理念和思想,更新的讀者服務模式,才能在智慧圖書館的環(huán)境背景之下,實現圖書館的長遠發(fā)展。
關鍵詞:智慧圖書館 讀者服務
中圖分類號:G2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20)03-00-02
智慧圖書館的概念最早是由智慧地球引申而來的,早在2009年智慧地球的理念被提出之后,相應的一系列理念也在各行各業(yè)普及開來,例如智慧城市、智慧社區(qū)、智慧校園等等。圖書館界也創(chuàng)新出了智慧圖書館這一新的概念和思想,大部分圖書館都開始逐步向智慧圖書館轉型,無論是從空間、設備、技術,還是人力、資源、服務等角度來看,都逐漸在由數字圖書館而向更高層次攀升,力求打造高效、服務優(yōu)良、資源豐富的智慧圖書館。
一、智慧圖書館的發(fā)展背景及定義
相比較歐美國家,我國的智慧圖書館發(fā)展進程還是比較慢的,尚處于起步階段。但隨著我國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智慧圖書館的針對性研究也越來越多,在研究的基礎上逐漸付諸于實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
目前我國對于智慧圖書館的概念沒有明確的定義,不同的研究學者都從自身的視角去判斷智慧圖書館的角色。有些學者認為智慧圖書館應該是要基于信息技術的基礎上實現便利、高效和互聯。而有些學者認為,智慧圖書館應該要首先具備三大要素,分別是透徹的感知、廣泛的互聯互通以及深入的智能化。
但無論從哪個視角去看待智慧圖書館,仍然是具有一些共通性的,比如智慧圖書館一定要與智能技術和信息技術緊密相連。智慧圖書館建立的目標就是優(yōu)化讀者服務,最終實現服務的智慧化和創(chuàng)新化[2]。
二、圖書館的讀者服務內容
圖書館主要是為了給讀者提供閱讀所需的場所和閱讀資源,主要服務和工作的對象仍然是讀者本身。所以,我們在優(yōu)化圖書館服務時,所有的硬件設施的引入、軟件技術的升級或者是文獻資源的安排整合等,都需要從讀者的角度出發(fā)。所以圖書館的服務建設應該要建立在滿足讀者的基礎上,從而實現圖書館的價值。我們應該要意識到必須要憑借推進、提高讀者服務促進圖書館建設和升級。無論是公共圖書館還是高校圖書館都應該要重視讀者服務內容,以人為本,盡可能的滿足讀者的中心需求,使讀者的利益能夠最大化。
三、智慧圖書館環(huán)境下讀者服務創(chuàng)新體現
21世紀之后,我國信息技術不斷發(fā)展,逐漸實現了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智慧圖書館正是建立在這樣的信息技術基礎之上,實現了高效和便利?,F代圖書館在發(fā)展的進程當中應該要遵循綠色發(fā)展和數字惠民的追求及理念[3]。圖書館內環(huán)境的變化會使得讀者的閱讀習慣和使用方式均有所改變,例如進入圖書館的方式,借閱圖書的途徑以及使用電子資源的頻繁度。在這樣不斷變更的過程當中,讀者也會為了滿足自身的需要從而對圖書館的讀者服務提出更高的需求,圖書館也應該要為了盡可能的滿足讀者需求而做出相應的調整。傳統(tǒng)的圖書館服務理念主要是圖書的集中管理和借閱,但在智慧圖書館的環(huán)境之下,應該要將傳統(tǒng)圖書服務模式進行轉變,要以讀者為中心建立創(chuàng)新型服務模式。在轉變的過程當中,應該要讓讀者感受到服務態(tài)度、服務模式、服務內容的顯著提升。
1.智慧圖書館環(huán)境下讀者服務內容的擴充
傳統(tǒng)的圖書館主要是作為圖書的集中管理場所,圖書館服務人員日常負責圖書的借還、分類和咨詢等基礎工作,并沒有對于讀者提供有針對性的特殊服務。例如,在咨詢服務時針對不同的年齡階段和社會階層的讀者群體進行適宜閱讀圖書的推薦;在讀者查詢書籍時出現準確檢索信息或對于檢索進行自動化處理等[4]。這些具有針對性且個性化的服務工作除了建立在圖書館工作人員的工作內容上,還需要智能化的服務系統(tǒng)予以支持。在發(fā)展過程當中逐漸使智慧圖書館的運作系統(tǒng)智能化,不僅能夠支持圖書館擴充其服務范圍,還能夠將服務深度進行深化。
服務內容方面,基于智慧圖書環(huán)境的讀者服務應該要將圖書館的基礎服務內容予以保留,但服務效率和水平需要不斷優(yōu)化升級。然后再進行服務內容的拓寬,也就是應用智能化的系統(tǒng)和設施為讀者提供個性化的閱讀需求,可以是閱讀圖書類別推薦、圖書導覽和文獻資源的互借互通等。甚至還可以通過線上查詢圖書館閱讀室就座率,提前預定位置和位置保留時長,避免閱讀時無座的情況。此外,不論是基礎的服務還是個性化的優(yōu)質服務,都應該要將軟件和硬件配合應用,實現服務水平的升級。最好能夠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實現自助借還圖書,免去圖書館工作人員將過多時間用于圖書的借還工作,還可以針對借閱圖書的讀者實施借閱到期提醒、線上檢索圖書館內資源以及一段時間內的借閱數據統(tǒng)計。
這些服務內容的擴充和升級都能夠滿足日益提高的讀者需求,盡可能實現讀者服務升級,提高讀者圖書館閱讀的效率和圖書借閱的準確性。
2.智慧圖書館環(huán)境下讀者服務方式的多樣化
傳統(tǒng)的圖書館服務由于受到圖書館工作人員數量和操作系統(tǒng)落后的限制,而難以實現一對一的個體化快捷咨詢,往往會導致讀者浪費過多的時間在咨詢隊伍等候,以及等候工作人員操作服務系統(tǒng)。并且傳統(tǒng)的圖書館服務工作人員服務范圍是有限的,具有一定針對性。當讀者想要借閱某本圖書時,若咨詢人員并不是此分類的負責人員,則有可能會導致時間的浪費,咨詢不出任何結果[5]。所以這種傳統(tǒng)的咨詢模式無法滿足讀者在閱讀時精準的圖書查找和更高的閱讀需求。智慧圖書館建立在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之上,為讀者提供智慧服務,讓讀者隨時隨地都可以直接進行咨詢和查找,獲得圖書館的知識服務,例如館內識別身份信息、需求分析,以及圖書館的智能化導覽。讀者基于這樣的智能服務之上,就可以自主完成一系列圖書的查找、借閱和閱讀動作?,F在的讀者對于智能化的服務也不僅是限于快捷查找信息的水平,他們還需要有針對性的特殊服務,能夠針對性識別其知識資源需求。所以智慧服務區(qū)別于傳統(tǒng)服務而言,就是將被動服務逐漸轉為主動服務。智慧圖書館環(huán)境下能夠基于大數據和云計算,針對讀者過去一段時間內圖書的借閱種類和頻率來計算讀者可能存在閱讀興趣的圖書信息,并定期推薦。除此以外,若是讀者在借閱或閱讀過程當中也能夠實現線上一對一咨詢,這種個性化的服務能夠使讀者在使用圖書館的過程當中實現服務升級,提高讀者的服務滿意度[6]。
3.智慧圖書館環(huán)境下讀者服務的對象社會化
智慧圖書館的轉變主要是從高校圖書館和公共圖書館開始的,高校圖書館主要面臨的群體就是高校學生,而公共圖書館主要面對的讀者群體即為擁有圖書借閱權限的社會群體。但智慧圖書館面向的讀者群體應該是大眾化、社會化的,每一個社會人員都有權享受圖書資源和圖書館服務的權利。在今后對于智慧圖書館的建設過程當中,不應該被局限思想束縛,應該要突破區(qū)域和身份的限制向社會大眾開放。若是一些區(qū)域外的讀者群體,也可以通過線上瀏覽的方式查詢閱讀圖書館資源,同樣享受圖書館線上的讀者服務[7]。圖書館建設過程當中所體現出的社會包容對于社會和諧的構建也是具有重大意義的,面向社會群體的圖書館建設也能夠推動全民學習、全員閱讀的社會風氣和潮流。
四、如何改良智慧圖書館環(huán)境下的讀者服務
1.圖書館工作人員的能力提升
圖書館工作人員的能力也應該要順應智慧圖書館建設過程當中新設備的引入和軟硬件實力的提升。首先圖書館工作人員應該要有使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并用這些軟件和硬件為讀者提供更優(yōu)質的服務,拋棄傳統(tǒng)的服務理念,為讀者提供針對性的圖書咨詢。圖書館工作人員應該要有充實的文化內涵,要堅持為讀者服務,可以通過自學或者是館內培訓提高自己的專業(yè)能力,分析不同社會群體的閱讀需求和能力然后針對性的進行閱讀推薦。熟練的操作智能設備,是圖書館工作人員必備的技能,不需要每天機械化的利用人力進行圖書分類和管理,應該要運用云技術及智能化查找手段來優(yōu)化工作效率。除了對于圖書館現有工作人員的能力進行培訓之外,還需要引入一些專業(yè)化的區(qū)域人才,盡可能的優(yōu)化圖書館閱讀環(huán)境,合理配置人才資源和結構[8]。
2.提高社會讀者的參與度
讀者才是促進圖書館建設和發(fā)展的主要群體,他們不僅是使用者還是建設的推動者。只有讀者不斷的參與到圖書館閱讀活動當中來,才能夠使圖書館有資源和動力繼續(xù)向前發(fā)展,提高服務水平。現代的生活方式改變,使人們的閱讀習慣也發(fā)生了改變。人們不再只依賴于紙質的書籍閱讀,還可以通過電子的閱讀方式來滿足自己閱讀需求和知識的補充,所以圖書館也應該要基于此生活習慣的變化做出相應改變,逐漸發(fā)展和充實電子資源庫,以滿足讀者需求??梢远嗯e辦一些圖書館文化活動,鼓勵讀者參與其中,讓讀者與讀者之間形成積極的良性互動,促進閱讀氛圍的形成和閱讀能力的提升。傳統(tǒng)的圖書館活動不能夠有效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往往效率較低且具有一定的滯后性。所以我們可以順應社會的需求舉辦一些吸引讀者的互動活動,例如,你選書我買單。可以將提供給讀者閱讀的書籍擺放在圖書館大廳,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在完成活動之后現場將圖書帶走?;蛘呤嵌ㄆ谂e辦具有針對性的閱讀活動,將具有相同閱讀興趣和水平的讀者聚集起來,形成良性的互助閱讀圈,以推動社會群體的閱讀習慣養(yǎng)成。
結語
總之智慧圖書館位于我國的起步階段,我們應該要順應其發(fā)展趨勢,盡可能的創(chuàng)造性提升讀者服務,積極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參考文獻
[1]王曉慧.智慧圖書館建設與老年讀者智慧閱讀推廣研究[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9(7):27-32.
[2]曹樹金,劉慧云.以讀者為中心的智慧圖書館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9(1):23-29.
[3]李茜華,曹倩.知識服務下提升高校智慧圖書館網站功能的對策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9(14).
[4]楊紹亮.眾創(chuàng)空間下智慧圖書館服務模式創(chuàng)新建設[J].當代旅游(高爾夫旅行),2018(7).
[5]劉敏.智慧圖書館的個性化服務研究[J].辦公室業(yè)務,2016(9):188.
[6]潘萍.探討網絡環(huán)境下高校圖書館讀者服務模式的創(chuàng)新[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6,19(10):161-162.
[7]潘紅,卜磊.試論智慧圖書館基于大數據的個性化微服務[J].科學技術創(chuàng)新,2016(33):190.
[8]胡浩男.智慧圖書館發(fā)展及問題探究[J].江蘇科技信息,2016(22):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