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劍峰,范東恩,曹棟棟
(1.寧波市鄞州區(qū)農業(yè)技術推廣站,浙江 寧波 315100;2.浙江農科種業(yè)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21)
寧84[1-5]是寧波市農業(yè)科學研究院選育的常規(guī)晚粳稻品種,2015年通過浙江省農作物品種審定(浙審稻2015004),該品種株高適中,株型緊湊,分蘗強,灌漿好,穗大粒多,豐產性好。寧波市鄞州區(qū)于2011年引進試種,目前是本地的主推品種。秀水14[6]是嘉興市農業(yè)科學研究院選育的常規(guī)晚粳稻品種,2017年通過浙江省農作物品種審定(浙審稻2017009),該品種長勢繁茂,劍葉短挺,株型緊湊,直立穗,結實率高,中抗稻瘟病,鄞州區(qū)同年引進試種,表現(xiàn)較好,作為苗頭品種開展示范。為了明確2個品種在本地的最適種植密度,發(fā)揮品種的產量潛力,參考本地插秧機規(guī)格(8寸即25 cm行距)進行了最適移栽密度試驗。現(xiàn)將試驗結果報道如下。
試驗于2018年在寧波市鄞州區(qū)云龍鎮(zhèn)陳黃村進行,供試水稻品種為寧84和秀水14。
試驗設置4個種植密度處理:25 cm×14 cm、25 cm×17 cm、25 cm×21 cm、25 cm×25 cm。采用大區(qū)試驗,大區(qū)面積170 m2,無重復。雙本插,培育管理按照當?shù)卦耘嗔晳T,且高于當?shù)卮筇锷a水平進行。
水稻移栽后開始調查植株生長情況,每個種植密度處理隨機調查10株考查有效穗,收割前取樣對總粒數(shù)、實粒數(shù)、千粒重進行考種。收割后,及時對各處理的稻谷烘干稱重。
表1表明,同一品種4個種植密度處理對始穗、齊穗、成熟和全生育期沒有影響,表現(xiàn)品種間的一致性。不同品種間,秀水14的始穗期比寧84早10 d,齊穗期早5 d,全生育期短5 d。
從表2可知,2個品種均表現(xiàn)隨著種植密度的提高,最高苗和有效穗逐步提高,分蘗率、成穗率則逐漸下降。在種植密度為25 cm×25 cm時,秀水14和寧84最高苗和有效穗均為最低,分別為398.6萬、293.8萬·hm-2和404.5萬、294.9萬hm-2,分蘗率、成穗率則均在最高值。在種植密度為 25 cm×14 cm時,秀水14和寧84最高苗和有效穗均達到最高值,分別為512.8萬、321.3萬·hm-2和528.5萬、330.7萬·hm-2,分蘗率、成穗率均在最低值。2個品種間相同處理,寧84的分蘗能力稍高于秀水14。
由表3可知,秀水14在種植密度為25 cm×25 cm時的產量最高,為9.800 t·hm-2,隨著種植密度的增加,產量隨之下降。寧84在種植密度為25 cm×21 cm時的產量最高,為10.190 t·hm-2,其次是種植密度為25 cm×25 cm時,為9.935 t·hm-2,其余處理種植密度越大,產量越低。每穗總粒數(shù)、每穗實粒數(shù)、結實率、千粒重均呈現(xiàn)出隨著種植密度的提高,逐漸下降的趨勢。結合表2中隨著種植密度提高,分蘗率、成穗率呈下降趨勢的表現(xiàn),說明在一定的種植密度內,種植密度越小,水稻分蘗能力越強,水稻個體的生長越好,這是一種水稻群體的自我調節(jié)能力。
表1 晚粳稻秀水14和寧84 不同種植密度處理的生育期表現(xiàn)
表2 晚粳稻秀水14和寧84不同種植密度處理的苗蘗動態(tài)表現(xiàn)
表3 晚粳稻秀水14和寧84不同種植密度處理的產量及經濟性狀表現(xiàn)
水稻群體的生長有一定的自我調節(jié)能力,在一定密度范圍內,隨著種植密度的提高,有效穗增加,但是穗形變小,每穗總粒數(shù)、每穗實粒數(shù)、結實率、千粒重下降。最佳的種植密度,就是在這些數(shù)據(jù)中,找到最佳的平衡點。試驗模仿當?shù)貞T用的8寸(25 cm)行距規(guī)格插秧機,設置4個種植密度處理,秀水14最適宜種植密度為25 cm×25 cm,在此密植規(guī)格下個體生長最好,穗形大,粒數(shù)多,群體結構合理,田間紋枯病發(fā)生最輕,產量最高。寧84最適宜種植密度為25 cm×21 cm,在此密植規(guī)格下,有效穗數(shù)較多,且穗大粒多,群體結構合理,產量最高。
秀水14的分蘗能力弱于寧84,適宜的種植密度比后者要大,這與秀水14的植株形態(tài)有較大關系,秀水14的株型緊湊,呈集束形態(tài),適當降低種植密度有助于通風通光,能一定程度減少紋枯病等病害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