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 趙?,F(xiàn)
E-x和φ-x圖象,即場強和電勢與位置關(guān)系的圖象,是高考要求必考的兩個圖象.圖象蘊含著豐富的信息,若沒有一定的必備知識和思想方法做基礎(chǔ)和支撐,考生往往不能順利解決相關(guān)問題.本文通過具體實例和應(yīng)用,對破解兩圖象問題的方法進(jìn)行詳細(xì)介紹和分析.
E的正負(fù)代表方向:E>0(或E<0),表示E的方向與正方向相同(或相反);絕對值|E|表示E的大小:|E|越大(或越小),表明場強越大(或越小).φ的正負(fù),表示電勢的高低(大小).
例如,圖1和圖2分別為不同電場中,沿x軸方向的場強E和x軸上各點電勢φ與坐標(biāo)x的關(guān)系圖象:1)圖1中,x1、x2處的場強分別沿-x方向、+x方向;x1處的場強大于x2處場強;圖2中,φ0<0、φ2>0、x1處的電勢φ1=0,有φ0<φ1<φ2;2)圖1中,順著+x方向看,E先沿-x方向逐漸變大,到x=0附近突然方向改變?yōu)檠?x方向再逐漸減小;圖2中,沿x方向,φ先增大后減小(x2處電勢最高).
圖1 圖2
由圖象上已知點的坐標(biāo),再結(jié)合相關(guān)物理規(guī)律(公式、結(jié)論等),就可求出某個(或某些)待求量,判斷出某個(或某些)待求量的變化情況.
Ep2=φ2·q.
1)定性判斷E的方向:根據(jù)φ-x圖象的走勢以及φ的正負(fù),確定x軸上不同范圍內(nèi)各點電勢的大小;再由“沿電場方向電勢越來越低(或逆電場方向電勢越來越高)”,判斷各點場強的方向.
圖2中,隨著x的增大,在0
2)定量判斷E的大小|E|:φ-x圖象中,圖象上任一點切線斜率的絕對值|k|表示E的大小:|k|越大(越小),表示|E|越大(越小).
圖3
證明如下: 如圖3所示,M、N為電場中x軸上任意兩個足夠近的點(圖中兩點的間距已畫得過分夸張),可認(rèn)為這兩點在坐標(biāo)軸方向的場強大小|E|相等.
若M、N的電勢分別為φM、φN,由U=E·d(各量均取正值),則|φN-φM|=|E|·(x2-x1),故x軸上任一點沿坐標(biāo)軸方向的場強大小
圖2中,x1處的電勢φ1=0,但過點(x1,0)圖象的切線斜率并不等于零,即該點的場強不等于零;從x1到x2,圖象上各點切線斜率的絕對值逐漸變小,故由x1到x2,場強逐漸減?。?/p>
1)定性判斷:根據(jù)E-x圖象中縱坐標(biāo)E的正負(fù),確定并用帶箭頭的線段表示出x軸上各點電場方向,再由“沿電場方向電勢越來越低”,進(jìn)而判斷各點φ的高低.
圖4
例如,在圖1中x<0和x>0范圍內(nèi),E分別為負(fù)值和正值,因此x軸上各點的電場方向如圖4帶箭頭的線段所示,即從O點向左或向右電勢均越來越低.
2)定量判斷:E-x圖象與x軸之間圍成的“面積”(取正值),等于與“面積”左、右邊界橫坐標(biāo)對應(yīng)點的電勢之差(取正值).
圖5
證明如下: 在圖5的E-x圖象上任取兩個靠得足夠近的點P、Q(兩點的間距已畫得過分夸張),可認(rèn)為這兩點的縱坐標(biāo)E相等,若兩點對應(yīng)的橫坐標(biāo)之差Δx=x2-x1,則圖象與橫軸在Δx范圍內(nèi)圍成的“矩形面積”(圖中陰影部分,直線x=x1、直線x=x2分別是“面積”的左、右邊界)ΔS=E·Δx,得|ΔS|=|E|·|Δx|.
將足夠多的ΔS相加、足夠多的Δφ相加,就得到圖象與橫軸圍成的“面積”S、與S左右邊界橫坐標(biāo)對應(yīng)點的電勢之差φ左-φ右,故|S|=|φ左-φ右|.
圖6
A.Ea∶Eb=4∶1 B.Ec∶Ed=2∶1
C.Wab∶Wbc=3∶1 D.Wbc∶Wcd=1∶3
類似地,對選項C、D也要利用點的坐標(biāo):把試探電荷+q由電勢為φ1的位置1移到電勢為φ2的位置2,電場力做功W12=q(φ1-φ2),所以有Wab∶Wbc=(φa-φb)∶(φb-φc),φa、φb、φc可由圖象的縱坐標(biāo)得出,故選項C正確,選項D錯誤.
該題利用了圖象上點的坐標(biāo)并結(jié)合相應(yīng)物理規(guī)律進(jìn)行分析、求解.
圖7
A.q1和q2帶有異種電荷
B.x1處的電場強度為零
C. 負(fù)電荷從x1移到x2,電勢能減小
D. 負(fù)電荷從x1移到x2,受到的電場力增大
也可定性判斷:負(fù)電荷-q0從x1移到x2,即從低電勢移到高電勢處,屬于逆電場方向移動,電場力做正功,電勢能減小.
選項D:由F=E·(-q0)=-Eq0可知,要判斷負(fù)電荷受到的電場力F是增大還是減小,只要判斷場強E的大小如何變化即可(負(fù)號只表示F的方向).從x1移到x2,圖象上各點切線斜率的絕對值減小,場強E減小,所以負(fù)電荷受到的電場力減小,選項D錯誤.
若不知該公式,則由上文“0 x2處圖象切線斜率的絕對值為零,即q1和q2在x2處的合場強為零;q1在x2處的場強沿-x方向,所以q2在x2處的場強必沿+x方向. 再用反證法證明q2不可能帶負(fù)電:假設(shè)q2帶負(fù)電,則q2只有位于x>x2范圍內(nèi),x2處的場強才可能為零;而x>x2范圍內(nèi)圖象切線斜率的絕對值逐漸減小,場強不斷減小,電場線變得越來越疏,即負(fù)電荷q2不可能位于x>x2范圍內(nèi),故q2必為正電荷. 圖8 A.O點的電勢最低 B.x2點的電勢最高 C.x1和-x1兩點的電勢相等 D.x1和x3兩點的電勢相等 方法1x>0和x<0區(qū)域,E分別為正值和負(fù)值,電場方向則分別沿+x方向和-x方向,所以從O到x1、到x2再到x3點的電勢依次降低(從O到-x1電勢也降低),故選項A、B、D均錯誤.用排除法可知選項C正確. 方法2只分析選項C:要比較x1和-x1兩點的電勢高低,借助“中間點O”,又由于涉及電勢大小是否相等的問題,故用定量判斷法較方便. 假設(shè)圖象與x軸在0 對于F-x圖象(F為電場力)、Ep-x圖象(Ep為電勢能),可將F、Ep分別看成q·E、q·φ,即縱坐標(biāo)分別看成E、φ的q倍,這樣,就可把F-x等圖象轉(zhuǎn)化為這兩個基本圖象來處理.